胡永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危结肠肿瘤患者及体质敏感患者异丙酚浅全麻的结肠镜检查 被引量:4 1998年 该文报告了18例患者采用0.2%异丙酚浅全麻辅助完成结肠镜检,其中6例为高龄危重的肿瘤患者,有的近期有心肌梗塞病史,其它12例为疼痛敏感者,或行结肠镜检,或行肠息肉电切术,要求无病检查及治疗,18例患者全部成功地、无痛地完成了镜检及治疗。检查治疗过程中,血压脉搏变化小,血氧饱和度趋于无变化,检查后5-10min清醒离院,无任何不适反应。 张集昌 胡永华 张宏 王燕蒙 李伟关键词:结肠肿瘤 异丙酚 结肠镜检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麻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和盐酸吗啡注射液0.07 mg·kg-1,观察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警觉/镇静评分(OAA/S)、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MAP、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VAS评分及E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评分O组低于M组(P<0.05);困倦发生率O组高于M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O组低于M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07mg·kg-1不影响上腹部手术患者苏醒,能减轻疼痛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刘英华 范志毅 金云玉 胡永华关键词:羟考酮 吗啡 全麻苏醒期 上腹部手术 曲马多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003年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本身所致的疼痛多是中等程度,主要是手术切口、腋窝、肩部及患侧上肢的疼痛,这种疼痛既有生理方面的又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一般采用术后肌注/静注镇痛药或静脉PCA镇痛. 潘振宇 范志毅 胡永华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疼痛 曲马多 静脉给药 结肠癌术后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吗啡与罗哌卡因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n=25):0.1%吗啡组(Ⅰ组)、0.15%吗啡组(Ⅱ组)和0.1%吗啡加0.2%罗哌卡因组(Ⅲ组),持续注入4ml/h,术后镇痛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估计镇痛效果。结果:Ⅲ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对下肢肌力无影响,排气时间明显提前。结论:0.2%罗哌卡因与0.1%吗啡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潘振宇 范志毅 胡永华 薛钟麒关键词:吗啡 罗哌卡因 镇痛 硬膜外 结肠癌切除术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乳腺癌切除术患者90例,女性,ASA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指数〈30kg/m^2,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及其化疗方案分为3组(n=30),未化疗组(Ⅰ组)术前不使用任何化疗药物;紫杉醇化疗组(Ⅱ组)及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组(Ⅲ组)均进行4个疗程化疗,并于第4个疗程结束后10—15d时行乳腺癌切除术。麻醉诱导:靶控输注异丙酚,按序贯法确定异丙酚的效应室靶浓度,第1例患者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为2.07μg/ml,各相邻靶浓度之比为1.09。以睫毛反射消失及对言语指令无反应作为判断意识消失的标志。若患者意识消失,则持续靶控输注该浓度异丙酚,并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及罗库溴铵0.6mg/kg后气管插管;若患者意识未消失,则停止靶控输注,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3μg/kg及罗库溴铵0.6mg/kg后气管插管。计算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及Ⅲ组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均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 何自静 李志红 胡永华 范志毅关键词:化学疗法 二异丙酚 药物释放系统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不同麻醉方法对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2003年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通常低下,麻醉及手术刺激更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监视和清除作用,在预防各种感染中亦有重要作用[1,2]. 胡永华 王宏志 潘振宇 金山 任宏 杨拔贤关键词:麻醉 胸部肿瘤 围手术期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不同麻醉方法对肿瘤胸部手术病人SIL-2R、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实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成二组,Ⅰ组吸入1%~2%异氟醚全麻+2%利多卡因6~7ml/h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5~6ml/h连续72h止痛;Ⅱ组静脉注入1~2 mg·kg-1·h-1氯胺酮加连续硬膜外(药物及方法同Ⅰ组)维持麻醉,术后采用 0.1%布比卡因+0.0003 %芬太尼 5~6ml/h连续72h止痛。6例肺癌为Ⅲ组,麻醉同Ⅱ组,术后镇痛应用硬膜外连续注入0.1%氯胺酮 4~5ml/h。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h及术后第1d、第3d、第5d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三组SIL-2R、IL-6和 TNF-α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 2hⅠ、Ⅱ组SIL-2R明显降低(P<0.05),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IL-6无明显变化,TNF-α仅Ⅰ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d血清中SIL-2R明显上升? 胡永华 王宏志 宛凤玲 童月琪 潘振宇 杨拔贤关键词:肿瘤 异氟烷 胸外科手术 硬膜外腔单次注射丁哌卡因-右旋糖酐-40用于术后镇痛研究 观察36例胸-腹部术后患者单次硬膜外腔注射丁哌卡因 -右旋糖苷-40的镇痛效果。随机分成三组:组1使用0.125%丁哌卡因(0.75%盐酸丁哌卡因2.5ml+麻黄碱15mg+生理盐水12ml)混合液共15ml;组2使用0... 郭锋 杨拔贤 胡永华 童月琪 任宏 张廷龄关键词:硬膜外腔 右旋糖酐-40 术后镇痛 文献传递 全身高温对全凭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全身高温对全凭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19例次晚期癌症患者,采用ET-SPACET红外线全身热疗系统加温使体温达40.5℃并维持1 h,丙泊酚静脉麻醉,监测体温升高过程中心率(HR)、血压(B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BIS随着体温的升高而升高,38.5℃~39.5℃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体温升高到40℃~40.5℃时BIS值开始下降,在40.5℃维持1 h BIS值恢复到基础水平。HR在各体温点持续加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在37.5℃、39℃、40.5℃持续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温度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DBP)与平均压(M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温过程中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BIS增高。体温达到最高平台期后,BIS恢复到常态。 郭锋 胡永华 范志毅 张珊文 刘常青 王楠关键词:全身高温 静脉麻醉 脑电双频谱指数 老年肿瘤患者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硬膜外镇痛不同方法、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探讨最佳药物和方法。方法:200例胸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选用,单次硬膜外注入吗啡止痛(EM 组),病人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局麻药镇痛(PCEAF 组),硬... 胡永华 张宏 张廷岭 童月琪 潘振宇 任宏关键词:老年 肿瘤 手术 镇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