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亚低温
  • 4篇亚低温治疗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重度颅脑损伤
  • 2篇综合征
  • 2篇PICCO
  • 1篇冬眠合剂
  • 1篇动力学监测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渗漏
  • 1篇血量

机构

  • 7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北京市卫生学...

作者

  • 7篇王敏
  • 4篇孙志辉
  • 3篇李晖
  • 3篇齐英杰
  • 1篇吴胜楠
  • 1篇钟丽强
  • 1篇李燕霞
  • 1篇杨晓琨
  • 1篇吴惠平
  • 1篇吴红宇

传媒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甘肃医药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对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控制的有效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对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控制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患者70例,分为常规组和PICCO组,PICCO组通过PICCO监测仪实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依靠数据资料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常规组因家属拒绝行PICCO监测,仅用心率(P)、有创动脉压(MAP)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使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降温期和低温期,PICCO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少(P<0.01);治疗21天后,PICCO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PICCO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PICCO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数,合理的指导液体管理及冬眠药物的剂量,可以有效控制亚低温治疗中心律失常、低血压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降低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孙志辉刘秦勤王敏齐英杰李晖
关键词:颅脑损伤并发症重症监护
PICCO对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维持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入住ICU的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患者(≥18岁)选取90例,分为对照组和PICCO组,PICCO组通过PICCO监测仪实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依靠数据参数来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对照组仅用常规循环监测指标使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在亚低温治疗时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在降温期和低温期发生,PICCO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患者液体入量比对照组少(P<0.05),PICCO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PICCO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严重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PICCO可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合理的管理液体出入量及指导镇定药物的剂量,可以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有效控制亚低温治疗中低血压、心律失常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孙志辉刘秦勤王敏齐英杰李晖
关键词:PICCO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技能型课程重症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相关教材设计编写与教学方法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重症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技能型课程的性质定位及教学基本任务、目的,要求教材设计编写及教学过程应当符合国家紧缺型、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努力体现和突出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服务性职业特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切实贯彻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策略,灵活运用形式多样与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重症监护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重症监护职业学习态度与专业思维习惯,具有从事重症监护职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具备重症监护专业继续学习的基础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王懿钟丽强吴红宇吴胜楠喻志英李燕霞王敏王萍吴惠平赵昭子
关键词:技能型课程教学方法策略
血必净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CLS患者77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血必净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血必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静滴),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 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降钙素原(PCT)、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乳酸(La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的差异,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存活率.结果 血必净组治疗后WBC、N、PCT、ALT、AST、BUN、SCr、Lac、APACHEⅡ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WBC(&#215;109/L):9.85±0.61比13.87±2.58,N:0.75±0.08比0.90±0.10,PCT(μg/L):1.13±0.71比4.99±1.38,ALT(U/L):79.56±30.85比84.21±27.32,AST(U/L):91.98±38.10比110.28±35.79,BUN(mmol/L):7.35±0.82比8.57±1.43,SCr(μmol/L):111.67±43.96比132.51±55.10,Lac(mmol/L):1.88±1.01比3.31±1.46,APACHEⅡ评分(分):11.34±3.59比17.65±4.77〕;PaO2、PLT、28 d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aO2(mmHg,1 mmHg=0.133 kPa):75.47±21.10比54.22±15.23,PLT(&#215;109/L):211.54±58.25比153.27±49.69,28 d存活率:85.71%(36/42)比71.43%(25/35),均P〈0.05〕;PT、APTT、 入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T(s):13.62±2.11比18.45±4.26,APTT(s):31.33±4.27比36.85±5.56,入住ICU时间(d):12.4±3.7比20.5±4.1,机械通气时间(
杨晓琨王敏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血量对镇静药物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血量(PICCO)评价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与冬眠合剂对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入住ICU的成人(≥18岁)重度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及PICCO监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冬眠合剂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20mg/kg静脉推注,再以咪达唑仑0.10~0.25 mg/kg·h联合芬太尼0.001~0.002 mg/kg·h维持。B组:冬眠合剂(生理盐水50ml+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哌替啶100 mg),以6~8 ml/h泵入并维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亚低温治疗后,A组心率、心脏指数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患者镇静、镇痛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循环稳定,且能够达到良好的辅助降温效果,有效控制寒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亚低温治疗辅助镇静药物。
孙志辉李晖齐英杰王敏
关键词:冬眠合剂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行暂时性关腹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2011年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是指由于腹腔内压(IAP)急性进行性升高,致腹部和全身器官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多发性创伤、大出血、重症胰腺炎、严重感染、烧伤、长时间手术及大量补液等常可发生ACS。ACS发病凶险,死亡率高达10.6%~68.0%。
王敏
关键词: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围手术期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对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在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9月入住ICU的成人(≥18岁)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患者选取60例,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PICCO组通过PICCO监测数据分析指导液体管理来维持脑灌注压,常规组通过检测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压指导液体管理来维持脑灌注压。结果:PICCO组患者开始降温的6h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大(P〈0.05),在亚低温维持阶段,平均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小(P〈0.05)。各时段平均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14d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PICCO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PICCO组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脑灌注压高于常规组(P〈0.05),PICCO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PICCO通过对容量性指标的监测,能准确地控制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患者皿容量,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孙志辉王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PICC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