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龄庆
- 作品数:48 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兰州市城关区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014—2015年兰州市农村学校环境卫生调查被引量:17
- 2017年
- 为了解兰州市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现状,于2014-2015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每年抽取兰州市29所学校(村小,中心小学,初中,九年制小、初中)进行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8所学校主要由村镇水厂供水,占46.6%,水样合格率为33.3%,检测指标以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66.7%);学生饮用开水由学校提供者占46.6%;卫生厕所覆盖率39.7%;初中学校提供开水学校比例高于其它3类,九年制小、初中卫生厕所覆盖率高于其它3类(P<0.05)。提示应关注兰州市农村小学供水卫生和卫生厕所的普及。
- 王金玉李盛冯亚莉李守禹王宇红贾清王龄庆成振香余加琳
- 关键词:饮用水卫生厕所
- 兰州市城区居民冬季饮水量的调查研究
- 2019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居民冬季饮水量,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4个城区随机选取≥18岁居民618名,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饮水量调查。饮水量分层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兰州市城区居民冬季的总饮水量2 142.4 ml/d、直接饮水量1 650.0 ml/d、间接饮水量387.0 m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均高于女性(Z=-5.138、-4.898,P=0.000、0.000);45~岁、18~岁、≥65岁人群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9、21.219、10.959,P=0.000、0.000、0.004);体力劳动者间接饮水量高于非体力劳动者(Z=-3.586,P=0.000);不同BMI者的总饮水量和直接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2、14.786,P=0.001、0.002)。结论性别、年龄、劳动情况和BMI均对兰州市城区居民冬季饮水量有一定影响,在兰州市城区饮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多因素条件下的饮水量。
- 李盛王金玉冯亚莉李守禹董继元常旭红王宇红贾清王龄庆
- 2016年兰州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调查并分析甘肃省兰州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改善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兰州市辖区内60个行政村和600户家庭为调查对象,了解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采集水样检测理化和微生物学指标,分析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结果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村庄建设做过专门规划者占71.7%,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垃圾及排放污水,企业环保意识淡薄、随意排放污染物;饮用水卫生状况:消毒设备按要求使用率(c2=87.83)农村(55.3%)供水点明显低于城市(84.5%),供水点卫生许可率(c2=20.85)农村(81.3%)低于(96.3%)城市(均P<0.05);共采集水样556份,枯水期浑浊度合格率农村(77.4%)水明显低于城市(89.2%)水(c2=4.93,P<0.05);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水总合格率低于城市水(均P<0.05),农村水肉眼可见物和硫酸盐合格率均低于城市水(均P<0.05),且丰水期农村水溶解性总固体(90.3%)、总大肠菌群(76.5%)、耐热大肠杆菌(80.1%)和菌落总数(70.9%)合格率均低于城市(97.6%,91.5%,91.5%和91.5%)水(均P<0.05)。结论兰州市农村环境卫生和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应强化兰州市村镇的合理规划,严格企业排废达标,科学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改善水源和饮水水质,保护居民健康。
- 王龄庆王金玉李盛常旭红李普李守禹王宇红贾清成振香余加琳张英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
- 兰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防制效果的研究
- 王智永蒋永萍马彪雄刘萍马汉平刘家吉张薇王龄庆李志强张晓宇王芸王昭君张艳李小龙常永强
- 该项目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全人群乙肝的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进行了研究,掌握了兰州市不同地区、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青少年乙肝免疫现状等内容,评价了该市长期以来...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毒性乙型肝炎
- 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因监测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2 057.14/10万,标化死亡率2 376.69/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16.136,P〈0.05),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χ2=6 876.424,P〈0.05);前5位死因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90.73%;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主要死因疾病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但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比例男性低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r=0.032,P〈0.05),冬春季较高;肿瘤死亡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7,P〈0.0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与年龄呈正相关((r=0.109,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疾病,但死亡比例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应针对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工作。
- 王瑜王宇红李盛王金玉黄瀚东郝嘉诚冯亚莉李守禹杨玲余加琳魏晋林贾清王龄庆张英张鹂
-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分析
- 兰州市2012—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2—2015年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兼用回顾性调查相关信息的方法,对本市2012—2015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监测到各类事件106起。一般级别事件100起,占94.34%;较大级别事件1起,占0.94%;未分级事件5起,占4.72%。其中传染病事件102起,占96.23%;食物中毒事件1起,占0.94%;其他公共卫生事件3起,占2.83%。事件发生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共发生90起,占84.91%,其中又以小学校为主,占学校发生事件总数的55.56%;其次为托幼机构,占学校发生事件总数的36.67%。发生事件高峰主要以春秋季节为主,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为58.49%和30.19%。在发生的106起事件中共发病2 85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2012—2015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地主要是学校和幼托机构。
