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休克
  • 4篇血性
  • 3篇心阻抗
  • 3篇心阻抗图
  • 3篇失血
  • 3篇失血性
  • 3篇失血性休克
  • 3篇阻抗图
  • 3篇家兔
  • 3篇出血
  • 3篇出血性
  • 3篇出血性休克
  • 2篇血压
  • 2篇英文
  • 2篇疗效
  • 2篇间羟胺
  • 1篇电击
  • 1篇电击伤
  • 1篇电烧伤
  • 1篇电生理

机构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1篇王关炎
  • 6篇金正均
  • 5篇陆瑞昶
  • 4篇喻中城
  • 4篇周冠怀
  • 3篇周泽汉
  • 2篇钟运琴
  • 1篇陆广华
  • 1篇黄文红
  • 1篇顾天华
  • 1篇沈卫峰
  • 1篇王载礼
  • 1篇邱瑜
  • 1篇胡宇美
  • 1篇望亭松
  • 1篇陆一鸣

传媒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抗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1995年
本文设计的8模型血压自适应控制系统,试用于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家兔的血压自控治疗,22只休克家兔中18只能控制血压于预置水平。根据血压控制期间药物输往速率变化规律,可将22只家兔分为三类,剂量上升型、剂量下降型和迟钝型。实验表明多模型血压自适应控制系统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家兔的血压控制治疗是可行的,能做到剂量个体化,按需给药。在血压控制期间显示的药物输注速率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休克状况,有可能为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客观指标。
王关炎周冠怀金正均王载礼钟运琴
关键词:血压自动控制系统休克失血性
指套式光电容积振动法与动脉内导管法测压的比较
1992年
血压是循环系统重要的生理参数,无损伤性监测血压的方法研究在80年代以来获得较大进展。日本杏林大学第二生理学教室利用光电容积振动方法研制成具有多种校正因素,适用于不同手指直径的UV—101指套式血压监护装置。
陆瑞昶金正均周泽汉王关炎顾天华沈卫峰黄宗明
关键词:血压
CAIMA监控兔出血性休克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1997年
实验出血性休克家兔在电脑实时监测血压和自动给药系统(CAIMA)监控下,分别应用间羟胺(MET)、MET加多巴胺(DA)和MET加山莨菪碱(654-2)。结果显示:MET仅能暂时升高血压,血乳酸和肌酐值持续上升。MET加DA(5μg·kg-1·min-1)后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但增加MET用量.血乳酸和肌酐值也呈上升态势。MET加654—2(5μg·kg-1·min-1)能使血压稳定,MET用量减少,血乳酸和肌酐值下降。提示MET加654-2方案优于另2种方案。CAIMA系统在实验中能实时监测血压,自动控制MET用量,使血压较稳定地维持在预置水平;效应恒定,MET用量可不断变化,体现了治疗个体化;MET瞬时用量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价MET加DA和MET加654-2两种联合用药方案的抗休克疗效。
喻中城陆一鸣周冠怀邱瑜王关炎
关键词:计算机出血性休克疗效
甲亢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测定的意义。方法分别对47例甲亢患者和37例正常人、32例甲亢患者治疗后作HRV分析。结果甲亢患者HRV时域指标比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都显著降低,表明甲亢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和迷走神经活性均降低。但LF/HF比正常组增加,说明交感迷走平衡性失调,相对表现为交感兴奋性增加。LF/HF的增加与FT3呈非常显著正相关,HF、心率(HR)和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都与FT3呈显著相关性。典型甲亢患者散点图呈短棒状,而正常人呈慧星状。甲亢患者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治疗后明显改善,与FT3、FT4的恢复相对应。结论HRV分析表明甲亢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明显改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胡宇美王关炎陆广华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HRV甲状腺机能亢进
阻抗法无损连续心功能监测技术及可靠性研究
