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凯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渗氮
  • 5篇氮化
  • 5篇离子氮化
  • 5篇奥氏体
  • 5篇奥氏体不锈钢
  • 5篇不锈
  • 5篇不锈钢
  • 4篇氮化炉
  • 4篇离子氮化炉
  • 4篇离子渗
  • 4篇离子渗氮
  • 3篇氢气
  • 3篇工件
  • 2篇渗氮炉
  • 2篇离子渗氮炉
  • 2篇金属
  • 2篇金属表面
  • 2篇金属表面改性
  • 2篇不锈钢工件
  • 1篇氮化层

机构

  • 8篇常州大学

作者

  • 8篇王树凯
  • 6篇李景才
  • 6篇胡静
  • 3篇蔡伟
  • 2篇杨星梅
  • 2篇胡静
  • 1篇胡佳佳
  • 1篇孙斐
  • 1篇宋建新
  • 1篇王燕
  • 1篇王大月
  • 1篇高欣艳

传媒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气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氮组织与性能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在400℃、8 h、不同气压(80~400 Pa)条件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及万能摩擦试验机对表面改性后的304奥氏体不锈钢渗层组织、相结构、渗层硬度以及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400℃离子渗氮处理后304奥氏体不锈钢形成了明显的白亮层,即单相S相层;低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具有良好的催渗效果,即渗层厚度随气压的减小而增加,在100 Pa条件下,渗层厚度达到最大值51.7μm;渗氮后试样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1100 HV0.01;低温低压离子渗氮能够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80 Pa和100 Pa是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的最佳气压。
孙斐胡佳佳王树凯胡静
关键词:离子渗氮气压耐磨性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复合表面处理工艺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复合表面处理工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对工件表面清洗,去除工件表面油污和杂质;2)待不锈钢工件冷却后,将其放入离子氮化炉内,通入经过干燥后的氢气,然后起辉升...
胡静蔡伟王树凯李景才
一种低火耗的纯钛锻造加热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锻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火耗的纯钛锻造加热工艺。本发明工艺包括预处理、500~700℃预热60~100分钟、第二加热阶段850~880℃保温50~70分钟,第三加热阶段920~960℃保温20~30分钟...
胡静高欣艳王大月王树凯王燕
文献传递
一种齿轮钢快速离子氮化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齿轮钢快速离子氮化方法。本发明预渗氮试样表面采用空气进行预氧化的催渗方法,预氧化与离子渗氮在同一离子渗氮炉中进行,表面先在300~400℃预氧化30min,然后在500℃离子...
胡静李景才王树凯杨星梅
文献传递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复合表面处理工艺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复合处理工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对工件表面清洗,去除工件表面油污和杂质;2)待不锈钢工件冷却后,将其放入离子氮化炉内,通入经过干燥后的氢气,然后起辉升温,...
胡静蔡伟王树凯李景才
文献传递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快速离子渗氮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快速离子渗氮的方法。本发明在350~370℃的离子渗氮温度下通过改变离子渗氮炉中的气体压力保温一段时间以获得较厚的离子渗氮层。其制备方法:首先除去奥氏体不锈钢上的油...
胡静王树凯李景才宋建新
文献传递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催渗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离子氮化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催渗工艺,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对不锈钢工件表面清洗,去除工件表面油污和杂质;2)对不锈钢工件进行预氧化处理;3)待不锈钢工件冷却后,将其放入离子氮...
胡静蔡伟王树凯李景才
文献传递
离子渗氮前预氧化催渗作用及机理被引量:18
2014年
研究了预氧化对42CrMo钢离子渗氮的催渗作用及机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RD、SEM和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渗氮层厚度、渗氮层物相、预氧化后表面形貌和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预氧化对离子渗氮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在300℃预氧化30 min后进行离子渗氮(500℃、4 h),化合物层厚度达到15μm,是不经预氧化处理的传统离子渗氮化合物层厚度的2倍以上;有效扩散层厚度达到最大值570μm,明显高于传统离子渗氮的有效扩散层厚度。研究还表明,300℃预氧化30 min后表面产生了大量纳米级氧化物颗粒和微裂纹、孔洞,同时接触角最小、表面自由能最大,离子渗氮阶段氧化物可以有效地转化为氮化物。由此推测预氧化催渗机理可能是表面纳米级氧化物颗粒和微裂纹、孔洞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活性氮原子的吸附,从而促进化合层的形成,另一方面为氮原子提供的扩散通道,有利于扩散层的增加。
李景才孙斐王树凯杨星梅胡静
关键词:42CRMO钢预氧化离子渗氮表面自由能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