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普

作品数:95 被引量:308H指数:9
供职机构: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儿童
  • 10篇发病
  • 9篇沙尘
  • 8篇新生儿
  • 8篇影响因素
  • 8篇污染
  • 7篇沙尘天气
  • 6篇农村
  • 6篇小学生
  • 6篇监测分析
  • 5篇碘营养
  • 5篇营养
  • 5篇尿碘
  • 5篇气温
  • 4篇职业病
  • 4篇死因
  • 4篇住院
  • 4篇系统疾病
  • 4篇现状及影响
  • 4篇现状及影响因...

机构

  • 87篇白银市第二人...
  • 64篇兰州大学
  • 51篇兰州市疾病预...
  • 10篇甘肃中医药大...
  • 10篇兰州大学第二...
  • 7篇武威市疾病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甘肃省疾病预...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白银市疾病预...
  • 1篇白银市第一人...
  • 1篇白银市红十字...

作者

  • 95篇李普
  • 70篇王金玉
  • 42篇李盛
  • 33篇王宇红
  • 20篇贾清
  • 16篇王龄庆
  • 12篇马汉平
  • 12篇李守凯
  • 11篇姜洁
  • 9篇韩晓琴
  • 9篇董继元
  • 9篇毛波
  • 9篇王辉
  • 8篇高金霞
  • 7篇苏利民
  • 7篇张薇
  • 7篇梁莉萍
  • 7篇刘琳
  • 7篇张晓宇
  • 7篇张展翔

