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瑞霞

作品数:171 被引量:388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2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3篇水稻
  • 97篇杂交
  • 66篇杂交水稻
  • 48篇高产
  • 43篇选育
  • 32篇杂交稻
  • 30篇栽培
  • 29篇栽培技术
  • 22篇制种
  • 22篇高产栽培
  • 21篇高产栽培技术
  • 20篇不育
  • 19篇不育系
  • 16篇育种
  • 15篇制种技术
  • 13篇水稻所
  • 12篇高产制种
  • 12篇高产制种技术
  • 11篇优质稻
  • 11篇水稻新品种

机构

  • 17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9篇福州国家水稻...
  • 7篇福建省种子总...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邵武市水稻原...

作者

  • 171篇董瑞霞
  • 106篇游晴如
  • 105篇黄庭旭
  • 102篇涂诗航
  • 78篇张水金
  • 75篇周鹏
  • 73篇王洪飞
  • 57篇郑家团
  • 39篇杨东
  • 32篇王志赋
  • 32篇董练飞
  • 26篇郑轶
  • 16篇谢华安
  • 16篇王乌齐
  • 15篇谢鸿光
  • 12篇郑建华
  • 11篇朱永生
  • 10篇王晓方
  • 7篇占志雄
  • 6篇黄俊明

传媒

  • 74篇福建稻麦科技
  • 26篇福建农业学报
  • 16篇杂交水稻
  • 5篇福建农业科技
  • 5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村新技术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农业图书情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9篇2023
  • 9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6篇2019
  • 13篇2018
  • 14篇2017
  • 14篇2016
  • 17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航2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王乌齐肖承和黄庭旭郑家团涂诗航杨东谢鸿光马宏敏张水金董瑞霞章杏
Ⅱ优航2号系用Ⅱ-32A与航2号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02.33公斤。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70.54公斤。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0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穗大、...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宜优673在福建不同地区的稻米品质性状表现被引量:6
2013年
对福建省12个不同种植地点的宜优673晚稻稻米品质进行检测研究,并探讨温度因子(日均温、日极端最高温、日极端最低温和日较差)对稻米品质各理化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点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大,垩白率次之,透光率和整精米率差异程度居中,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较小,糙米率、精米率差异最小。研究还表明:在灌浆期间日极端最高温、日较差与垩白度、垩白率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日极端最高温升高,日较差增大,宜优673的垩白有增大的趋势;而日极端最低温与垩白度、垩白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日极端最低温的降低,垩白呈增大的趋势。在全省12个试验点中,福州、莆田和诏安3个试验点种植的宜优673所有品质指标均达到优质标准,其余试验点种植的宜优673有1项或2项品质指标(垩白率、垩白度)未能达到优质标准。宜优673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一线作晚稻种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性状和商品价值。
李清华游晴如林志强郑苹立郑长林董瑞霞张翊黄庭旭
关键词:宜优673稻米品质
杂交水稻新组合宜优673的选育与应用
黄庭旭谢华安游晴如王乌齐郑家团张海峰黄洪河杨东涂诗航张水金马宏敏董瑞霞谢鸿光章杏
宜优673系福恢673与宜香1A配制的组合。参加福建省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3.6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5.00%。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千粒重较重,熟期转色好,株高109.5cm,穗长24.3 ...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水稻宜优673选育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选用11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对8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这8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穗长、单株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不育系中EBC502、宜香A、天丰A、龙特甫A和内香2A以及恢复系中R527、N175和TR239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好;(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株高>结实率>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
涂诗航张水金董瑞霞杨东谢鸿光郑家团
关键词: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法配合力遗传力
内优航148示范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2008年
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内优航148在各地作中稻和双晚种植的特性、产量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观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优航148为大穗型组合,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米质较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可通过适时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合理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实现高产栽培。
涂诗航董瑞霞张水金杨东谢鸿光黄庭旭郑家团
关键词:内优航148栽培技术
两系特种稻紫两优737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6
2019年
紫两优73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特种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加快品种的推广速度,2015—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南平进行制种高产技术研究,从亲本特征特性、播种差期、栽培方式、田间水肥管理、花期调控等方面,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游晴如董练飞王洪飞董瑞霞廖发炼黄庭旭郑建华
关键词:特种稻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新品种天优2075的选育
2015年
天优2075是用强恢复系福恢2075与三系不育系天丰A配组而成的三系中籼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丰产、稳产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恢2075是2003年春季在海南用恢复系制8做母本,与航1号杂交,2003年秋季用其F1做父本与蜀恢527杂交,后代在稻瘟病重发区自然诱发筛选,经多年多点加代定向培育而成。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等。
郑家团涂诗航周鹏郑轶张水金游晴如董瑞霞王志赋王洪飞黄庭旭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株型
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两优616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两优61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90、180、270、360 kg·hm-2)和栽植密度(15、18、25万丛·hm-2)对两优616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栽植密度对生育期没有影响;施氮量和栽植密度以及施氮量与栽植密度的互作对两优6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两优616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栽植密度的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180 kg·hm-2与栽植密度18万丛·hm-2有利于实现两优616的高产。
卢锦荣王洪飞游晴如董瑞霞董练飞陈国琳
关键词:施氮量栽植密度生育期
水稻不育系IR 58025A与其改良新不育系制种产量比较研究
2016年
利用3个IR58025B改良的新不育系恒达A、福稻A、钧达A,以IR58025A为对照,与恢复系成恢727进行了杂交制种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IR58025A相比,不育系恒达A、福稻A、钧达A分别与成恢727配制F1的制种产量极显著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2.85 t/hm^2、2.78 t/hm^2和2.64 t/hm^2;这3个不育系柱头活力强于IR58025A、且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是制种组合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董练飞王洪飞游晴如董瑞霞涂诗航周鹏廖发炼黄庭旭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制种
Ⅱ优936示范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6
2007年
对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36在各地作双晚和中稻种植的特性、产量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观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Ⅱ优936为大穗型组合,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米质较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较抗稻瘟病。高产栽培应以促蘖、足穗、插短龄秧、提高穗重为主攻方向,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适时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合理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为关键措施。
董瑞霞涂诗航杨东张水金谢鸿光黄庭旭郑家团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