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应林

作品数:94 被引量:463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内镜
  • 13篇胆管
  • 12篇肿瘤
  • 12篇结肠
  • 11篇造影
  • 10篇胆管造影
  • 10篇胰胆管
  • 10篇胰胆管造影
  • 10篇切除
  • 10篇镜检
  • 9篇黏膜
  • 8篇并发
  • 7篇幽门螺
  • 7篇直肠
  • 7篇消化道
  • 7篇化道
  • 6篇逆行
  • 6篇腺瘤
  • 6篇内镜黏膜
  • 6篇结肠镜

机构

  • 91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遵义市播州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94篇牛应林
  • 70篇张澍田
  • 50篇冀明
  • 40篇俞力
  • 33篇李鹏
  • 30篇吴咏冬
  • 26篇王拥军
  • 21篇于中麟
  • 17篇宗晔
  • 16篇吕富靖
  • 13篇梁晓梅
  • 12篇于永征
  • 6篇李巍
  • 5篇周巧直
  • 5篇陈光勇
  • 4篇王海燕
  • 4篇孟凡冬
  • 4篇张长淮
  • 4篇李文燕
  • 3篇王惠吉

传媒

  • 23篇中华消化内镜...
  • 9篇临床内科杂志
  • 8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中国内镜杂志
  • 5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胃肠病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胰腺病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贲门癌临床及内镜下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贲门早癌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5~2016年于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早期贲门癌的42例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腹痛或上腹不适23例(54.76%);反酸烧心例29例(69.05%);7例(16.7%)无明显不适主诉。42例患者病变内镜下形态的表现为平坦型(Ⅱ型),其中Ⅱa 10例(23.80%),Ⅱb 2例(4.76%)Ⅱc 16例(38.10%),Ⅱa+Ⅱc 14例(33.33%)。42例病变其中颜色较周围黏膜发红38例(90.48%),背景黏膜有萎缩表现的33例(78.57%)。结论早期贲门癌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表现,贲门早癌好发于贲门脊根部,以Ⅱ型为主,白光下以颜色发红的多见,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更要注重贲门口的检查。
宗晔张智锐赵海英俞力吕富靖王拥军牛应林李鹏吴咏冬冀明张澍田
关键词:早期癌内镜检查
对培养与激发医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我院医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了医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医学生动机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长远的学习目标、培养医学生的专业兴趣、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艺术、帮助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根据学生表现合理奖惩六个方面就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进行了探讨。
张莉李鹏王拥军牛应林吴咏冬宗晔孟莹张澍田
关键词:学习动机医学生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我院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1.9岁。手术治疗19例,死亡7例;溶栓治疗1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腹部CT可对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溶栓或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牛应林张澍田宗晔吴咏冬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壶腹周围癌胆胰管双支架引流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1)探讨胆胰管双支架引流对壶腹周围癌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2)探讨壶腹周围癌胆胰管双支架引流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临床表现、影像学...
王拥军冀明俞力牛应林张澍田
关键词:壶腹周围癌胰腺外分泌功能双支架胆胰管
文献传递
橡皮圈腔内牵拉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辅助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橡皮圈腔内牵拉法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直肠内分泌瘤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49例患者, 其中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常规ESD的患者32例(非牵拉组), 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橡皮圈腔内牵拉ESD的患者17例(牵拉组), 比较2组患者基本信息、ESD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牵拉组和非牵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变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13.76±5.71)min, 非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22.99±10.32)min,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 P=0.001)。牵拉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非牵拉组有3例出现穿孔, 但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橡皮圈腔内牵拉法辅助ESD, 可以安全完成ESD操作并有效提高剥离效率。
牛应林黄鑫源冀明翟惠虹张倩李鹏俞力吕富靖张澍田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直肠病变
尿色深 皮肤黄染 发热
2010年
宗晔牛应林张澍田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衰竭
韦格内肉芽肿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牛应林张澍田
关键词:韦格内肉芽肿多器官受累ANCA
三种内镜下胃黏膜形态表现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观察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常规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三组:第1组为内镜下胃窦黏膜表面呈弥漫颗粒样改变的患者,在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区域取活检两块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加嗜银染色检测;第2组为在胃窦部有大片灰白区域,其中可透见血管,活检两块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加嗜银染色检测;第3组为黏膜变薄变白的区域,明显低于周围发红黏膜,分界明显。分别在黏膜变薄和周围黏膜发红两个区域各活检两块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加嗜银染色检测。尿素酶和组织嗜银染色均阳性者判断为胃Hp感染。比较三组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比较三组胃黏膜形态表现Hp感染的差异性。结果第1组85例,病理结果:Hp阳性率88.3%,萎缩性炎25.8%,肠化生11.1%,异性增生4.4%;第2组108例,病理结果:Hp阳性率31.5%,萎缩性炎49%,肠化27.8%,异性增生10.2%;第3组15例,Hp阳性率26.7%,萎缩性炎93.3%,肠化60%,异性增生26%。第1组与第2组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萎缩性胃炎均有差异性(P<0.05),第3组与第1组及第2组之间比较萎缩性胃炎比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界限明显的胃黏膜变薄伴血管透见表现可以作为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特异性表现;随萎缩率增高,Hp感染率反而下降。
牛应林李文燕周巧直翟惠虹董宁宁郭水龙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内镜幽门螺杆菌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 198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确诊的 16例AS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 ,总结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结果 16例ASMVT患者 ,年龄 19~ 6 4岁 (平均 4 5 9岁 )。主要症状有腹痛 ( 16 / 16 )、腹胀 ( 16 / 16 )、呕吐 ( 10 / 16 )、发热 ( 8/ 16 ) ,主要体征有腹部膨隆 ( 16 / 16 )、腹膜刺激征( 16 / 16 )。误诊率 75 % ( 12 / 16 ) ,死亡率 4 4 % ( 7/ 16 )。结论 AS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早期彩色超声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异常发现可对ASMVT做出正确的诊断 。
牛应林张澍田宗晔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死亡率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主要症状彩色超声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恶化潜能的诊断价值研究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恶化潜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顺义区医院2008年12月至2018年7月早期散发的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切除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将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关联比较。结果80例患者中包括腺瘤48例(60.0%),早期腺癌32例(40.0%)。十二指肠腺癌的体积明显大于腺瘤,且具有乳头状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腺癌中胃标记物(MUC5AC和MUC6)及MIB-1指数显著较高,而腺瘤中则更高表达肠标记物(MUC2、CDX1和CDX2)。3例p53染色阳性,均为腺癌;MUC5AC的表达以及MUC5AC和MUC6的双阳性易增加黏膜下浸润的发生率。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有效预测早期散发的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的恶性潜能,尤其需要关注胃肠道标记物的表达。
刘亮李春涛罗晓雅牛应林王拥军李鹏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腺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