传媒

  • 15篇疾病预防控制...
  • 14篇环境卫生学杂...
  • 8篇环境与职业医...
  • 7篇环境与健康杂...
  • 7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卫生职业教育
  • 4篇工业卫生与职...
  • 4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1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2篇2019
  • 12篇2018
  • 1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市企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李盛刘孝玉刘轶男何明晅王金玉王宇红邸兆信李普韩晓琴漆晓明刘琳毛波刘钰赵红张鹂
该项目通过对兰州市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基本摸清兰州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及其分布;职业健康检查人数、职业病发病人数及主要职业病发病特点;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
关键词:
关键词:卫生管理职业病
2008—2016年兰州市气温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关联性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发病的影响。[方法]2008—2016年兰州市每日流腮病例发病的基本信息及气象数据分别来自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及甘肃省气象局。高温效应以日平均气温9年均值(11.11℃)作为参照值,计算高于此值的日平均气温对流腮发病的RR值,并选取日平均气温的第75百分位数(P75)和第95百分位数(P95)作为代表来描述热效应。低温效应以日平均气温9年均值作为参照值,计算低于此值的日平均气温对流腮发病的RR值,并选取日平均气温的第5百分位数(P5)和第25百分位数(P25)作为代表来描述冷效应。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月份差异、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的基础上,探索气温、相对湿度与流腮发病的关系。[结果]2008—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流腮11 762例,男女性别比为1.52∶1,6~14岁儿童最多,占49.67%。温度对流腮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均表现出即时性和短期滞后性。日均气温高于12.7℃(P50)时,以26.0℃时lag1 d的流腮发病风险RR及95%CI(1.32,1.05~1.65)最大;日均气温低于12.7℃时,以-2℃时lag 0 d的RR及95%CI值最高,为1.26(1.05~1.51)。当温度在20.1℃(P75)和25.4℃(P95)时,全人群流腮发病的累计效应在lag 0~3 d至lag 0~7 d均有统计学意义,以lag 0~3 d时RR值最大,分别为1.43(1.12~1.81),1.83(1.34~2.50);当温度在-5.2℃(P5)和1.7℃(P25)时,全人群流腮发病的累计效应在lag 0~3 d至lag 0~14 d均有统计学意义,以lag 0~7 d时RR值最大,分别为1.95(1.41~2.70),1.62(1.25~2.09)。高温(25.4℃、20.1℃)和低温(-5.2℃、1.7℃)时,6~14岁儿童lag 0~14 d累计效应RR值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对湿度在66%、69%时,RR值分别为1.26(1.01~1.57)、1.34(1.02~1.76),流腮发病风险有统计学意义,可产生危害效应。[结论]高温和低温均造成人群流腮发病风险上升,低温效应持续时间较高温长,6~14�
李盛王金玉马汉平李普董继元李守禹王宇红张薇张晓宇王龄庆常旭红
关键词:温度流行性腮腺炎
气温对兰州市流行性感冒发病滞后效应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与流行性感冒(流感)发病之间的关系,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利用甘肃省兰州市2008—2017年流感发病人数、气象资料,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流感的关联性。结果2008—2017年兰州市共报告流行性感冒4866例,男、女性别比为1.21:1;6~14岁儿童最多,占34.03%。兰州市日均气温与日流感发病人数呈非线性关系;以年平均气温11.22℃为参照,低温对流感的影响在–3℃,滞后天数为12d(lag12d)最为显著,RR值为1.23(95%CI=1.09~1.37);高温在33.0℃,lag1d时RR值最大,为2.70(95%CI=0.41~17.66)。高温(T=20.1、25.4℃)和低温(T=–5.2、2.1℃)时流感发病危险度与滞后天数的关系均呈“M”型。低温时,–5.2℃的累积效应对全人群、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均在lag14d时有统计学意义,6~14岁儿童的RR值最大,为1.79(95%CI=1.08~3.99)。高温时,20.1℃的累积效应对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均在lag3d至lag7d时有统计学意义,6~14岁儿童在lag7d的RR值最大,为6.45(95%CI=3.21~9.23)。结论高温和低温均造成人群流感发病风险上升,高温累计效应大于低温,低温效应滞后期较长,6~14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王金玉李盛冯亚莉李普董继元马汉平李守禹张薇张晓宇王宇红贾清王龄庆苏延军
关键词:气温流感
2011一2022年武威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1一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特征,为丙肝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一2022年武威市丙肝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011一2022年武威市累计报告丙肝病例22595例,其中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7.48/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184,P<0.05);第一季度报告病例最多6345例,第三季度报告病例最少5226例,各季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492,P<0.05);凉州区病例数最多18444例、占81.63%,年均发病率156.77/10万。其次为古浪县2155例、占9.54%,天祝藏族自治县最少963例、占4.26%。各县(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46,P<0.05);发病率女性115.51/10万高于男性99.8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21,P<0.05)。病例以40~69岁为主,各年度不同年龄组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284,P<0.05);以农民为主16161例、占71.52%,家务及待业人员1808例、占8.00%,离退休人员1496例、占6.62%。结论2011一2022年武威市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高风险人群的预防干预,减少丙肝的传播和疾病负担。
李盛李之果李普郑艳妮王金玉梁莉萍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甘肃省民勤县小学生肺通气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前关于长期生活在沙尘天气高发区儿童肺功能状况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民勤县是我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沙尘天气高发区域之一[1]。本研究通过采用肺功能检查和国际标准问卷(ATS-DLD-78-C)调查民勤县小学生肺功能,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该地区儿童肺功能健康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李盛王金玉李守禹李普王宇红李守凯苏利民毛波贾清张展翔
关键词:肺通气功能随机整群抽样沙尘天气被动吸烟损伤发生率用力呼气容积
