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寅寅

作品数:33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病毒
  • 7篇乙型
  • 7篇疫苗
  • 5篇乙肝
  • 5篇孕妇
  • 5篇母婴
  • 5篇肝炎
  • 4篇乙型肝炎
  • 4篇基因特征
  • 3篇乙肝疫苗
  • 3篇阻断
  • 3篇流行性
  • 3篇免疫
  • 3篇母婴传播
  • 3篇母婴阻断
  • 3篇急性弛缓性麻...
  • 3篇急性弛缓性麻...
  • 3篇急性弛缓性麻...
  • 3篇脊髓灰质炎
  • 3篇艾滋病

机构

  • 24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六盘水市疾病...
  • 1篇贵阳市第一人...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24篇王寅寅
  • 13篇苏飞
  • 13篇唐小敏
  • 12篇刘淳婷
  • 11篇赵苏晔
  • 11篇张丽
  • 6篇任刚
  • 5篇张信辉
  • 5篇叶绪芳
  • 5篇万永虎
  • 4篇金国利
  • 4篇张德著
  • 3篇付琳
  • 3篇刘铭
  • 3篇管庆虎
  • 3篇王宇
  • 3篇王涛
  • 3篇方星
  • 2篇郭军
  • 2篇吴升伟

传媒

  • 4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贵州医药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贵州省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提取病毒核酸,经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H基因全序列,对序列测定、拼接,分析基因特征。结果共获得83株H基因全序列的麻疹病毒分离株,均为H1a基因型,且有2个明显分支(Cluster A和Cluster B)。分离株H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和98.0%-100%;与H1a基因型参考株(China93—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8.9%和98.2%-98.7%;与中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1%-94.5%和94.5%-95.2%。分离株均在第240氨基酸位点由丝氨酸变异为天冬酰胺(S—N),第243氨基酸位点由精氨酸变异为甘氨酸(R—G),处于Cluster A簇中的病毒株第397氨基酸位点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P—L)。结论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优势流行株为H1a基因型,且不同病毒传播链持续循环;麻疹病毒H蛋白基因的主要氨基酸位点未发生变异。
唐小敏叶绪芳戴丽芳任刚王寅寅刘淳婷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型
贵州省HIV抗体确证试验阴性和不确定样本补充核酸定量检测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现阶段我国HIV感染的诊断仍以WB为主。但WB在我国现实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确定”结果过多,结果判读本身主观性强,且“不确定”的受检者难以追踪^([1]);以及早期感染、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的假阴性。与常规WB检测方法相比,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不仅可显著缩短HIV检测“窗口期”,还能避免因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因素造成的漏检,在早期检测和辅助定制治疗方案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2])。
张信辉万永虎付琳方星郭军张富敏吴萍王寅寅
关键词:艾滋病诊断艾滋病病毒确证试验核酸检测
2018-2019年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谱分子生物学特征
2023年
目的了解2018-2019年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肠道病毒(NPEV)病原谱分子生物学特征,加强贵州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采集贵州省2018-2019年报告的AFP病例,含AFP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使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和转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的鼠肺细胞(L20B)对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NPEV阳性标本,采用病毒蛋白(VP)1区核苷酸序列进行鉴定分型。结果420例AFP病例中共检测到30株NPEV,10例AFP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到1株NPEV;AFP病例中男273例,女147例;<1、1~<5、5~<9、9~<15岁AFP病例分别为3、125、129、163例;2-4月、5-7月、8-10月、11-1月AFP病例分别为81、100、131、108例;病例数排前三位的市州为毕节市90例、黔西南州76例、贵阳市和黔南州均为54例。31株NPEV共鉴定出16个血清型,其中,人类肠道病毒(HEV)A组有5个血清型共10株(32.26%),以柯萨奇A组病毒(CV-A)4型为主(16.13%);HEV-B组有11个血清型共21株(67.74%),以埃可病毒(ECHO)11型为主(19.35%)。HEV-A组毒株处于5个分支,且每个分支间的距离相对较远,5株CV-A4聚集为一簇;HEV-B组毒株处于2个大分支,其中5株处于一个分支,除JH2018F0102-1、JH2018F0106-1这2株遗传距离较近外,其余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另外16株为另一个分支,且以该分支为主要流行分支,但其处于不同的小分支,且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结论贵州省2018-2019年AFP病例NPEV血清型别呈多样性在传播流行,均属于HEV-A与HEV-B组,且以HEV-B组为主,需继续做好AFP病例监测。
王寅寅唐小敏万永虎王涛苏飞任刚郭军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灰肠道病毒病原学
Xpert 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线性和精密度评估
2024年
目的 评价1型艾滋病病毒(HIV-1),Xpert病毒载量测定试剂盒的检测线性、精密度及与参比试剂的符合性。方法 采用定值质控物对Xpert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线性及精密度测定。采集血样383份,采用双盲试验法,以TaqMan病毒载量测定试剂进行检验。依据多项卫生推荐标准(WS/T),利用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法对两种试剂进行定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Bland-Altman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试剂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 用Xpert病毒载量测定试剂对给定的质控物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批内和批间的方差都在10%以内。用1 000个copies/mL和5 000个copies/mL作为检测线,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别为97.91%、97.12%。卡方检定和Kappa分别为P=0.549(>0.05)和0.919(P<0.001),表明两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为0.890,相关系数R^(2)=0.896。通过Bland-Altman模型比较,发现两种试剂的检出值均在95%上下限范围内的符合率为98.79%(327/331)。在1 000 copies/mL以下,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相对较低。结论 评价试剂(Xpert)与参比试剂(TaqMan)在整体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临床检验需要。