1990年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同时显示所记录的波形,又能打印出波形与参数值,并在波形中明确标志着各特征点,对判断计算机自动测量的正确性提供生理性的客观依据。在处理较复杂心阻抗图时,可在操作人员的参与下,经光标处理实施静态数据处理,提高了电脑处理心阻抗图结果的可靠性,在软件编制中,设计可供多种选择的分析功能。
陆瑞昶王关炎周泽汉金正均
关键词:心功能心阻抗图可靠性研究心输出量连续监测法
CAIMA对失血性休克家兔治疗反应的自动分型(英文)
1997年
开玛系统(计算机辅助即时监测给药系统)揭示的出血性休克家兔对间羟胺反应表现为3种类型:下降型、上升型和迟钝型。这是在实验完成后分析记录的剂量得出的。该研究设计了实时分析系统,目的是在治疗期间尽早地对实验家兔的区应进行自动分型。计算机是每秒监测250次血压信号;每2.5s显示所给的药量.因此才有可能根据血压和药量的变化(斜率或一阶导数)以及二阶导数(斜率的变化)对各家兔执行自动分型,这种算法由开玛系统执行。实验结果说明对动物的自动分型是有效的.它可指导我们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血压反应和血乳酸的浓度均证明治疗获得成功,山莨若碱试用于逆转上升型动物也得到成功。因此.借助于开玛系统才有可能预测机体的治疗反应的状况,必要时可以采取措施纠正视体的不良反应。
周冠怀王关炎钟运琴金正均喻中城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
心阻抗图测定左室收缩功能IC指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研究左室收缩功能IC指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名心阻抗图异常A波者进行回顾分析由心阻抗图测定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指数(indexofcontratility,IC)与同时测算的其它反映左室功能的指标间作相关分析。结果获得的IC指数与(dZ/dt)max、HI、SV/LVET、CI和EF高度相关,并且与PEP/LVET、A/C、A(dz/dt)max呈良好相关(P<0.001)。但IC指数与Zo(基础阻抗)、HR、Q-Z等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提示IC指数是一项不受HR、Zo影响且能反映左室心肌收缩强度的实用生理指标。A波异常、IC指标异常可能是充盈左房负荷加重,心肌收缩性差的表现。
陆瑞昶王关炎黄文红
关键词:心阻抗图左室收缩功能
开玛系统揭示的失血性休克家兔对间羟胺反应的个体差异性(英文)被引量:1
1997年
开玛是计算机辅助即时监测给药系统的简称,它可维持药物效应在预定水平。根据药理效应和同时记录进入体内的药量,开玛可以揭示机体的反应性。22只出血性休克家兔给予0.01%间羟胺3h使血压维持在休克前水平。根据间羟胺药量和血压变化,家兔表现出3种不同类型:下降型、上升型和迟钝型。下降型和上升型动物血压都能维持在预定水平,但间羟胺的剂量却分别表现为逐渐下降或上升,而迟钝型的血压即使以最大速度恒速灌注也不能升到预定值。血乳酸浓度的测定说明间羟胺对每种类型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开玛系统揭示的失血性休克家兔对间羟胺的个体差异性,这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
周冠杯王关炎金正均喻中城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间羟胺用药反应
家兔高压电击伤后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家免电击伤后早期坐骨神经的病理和肌电生理变化及其规律。 方法 建立高压电实验装置 ,采用微型数字储存式记录器 ,经计算机回放分析获得测定电流值 ,并进行肌电生理与病理学检测。 结果  5 0Hz时神经组织的平均等效电阻值为 (5 .99± 0 .88)kΩ ,电流密度平均值为 83.5mA/cm2 。肌电生理及病理学检查显示 ,坐骨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结论 高压电击伤后 。
陈国华吴亚莉朱维平严根荣忻向荣王关炎陆瑞昶
关键词:电烧伤坐骨神经损伤肌电生理病理学
CFM-I型自动心功能监测仪设计原理和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CFM-Ⅰ型自动心功能监测仪,经对比研究表明该仪器自动测量结果可替代常规手算法,其智能化性能已达到美国BOMED公司八十年代推出的新型心输出量监测仪NCCOM3型水平,且稳定性、重复性良好。该仪器的主要特点是应用电脑分析心阻抗图,提供既能同时显示所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心阻抗图的波形,又能打印出波形及每搏量、心输出量等13项心功能参数值,在波形中明确标志各特征点,当自动打印的波形中特征点与心动周期时相不符合或在处理较复杂心阻抗图时,操作人员可作修正,从而提高仪器的可靠性。
陆瑞昶王关炎周泽汉金正均
关键词:心阻抗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