2019─2020年兰州市两城区大气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与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多环芳烃(PAHs)是大气中分布最广泛、对人群危害最大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目的]探究2019-2020年兰州市两城区大气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组成来源,并评估PAHs经吸入途径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市两城区(城关区和西固区)定期对大气中16种PAHs质量浓度(后简称为浓度)进行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中位数的差异,采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采用终生致癌风险(ILCR)模型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2019-2020年兰州市城关区、西固区PAHs年浓度[M(P25,P75)]分别为24.04(14.59,41.81)ng·m^(-3)和25.97(18.59,42.56)n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0,P>0.05)。季节分布特征显示,城关区多数PAHs单体浓度在夏季高于西固区,且苯并[a]蒽和苯并[g,h,i]芘在春秋季也高于西固区(P<0.05),但冬季两城区PAHs单体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环数分布特征表明,在冬春季,城关区、西固区占比最高的均为4环PAHs,分别为37.32%~41.73%、35.20%~39.66%,在夏秋季,城关区、西固区占比最高的均为2~3环PAHs,分别为39.38%~49.54%47.17%~51.23%,具有季节波动性。特征比值法分析表明,两城区大气PAHs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炭及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来源。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四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9.54%。主成分1包括菲、蒽、荧蒽、芘、屈、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主成分2包括二氢苊、二苯并[a,h]蒽;主成分3是茐;主成分4为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城关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及儿童的ILCR值分别为2.30×10^(-6)、2.16×10^(-6)和1.73×10^(-6);西固区男性、女性及儿童的ILCR值分别为1.58×10^(-6)、1.48×10^(-6)和1.19×10^(-6);均大于10-6。[结论]兰州市两城区大气存在PAHs污染,其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煤炭及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来源,且对人�
李盛王金玉高青杨海霞魏巧珍冯亚莉李守禹李普刘琼任晓卫王称
关键词: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估
2011—2022年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1—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2022年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22年武威市共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3115例,报告发病率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不同年度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5.692,P<0.05)。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和11—12月,共报告2185例、占总病例数的70.14%;凉州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37.78%,天祝藏族自治县最少、占12.46%;男女性别比为2.55∶1,年均发病率男性(22.77/10万)高于女性(9.2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33,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组、占86.6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2.86%。结论2011—2022年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并呈明显的人群和季节性分布特点;应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和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宣传,加强监测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
李盛李之果李普郭庆王金玉梁莉萍
关键词: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武威市沙尘天气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武威市沙尘天气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沙尘天气高发期(3-5月)武威市0~14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逐日资料和同期气象环境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进行沙尘天气PM10和PM2.5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与非沙尘天气比较,沙尘天气日均风速(3.31 m/s)、PM10日均浓度(287.32μg/m^3)、PM2.5日均浓度(92.57μg/m^3)均较高(P<0.05)。沙尘天气PM10浓度上升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增加相关,呈滞后效应;PM10累积效应对0~14岁儿童、6~14岁儿童分别在滞后3~5 d、3~8 d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于第5、8天达最大,RR(95%CI)值分别为1.9936(1.0397~3.8227)、3.7958(1.0645~13.5344);对0~5岁儿童累计效应在整个滞后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M2.5的累积效应对不同年龄儿童在整个滞后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威市沙尘天气高浓度PM10污染可增加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呈滞后效应,6~14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李盛王金玉梁莉萍辛福李普李守禹李昕蓉
关键词:沙尘天气呼吸系统疾病儿童日门诊量
兰州市住宅室内颗粒物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兰州市典型功能区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选择兰州市商业区和工业区各30户住宅进行PM_(2.5)、PM_(10)、温度和相对湿度检测,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住宅特征。结果商业区住宅室内空气PM_(2.5)、PM_(10)、温度和相对湿度中位数分别为128.9μg/m^(3)、155.4μg/m^(3)、22℃和43%,工业区分别为141.1μg/m^(3)、160.4μg/m^(3)、21℃和51%,不同功能区住宅室内空气PM_(2.5)、PM_(10)、温度和相对湿度中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采暖期比较,商业区、工业区采暖期的室内PM_(2.5)、PM_(10)均较高(Z值分别为-6.716,-6.550,-6.430,-6.462,均P<0.05),温度、相对湿度均较低(Z值分别为-2.691,-7.577,-5.831,-8.60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采暖期时,拖地或吸尘频率<1次/d、开窗通风频率<2次/d是影响PM_(2.5)、PM_(10)水平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采暖期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与PM_(2.5)、PM_(10)浓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典型功能区住宅室内存在颗粒物污染,以采暖期相对严重。温度、相对湿度、吸尘和开窗通风频率对室内颗粒物水平有影响。
李盛李普王先良赵贵雪王金玉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颗粒物住宅特征相对湿度功能区
沙尘天气高发区小学生肺通气功能研究
2019年
目的了解沙尘天气高发区儿童肺通气功能状况。方法于2016年4-5月在甘肃省民勤县(沙尘高发区)和平凉市(对照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6年级小学生1 702名和1 796名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沙尘高发区小学生FVC(2.35 L)、FEV1(1.92 L)、FEV1%(89.43%)均低于对照区(FVC:2.39 L;FEV1:2.05 L;FEV1%:9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尘高发区小学生阻塞性、限制性肺通气功能损伤及肺功能异常风险均高于的对照区[OR(95%CI):4.696(3.820~5.773),1.494(1.244~1.794),2.572(2.281~2.900)];控制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效应的校正OR(95%CI)值分别为6.036(4.705~7.745)、1.540(1.248~1.900)、1.731(1.372~2.183)。结论沙尘高发区小学生肺功能降低,主要表现为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损伤。
李盛王金玉李普冯亚莉李守禹李昕蓉
关键词:肺通气功能沙尘天气小学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