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飞

作品数:107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9篇杂交
  • 59篇水稻
  • 38篇杂交水稻
  • 27篇选育
  • 26篇杂交稻
  • 22篇高产
  • 20篇不育
  • 17篇不育系
  • 15篇栽培
  • 15篇栽培技术
  • 12篇性状
  • 11篇制种
  • 11篇高产栽培
  • 11篇高产栽培技术
  • 8篇籼型
  • 7篇稻瘟
  • 7篇稻瘟病
  • 7篇瘟病
  • 6篇水稻新品种
  • 6篇籼型水稻

机构

  • 100篇福建省农业科...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福建省种子总...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福州国家水稻...

作者

  • 107篇王洪飞
  • 73篇董瑞霞
  • 69篇黄庭旭
  • 65篇游晴如
  • 57篇周鹏
  • 56篇涂诗航
  • 34篇郑家团
  • 30篇张水金
  • 20篇董练飞
  • 13篇王志赋
  • 13篇林强
  • 13篇郑轶
  • 12篇仇秀丽
  • 12篇王乃元
  • 11篇郑建华
  • 9篇郑秀平
  • 9篇朱永生
  • 8篇李毓
  • 7篇吴志源
  • 6篇梁康迳

传媒

  • 29篇福建稻麦科技
  • 20篇福建农业学报
  • 16篇杂交水稻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亚热带农业研...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2009年全...
  • 1篇全国植物分子...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14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MS-FA胞质不育恢复系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解金恢3号配组杂交稻的增产潜力,选用7个CMS-FA胞质不育系配制成的7个CMS-FA胞质杂交稻组合及对照汕优63为材料,分析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水平平均达7 877.8kg·hm-2,多数组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每穗粒数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最大,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起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利用金恢3号测配组合时,以选择具有一定有效穗数,千粒重不宜过大的不育系为宜。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梁康迳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
抗病、育性稳定的淡叶色水稻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育性稳定的淡叶色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1)温汤去雄法杂交;(2)初筛获得淡叶色水稻单株;(3)品种筛选。该发明克服了现有两系不育系具有育性不稳定、抗稻瘟病性不佳的缺点,依...
周鹏涂诗航董瑞霞王洪飞陈春霞张水金游晴如郑家团黄庭旭郑菲艳
文献传递
便携式水稻脱粒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水稻脱粒机,包括卧式放置的筒形机壳、安装在机壳内腔的脱粒装置以及固设在机壳外部用于驱动脱粒装置运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机壳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下筒壁和罩设于下筒壁上开口上且能活动启闭下筒壁上开口的上筒壁...
周鹏董练飞陈春霞涂诗航郑菲艳王洪飞董瑞霞张水金郑家团
文献传递
早籼杂交稻潢优308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2019年
利用2016—2017年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新育成的早籼杂交稻潢优30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潢优308具有很好的丰产性,高产稳产性好,适宜种植的区域广及适应性强,是一个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超高产潜力的早籼杂交稻新品种,可在福建全省及周边同类型地区作早稻大面积推广应用。
王洪飞周鹏陈春霞郑菲艳董瑞霞涂诗航游晴如黄庭旭
关键词:杂交稻丰产稳产性适应性
抗稻瘟病杂交晚稻新组合广8优673被引量:7
2019年
广8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广8A与自育的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育成的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籼型三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周鹏董瑞霞涂诗航王晓方王洪飞陈春霞郑菲艳游晴如王乌齐黄庭旭郑家团
关键词:杂交晚稻抗稻瘟病选育
京福1优943作烟后稻大面积示范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京福1优94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大穗型不育系京福1A与福恢94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晚稻组合,于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6019),2009年通过云南西双版纳审定[滇特(版纳)审稻2009032号]。2011年该组合在闽北山区顺昌县作烟后稻示范7.2 hm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8.67 t/hm2,最高产量9.30 t/hm2;在遭受寒流等异常天气条件下,该组合仍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转色好等特点。分别从芽管、苗管、肥管、水管和药管等5个角度总结其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林强王洪飞郑秀平
关键词:杂交水稻烟后稻栽培技术
野生稻在种间杂交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野生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许多优良特性,是水稻育种重要的基因库,对解决粮食安全与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野生稻与栽培稻种间杂交,可以把野生稻的优异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提高栽培稻的育种和生产水平。本文综述了野生稻资源在种间杂交育种上的成就、野生稻利用的主要途径、稻种间杂交的困难、解决方法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
关键词:野生稻资源种间杂交水稻育种
三系优质稻新品种潢优808高产制种技术
2021年
潢优80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潢达A与福恢808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优势强、产量高、转色好、中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潢优808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关键技术要点。
游晴如廖发炼董瑞霞陈春霞王洪飞赵锦祥董练飞黄庭旭
关键词:三系杂交稻制种技术
优质高产杂交晚籼新组合臻优177被引量:3
2019年
臻优17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籼型不育系臻达A与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成恢177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宜、株型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熟期转色好、较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品质佳及适应性广等特性,2017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王洪飞周鹏陆贤军廖留英任光俊陈春霞郑菲艳游晴如丁源涂诗航董瑞霞黄庭旭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选育
播期及温度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737始穗后7、10、14、21 d环境温度变化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品质及类黄酮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积温EAT(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逐渐降低;紫两优737的株高降低,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结实率和产量先降后升。始穗后10 d内的高温时数∑H(High temperature hours)、时热积温∑Th(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hour)严重影响水稻结实率;始穗后14 d内的日均温TA(Average temperature)对结实率也影响很大,当TA为31.645℃时,结实率最低,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趋缓;始穗后21 d的日热积温∑Td(Daily 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会造成水稻空瘪粒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维生素含量与分期播种无明显相关,维生素绝对值较高的是VB_(5)、VB_(6)和VB_(2)。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直线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受∑H、∑Td、∑Th影响,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后期高温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趋缓。在福建晚稻地区,TA控制在26.84℃以下,对于保持糯稻的品质较好;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种皮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深黑色,始穗后14 d至成熟,∑Td、TA和EAT对二者影响显著,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种皮变为棕红色,二者含量随之下降。【结论】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基础上,生产中可以调整紫两优737播期,抽穗灌浆期TA控制在26.84℃以下,使EAT控制在2336.69~2390℃·d,福建晚稻对应播期6月15~25日可使产量和品质兼顾。紫两优737要合理安排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或者抽穗灌浆期TA较低的地区。
房贤涛游晴如王洪飞郑建华陈春霞董瑞霞陈双龙廖发炼董练飞黄庭旭
关键词:类黄酮温度播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