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齐放

作品数:44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包合
  • 15篇包合物
  • 12篇环糊精
  • 10篇糊精
  • 8篇Β-环糊精
  • 7篇药物
  • 5篇淀粉
  • 5篇动力学
  • 5篇药剂学
  • 5篇直链淀粉
  • 5篇Β-环糊精包...
  • 4篇稳定性
  • 4篇Β-CD
  • 4篇布洛芬
  • 3篇动力学研究
  • 3篇药物释放
  • 3篇医药工程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制剂
  • 3篇环糊精聚合物

机构

  • 43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千叶大学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4篇王齐放
  • 28篇李三鸣
  • 11篇刘洪卓
  • 8篇赵喆
  • 7篇徐璐
  • 7篇王中彦
  • 7篇车鑫
  • 7篇范晓文
  • 4篇王岩
  • 3篇卢方正
  • 2篇于净
  • 2篇何仲贵
  • 2篇宋舒暖
  • 2篇山本惠司
  • 2篇张弘
  • 2篇姚宇
  • 1篇王家骏
  • 1篇王淑君
  • 1篇李岳
  • 1篇陈洪涛

传媒

  • 9篇沈阳药科大学...
  • 6篇中国药剂学杂...
  • 4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学进展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Journa...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第二届中药现...
  • 1篇"99中国药...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辅酶Q<Sub>10</Sub>/直链淀粉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涉及辅酶Q<Sub>10</Sub>/直链淀粉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将辅酶Q<Sub>10</Sub>制成直链淀粉包合物可增强辅酶Q<Sub>10</Sub>的稳定性、提高其溶出度。所述的包合物...
王齐放李三鸣王中彦刘洪卓
布洛芬L-赖氨酸复合物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为了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制成了布洛芬L-赖氨酸复合物并考察复合物的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及粉末X-射线衍射验证复合物的形成。通过恒温加速实验结合阿累尼乌斯方程考察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形成复合物后布洛芬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其溶液浓度可达100mg/mL,最稳定pH范围是6.0~7.0。结论:布洛芬L-赖氨酸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水溶性增加,为将布洛芬制成各种液体剂型提供了可能。
王齐放徐璐赵喆范晓文姚宇
关键词:布洛芬溶解度稳定性PH值
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及在药学中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介绍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国内外药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上阐述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原理,给出超临界流体的一些重要参数,为使用该技术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近10年文献30篇,归纳、综述;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说明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结果与结论国内,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从药用植物中分离有效成分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国外,超临界流体技术已在蛋白质药物的提纯、调制药物的多晶体、制备药物包合物、多孔性物质的吸附、药物微粉包衣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王齐放李三鸣赵哲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药物提取包合物
维甲酸/TA-β-CD包合物及含维甲酸/TA-β-CD包合物的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工程的药物制剂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甲酸/TA-β-CD包合物及含维甲酸/TA-β-CD包合物的乳膏剂的制备。本发明制备的维甲酸/TA-β-CD包合物能提高维甲酸的对光、热的稳定性;含维甲酸/TA-β-C...
王齐放李三鸣刘洪卓车鑫
文献传递
β-CD修饰的环境响应性水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环境响应性聚合物具有各自独特的结构与性质,其在医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如果将具有包合功能的β-CD结构单元和环境响应性聚合物结合起来制备出新的产品,...
王齐放
关键词:Β-环糊精水凝胶互穿聚合物网络药物释放
文献传递
异维A酸与直链淀粉包合物的制备及酶控释放动力学研究
2012年
以直链淀粉为包合载体,采用密封控温包合技术制备异维A酸包合物,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及DSC测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运用动力学原理建立异维A酸/直链淀粉包合物的酶控释放动力学方程,通过方程推断在α-淀粉酶作用下药物释放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无α-淀粉酶存在时,药物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当α-淀粉酶存在时,药物释放是由脱包和酶解共同作用的加速过程。预示异维A酸/直链淀粉包合物可通过加入α-淀粉酶调控药物的释放。
王齐放李三鸣张天弘于净胡忠盛李岳
关键词:异维A酸直链淀粉包合物药物释放动力学
采用变温法研究直链淀粉/水杨酸包合物脱包反应动力学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密封控温技术制备直链淀粉/水杨酸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及粉末X-射线衍射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从脱包率与时间的关系入手,采用变温法,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解析脱包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红外光谱及粉末X-射线衍射验证了直链淀粉/水杨酸包合物的形成,水杨酸以分子状态存在于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中形成了分子包合物。脱包反应为一级反应。当升温速率为5和10℃·h-1时,采用变温法求得脱包反应的活化能(Ea)分别为21.71和22.41kJ·mol-1,频率因子(lnA)分别为9.32和10.08;而恒温法中脱包反应的Ea为22.17kJ·mol-1,lnA为9.26。表明两种方法求得的动力学参数Ea和lnA具有一致性。本文所采用的变温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脱包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可用于包合物稳定性的研究。
王齐放李三鸣车鑫李超杰
关键词:直链淀粉水杨酸包合物动力学参数
变温动力学法预测氨酚待因片的化学稳定性
1999年
用变温动力学原理对氨酚待因片化学稳定性进行预测,其活化能为123kJ.mol-1,推算25℃贮存时的有效期为12年。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变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用AIC信息辅助确定拟合多项式幂次,减小了计算量。
冯婉玉杨丽王齐放
关键词:药物化学稳定性氨酚待因片
一种碘/疏水性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工程的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碘/疏水性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碘/疏水性环糊精,它由下述原料按摩尔比组成,碘:疏水性环糊精==1∶0.5~2,采用密封控温技术制得。所制备的碘/疏水性环糊精包合物...
王齐放李三鸣刘洪卓车鑫
文献传递
辅酶Q<Sub>10</Sub>/直链淀粉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涉及辅酶Q<Sub>10</Sub>/直链淀粉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将辅酶Q<Sub>10</Sub>制成直链淀粉包合物可增强辅酶Q<Sub>10</Sub>的稳定性、提高其溶出度。所述的包合物...
王齐放李三鸣王中彦刘洪卓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