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鹏

作品数:21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长江口
  • 5篇有机碳
  • 5篇同位素
  • 4篇悬浮颗粒物
  • 4篇水动力
  • 4篇碳同位素
  • 4篇稳定碳同位素
  • 4篇木质素
  • 4篇颗粒物
  • 4篇分选
  • 3篇颗粒有机碳
  • 2篇东海内陆架
  • 2篇衍生物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提供
  • 2篇药物组合物
  • 2篇整数
  • 2篇正整数
  • 2篇最大浑浊带
  • 2篇粒径分级

机构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21篇王金鹏
  • 12篇姚鹏
  • 9篇赵彬
  • 7篇潘慧慧
  • 6篇李栋
  • 5篇张婷婷
  • 3篇赵彬
  • 3篇孟佳
  • 2篇江涛
  • 2篇夏树伟
  • 2篇王伟
  • 2篇于良民
  • 2篇任丽洁
  • 1篇王颖
  • 1篇王颖
  • 1篇张婷婷
  • 1篇邱璐
  • 1篇刘慧

传媒

  • 5篇海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颗粒硅胶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以大颗粒硅胶为载体,制备硅胶负载壳聚糖络合铂催化剂,并进行SEM和EDS表征.催化St与TES的硅氢加成反应,结果表明,以粒径3mm硅胶为载体,反应温度为60℃,物料比n(St)∶n(TES)∶n(Pt) =1∶1.1∶...
任丽洁王金鹏夏树伟于良民
文献传递
大颗粒硅胶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2013年
以大颗粒硅胶为载体,制备硅胶负载壳聚糖络合铂催化剂,并进行SEM和EDS表征。催化St与TES的硅氢加成反应,结果表明,以粒径3 mm硅胶为载体,反应温度为60℃,物料比n(St)∶n(TES)∶n(Pt)=1∶1.1∶4.0×10-4,反应6.0 h,St转化率达到99.5%,与Speier催化剂催化结果接近。催化剂经简单过滤分离,重复使用3次无明显失活,且性能稳定,放置6个月仍具有很高的活性。
任丽洁王金鹏夏树伟于良民
关键词:壳聚糖苯乙烯硅氢加成
含有胍基的取代嘧啶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胍基的取代嘧啶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由通式I所示的含有胍基的取代嘧啶衍生物:<Image file="DDA000225589077000...
王伟江涛王金鹏徐萃婧
粒径对长江口沉积物中四醚膜脂来源和分布及其指标应用的影响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古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的细胞膜脂中,主要包括类异戊二烯GDGTs(iso-GDGTs)和支链...
王金鹏姚鹏Thomas S.Bianchi于志刚Kai-Uwe Hinrichs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粒径分级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分布与成岩状态被引量:5
2015年
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粒级组成、有机碳(OC)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丰度(δ13 C)、木质素和沉积色素含量和相关指标,并结合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讨论了此区域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成岩状态。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OC含量为0.21%~0.63%,长江口泥质区和浙闽沿岸OC含量较高,而河口外陆架上含量较低;δ13C为-23.1‰^-20.9‰,显示沉积有机碳是海洋和陆地来源的混合。木质素含量(Λ8)为0.16~1.41mg/100mg OC,其组成特点显示了木质素的草本和木本被子植物的混合来源。沉积色素以叶绿素的降解产物为主,主要分布在河口外陆架上;类胡萝卜素中以岩藻黄素为主,表明硅藻是此区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以δ13 C和Λ8为来源指标的端元混合模型显示长江口沉积有机碳主要来自海洋浮游植物,其贡献为54.3%~88.1%(平均70.2%),从河口向陆架逐渐升高,其次是土壤(9.3%~32.1%,平均22.3%)和C3维管植物(2.7%~13.6%,平均7.5%),两者贡献均在长江口和浙闽沿岸附近较高。沉积物粒级组成、OC含量、δ13C丰度和生物标志物含量之间显著的相关性和分布一致性表明水动力分选过程在决定陆源OC(包括土壤和C3维管植物OC)在河口外的输运和分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含木质素的新鲜植物碎屑主要与粗颗粒物相联系,并主要沉积在河口附近,而贫木质素的土壤有机碳则主要赋存在细颗粒物上,可输运到离河口较远的位置。木质素降解参数,如酸醛比、3,5-Bd/V和P/(S+V)在长江口外陆架上的砂质区域相对较高,显示此区域陆源有机碳降解程度较高,而叶绿素降解产物的比例在长江口泥质区较高,则可能与泥质沉积物中较强的有机碳再矿化作用有关。
赵彬姚鹏潘慧慧张婷婷李栋王金鹏
关键词:长江口早期成岩作用
冷链食品病毒控制及其次生危害研究进展
2023年
与常规微生物相比,病毒能在干燥、冷藏和冷冻等恶劣条件下长期存在并保持传染性,而冷链食品具有全程低温及长途运输的特点,这使得冷链食品成为全球范围内病毒大面积传播的风险点,因此,对冷链食品进行全面消毒也成为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的全链条,对当前报道的冷链食品病毒传播情况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在低温条件下用于病毒控制的常用化学方法和紫外线照射、电离辐照及低温等离子体等物理方法,分析阐述了其消毒作用机制、消毒效果及消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危害,为食品安全防控领域从微生物污染防控向病毒污染防控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为采取科学合理的消毒方式实现对冷链食品病毒传播的控制提供参考。
于千帆王金鹏曹锦轩滕雯迪张月美王颖
关键词:病毒消毒消毒副产物