- 马飞燕王龄庆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描述性流行病学
- 2013-2016年武威市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武威市住院患者前5位疾病谱,为疾病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选取武威市2013-2016年住院患者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疾病分类按照ICD-10,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武威市累计上报住院患者542 023人次。0~岁、15~岁、30~岁、45~岁、60~岁者分别占8.22%、9.66%、8.78%、17.03%、56.31%,患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 638.499,P<0.05)。前5位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男性、女性疾病谱中,循环系统疾病均居于首位,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65.304,P<0.05)。2014-2016年,循环系统疾病构成比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599,P<0.05)。在0~岁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在15~岁、30~岁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居首位,在45~岁消化系统疾病居首位,60~岁循环系统疾病居首位。前5位疾病构成比在不同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4.530、3 642.809、209.148、223.026、1 415.630,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是武威市重点防治疾病,应根据疾病谱的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制定防控措施。
- 梁莉萍李盛王金玉辛福李普马汉平李守禹王宇红王龄庆王辉李守凯贾清
- 关键词:疾病谱住院患者性别年龄
- 兰州市气温和风速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气温和风速对兰州市肺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及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08—2016年兰州市肺结核逐日发病人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进行温度和风速与肺结核发病的关联性研究。结果 2008—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肺结核16 996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以(36~64)岁患者最多(40.92%)。气温与肺结核的发病呈非线性关系。以年平均气温(11.11℃)为参照,低温效应呈倒U形,在-9℃,间隔6 d时最为显著,RR值为1.14(95%CI:1.02~1.26);低温(T=-5.2℃)累计效应在间隔14 d达最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和65岁及以上人群RR(95%CI)分别为1.30(1.11~1.53)、1.30(1.10~1.55)和1.25(1.06~1.46)。高温效应呈S型,在28.0℃,间隔3 d时RR值最大,为1.13(95%CI:1.01~1.26);高温(T=20.1℃)累计效应在间隔5 d达最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RR(95%CI)分别为1.31(1.00~1.71)、1.51(1.14~2.00)。风速与肺结核的风险效应呈正向关联。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增加人群肺结核发病危险性,低温效应持续时间较高温长。低温主要影响男性、青壮年和老年人,高温主要影响男性和青壮年。风速增大也会使肺结核发病风险升高。
- 李盛马汉平王金玉董继元李普李守禹张薇张晓宇王宇红王龄庆
- 关键词:气温
- 兰州市城关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11—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兰州市城关区常住居民1 012人进行两周患病情况问卷调查,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12名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4.7%,不同年龄(χ2=77.815)、文化程度(χ2=7.887)居民两周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居民两周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05);排在前5位的疾病类别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20.6%)、循环系统疾病(7.7%)、内分泌和代谢疾病(3.2%)、消化系统疾病(1.5%)、眼和附器疾病(1.1%);45岁~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居民患病风险均高于14岁及以下年龄组,中学/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患病风险均低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家族史和有过敏史居民患病风险均高于无家族史和无过敏史居民。结论影响兰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眼和附器疾病;中老年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及有家族史和过敏史人员卫生服务需求相对较高。
- 刘家基李盛王金玉李守禹王宇红贾清余加琳张英韩晓琴齐跃军王龄庆马汉平张薇魏晋林
- 关键词:卫生服务需要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兰州市安宁区成年居民饮水量调查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安宁区居民饮水量,为兰州市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夏季(7和8月),冬季(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安宁区选取成年常住居民491人进行饮水量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安宁区居民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210、1 750和390 m 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2 339和1 800 m L/d)均高于女性(2 032和1 600 m L/d)(Z值:-3. 437,-3. 938,P<0. 05),不同性别间接饮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中,(45~64)岁人群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2 409、1 800和424 m L/d)最高,其中不同年龄人群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5. 922,18. 500,P<0. 05)。夏季和冬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总饮水量和直接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 159,-2. 705;χ~2值:8. 257,9. 271,P<0. 05)。结论在兰州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年龄和性别对饮水量的影响。
- 李盛李守禹王金玉冯亚莉王宇红董继元甘学昱赵贵雪范宁贾清王龄庆
- 关键词:饮水量成人年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