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班磊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幔
  • 3篇地幔对流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异常体
  • 3篇下地幔
  • 3篇大陆岩石圈
  • 2篇热化学
  • 1篇地幔流
  • 1篇地幔流体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流体
  • 1篇值模拟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班磊
  • 5篇傅容珊
  • 3篇黄川
  • 3篇杨亭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平洋区域地幔底部异常体与地幔的相互耦合作用及其演化
本文为了研究“太平洋异常体”与地幔的相互耦合作用及其演化,使用数值模拟软件Citcom模拟了地幔中存在有异常体的情况下地幔的演化。对地幔进行了不可压缩流体的近似以及采用温度相关的粘度,并在地幔底部设置一异常体;使用浮力比...
Ban Lei班磊Fu Rongshan傅容珊
关键词:数值模拟
同时考虑大陆岩石圈、下地幔异常堆下的地幔对流
<正>在地质历史上,约占地表面积30%的大陆岩石圈,周期性地聚合成超级大陆或分裂成孤立的小块陆地。作为地幔对流的上边界层,它的这种周期性的分合运动必定受到地幔对流格局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地幔对流的格局。在非洲和太平洋底部...
杨亭傅容珊班磊黄川
太平洋区域地幔底部异常体与地幔的相互耦合作用及其演化
<正>层析成像显示,在太平洋区域地幔底部存在一LLSVP(Large Low Shear Velocity Province),其波速异常不能仅仅由温度异常来解释,故一般认为在这一区域也存在化学异常,即在LLSVP中存在...
班磊傅容珊
大陆岩石圈、地幔底部异常体与地幔对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在地球表层存在着占地表面积约30%的具有低固有密度、高黏度的大陆岩石圈.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大陆岩石圈通常不直接参与下方的地幔对流,但其与地幔对流格局有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大量研究显示,在中太平洋和非洲的下地幔底部,存在着两块占核幔边界(CMB)面积约20%的高密度热化学异常体(由于其剪切波速度较低,常称作低剪切波速度省(LSVPs)).LSVPs的演化既受地幔对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地幔物质运动的格局和动力学过程.本文系统研究了存在大陆岩石圈,下地幔LSVPs的地幔对流模型.模拟结果显示:(1)当大陆体积较小时,其边缘常伴随着俯冲,大陆区域地幔常处于下涌状态,其上地幔温度较低,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处于压应力状态.随着大陆体积的增大,大陆边缘的俯冲逐渐减弱,大陆区域地幔由下涌转为上涌,其上地幔温度较高,大陆岩石圈水平方向处于拉应力状态.(2)岩石圈与软流圈边界(LAB)在大陆下方较深,温度较低;在海洋区域较浅,温度较高.随着大陆体积的增大,陆洋之间LAB深度、温度的差异逐渐减小.(3)大陆区域地幔底部LSVPs物质的丰度与大陆的体积呈正相关.当大陆体积较小时,大陆下方的LSVPs丰度比海洋区域少.随着大陆体积的增大,大陆下方LSVPs的丰度逐渐增大.(4)海洋地区地表热流高,且随时间波动大,大陆地区地表热流低,随时间波动较小;LSVPs区域的核幔边界热流低.
杨亭傅容珊黄川班磊
关键词:大陆岩石圈地幔对流相互作用
同时考虑大陆岩石圈、下地幔异常堆下的地幔对流
为了探讨地表大陆岩石圈,周围地幔,下地幔热化学异常堆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解释观测现象。本文在二维直角坐标和三维球域坐标系下设计了一系列的模型试验。实验假设地幔流体满足Boussinesq近似,不考虑内生热、相变对地幔对流...
Yang Ting杨亭Fu Rongshan傅容珊Ban Lei班磊Huang Chuan黄川
关键词:岩石圈地幔流体热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