张信辉万永虎吴萍王寅寅
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m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共筛查9个县18007名孕妇,HBsAg阳性561例,经ELISA方法复测HBsAg阳性517例,孕妇HBV感染率为3.08%,HBsAg阳性率为2.87%。9个县孕妇HBsAg阳性率1.82%。9.32%,HBV感染率1.89%-9.79%,HBeAg阳性率0.81%~3.00%,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9个县孕妇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HBeAg阳性率均是黎平县最高。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20种,以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占总感染孕妇数的65.10%;调查的561例孕妇中,64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占11.40%,无免疫史的346例,占88.60%。结论贵州省孕妇存在HBV感染,以小三阳、大三阳感染模式最多见,孕妇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不高,建议贵州省在加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对15~30岁妇女开展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提高贵州省育龄妇女乙肝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孕妇HBsAg阳性率,减少HBV的垂直传播。
张丽赵苏晔唐小敏刘淳婷苏飞王寅寅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孕妇乙肝疫苗
贵州省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病原谱研究
2018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的病原谱特征。方法收集贵州省2016年报告疑似乙脑病例的信息和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病毒(JEV)、柯萨奇病毒(COX)、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EB病毒(EBV)、腮腺炎病毒(MuV)、埃可病毒(ECHO)、麻疹病毒(MV)、风疹病毒(R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的IgM抗体。结果疑似乙脑病例的病原总IgM阳性率为75.9%(180/237);检出病原包括JEV(27.0%)、COX(12.2%)、HSV-I(10.1%)、EBV(9.7%)、MuV(5.5%)、ECHO(2.9%)、MV(0.8%)、RV(0.8%)、VZV(0.4%)、两种及以上病原混合感染(6.3%)。在阳性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6∶1;1-10岁占75.6%;7-9月发病占84.4%;北部和中部地区占57.8%。结论贵州省疑似乙脑病例的主要病原为JEV、COX、HSV-I,存在其他病原导致的脑炎病例,建议开展主要病原检测以提高疾病报告的准确性。
赵苏晔刘淳婷刘铭王寅寅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谱
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三阳,203名小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三阳。结论孕妇HBs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三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
张丽赵苏晔唐小敏刘淳婷苏飞王寅寅金国利
关键词:孕妇脐带血母婴传播乙肝疫苗
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 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 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三阳,203名小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三阳。结论孕妇HBs 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三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
张丽赵苏晔唐小敏刘淳婷苏飞王寅寅金国利
关键词:孕妇脐带血母婴传播乙肝疫苗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2021年
伴随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的生物安全管理始终都是医疗机构的关键内容。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却依旧处于建设初始阶段。通过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这是由于实验室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实验室的设备安全方面,微生物本身存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均威胁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基于此,本文研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
付琳方星万永虎王寅寅张信辉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贵州省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人类肠道病毒的鉴定及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对贵州省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进行鉴定分析,并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的VP1编码区(915bp)进行种系进化分析。方法2015年贵州省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212例。采用人类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和表达人类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系(mouse cell line expressing the gene for the human cellular receptor for poliovirus,L20B)对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体外扩增,对分离到的NPEV毒株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分型。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212例AFP病例中分离到NPEV毒株27株(12.7%,27/212),共包括10个血清型,其中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EV)A组包括4个血清型,共17株;EV-B组包括6个血清型,共10株,其中5株为CV-B3,属于D2基因亚型,并有D2a和D2b两个分支;未分离到EV-C与EV-D组毒株。结论2015年贵州省AFP病例的病原谱包含多种型别的肠道病毒,CV-B3毒株中的D2基因亚型占主导流行。
王宇王宇任刚苏飞王寅寅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基因特征柯萨奇病毒B组3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