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颗粒有机碳输运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流域内各种自然过程及人为活动对河流有机碳的输运都会产生影响,而正确认识河流有机碳的输运过程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于2012年调水调沙期间(6月19日至7月20日)在黄河利津采集了表层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粒度组成、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及其稳定同位素丰度(δ13C)等参数的分析,用来研究调水调沙期间POC的来源、组成和丰度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年黄河调水调沙可以根据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分为排水和排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黄河水沙及POC和δ13C的变化,体现了调水调沙对颗粒物及其赋存有机碳来源的影响.排水阶段径流量高达4 270 m3·s-1,下游河道被冲刷,使底层泥沙再悬浮,因此这一阶段颗粒物粒径较粗(平均中值粒径13.9μm),有机碳含量较低(平均0.38%),δ13C偏正且稳定(-24.2‰±0.3‰),可能与底层泥沙中POC年龄较老、降解程度高有关;排沙阶段含沙量大(可达17.8 kg·m-3),颗粒物较细(平均中值粒径5.9μm),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0.50%),δ13C偏负且波动较大(-24.8‰±0.6‰),这与颗粒物主要来自上游水库和下游暴雨冲刷河岸,POC相对新鲜有关.2012年调水调沙期间POC日通量与输沙量的变化一致,总输送量约为1.13×105t,占全年POC输送量的12%.与往年相比,2012年黄河调水调沙时期径流量增大,但输沙量和POC通量有所减小.由此可见,调水调沙对黄河颗粒有机碳的输运有重要影响,而颗粒有机碳在调水调沙期间不同阶段也有明显不同的来源、组成和输运模式.
张婷婷姚鹏王金鹏潘慧慧高立蒙赵彬李栋
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颗粒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输运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和来源被引量:13
2016年
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分布和来源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于2012年5月采集了渤海海域的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粒度组成、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木质素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丰度(δ13C)等参数,结合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定量研究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和来源情况,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为0.19%~0.81%,渤海中部泥质区站位(大于0.65%)明显高于其周围砂质区域站位(小于0.40%);TOC与黏土含量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细颗粒沉积物容易富集有机碳。沉积有机碳的δ13C范围为-23.7‰^-21.8‰,显示沉积有机碳是海源和陆源有机碳的混合输入。木质素参数,如C/V、S/V和LPVI的数值范围显示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草本组织与木本组织的混合,同时有少量裸子植物的贡献。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显示研究区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植物,平均为64%,陆源有机碳中来自土壤的贡献最高(平均为27%),C3维管植物的贡献较少(平均为9%)。海洋浮游植物有机碳主要分布在渤海中部泥质区及离岸较远的区域,而土壤有机碳和C3维管植物有机碳则主要沉积在河口附近及近岸区,并可以离岸输运到较远的地方。
高立蒙姚鹏王金鹏赵彬
关键词:木质素
含有胍基的取代嘧啶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胍基的取代嘧啶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由通式I所示的含有胍基的取代嘧啶衍生物:<Image file="DDA000225589077000...
王伟江涛王金鹏徐萃婧
文献传递
基于水淘选分级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被引量:1
2017年
磷是一种重要的生源要素,在河口、边缘海的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区域生态系统动力学。于2013年3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水淘选方法对沉积物进行了分级,并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未分级和分级沉积物样品中的6种磷形态含量:可交换态磷、活性有机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磷、碎屑磷和难分解有机磷,讨论了该区域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选择性输运过程和迁移转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14.0~18.4μmol/g,其中碎屑磷是其主要成分,占54.5%,其次是有机磷和难分解有机磷,分别占到15.1%和13.1%。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磷形态含量不同,可交换态磷、活性有机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磷和难分解有机磷随粒级增加含量逐渐降低,而碎屑磷主要集中在粗粒级(大于32μm)沉积物中。基于各粒级磷形态的质量分布,发现小于32μm粒级的沉积物中各磷形态含量从长江口向浙闽沿岸逐渐增加,向外海方向逐渐减小,而大于32μm沉积物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体现了不同形态磷的选择性输运。随粒径增大,总有机碳对有机磷比值(TOC/Or-P)先降低后升高,在大粒级沉积物中,TOC/Or-P比值较高主要是因为陆源有机碳贡献较高,而在小粒级沉积物中,主要是由于有机磷的迁移和转化更为活跃,体现了细颗粒物中有机磷相对有机碳的优先分解。本研究表明,从分级的角度可以对河口、边缘海的磷循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刘慧姚鹏孟佳王金鹏赵彬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