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松
- 作品数:93 被引量:33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腺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至脑血管的动物实验研究
- 基因载体直接体内转移血管壁为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该研究探讨外源基因转移至颅内血管的可行性.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示踪图指引下,应用超选择性导丝导向技术将微导...
- 石忠松
- 文献传递
- 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被引量:4
- 2004年
- 研究表明 ,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基因的确定有望为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李明昌石忠松黄正松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易感基因发病机制
- 颅内动脉瘤组织免疫和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组织中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对其中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相比,在所检测的总共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达10倍以上的基因中,有40个基因与免疫和炎症有关.其中3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颅内动脉瘤中上调10倍以上,2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0倍以上。结论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 李明昌石忠松黄正松熊仕秋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免疫炎症
- 成人髓母细胞瘤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的恶性的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成人则较为少见。本文总结报道成人髓母细胞瘤的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的11例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措施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小脑功能受损症状。均行MR检查,位于小脑蚓部4例,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小脑半球2例,桥小脑角1例。表现为T1低或稍低信号,T2和水抑制多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肿瘤不均匀中度强化。行手术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病灶局部加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化疗6例,行头颅病灶局部放射治疗1例。7例患者获术后定期MR检查、随访1~8年,3例失访,1例术后放弃治疗出院。术后MR复查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原位复发并脊髓转移2例。术后2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50%。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放射学特点与儿童髓母细胞瘤有许多不同点,诊断相对困难,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不理想。
- 李小辉黄权李智石忠松左良成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成人
- 颅咽管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颅咽管瘤中是否表达、肿瘤血管生成和囊肿形成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和术中所见将 31例颅咽管瘤大体形态进行分类 ,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分型 ,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 ,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显示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 ,VEGF多克隆抗体染色显示VEGF并行阳性结果判断 ,将VEGF表达情况与肿瘤大体形态、病理类型、微血管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中 9例肿瘤细胞有VEGF表达 ,VEGF表达率为 2 9% ,鳞状表皮型 13例中 ,7例有VEGF表达 ,牙釉质表皮型 18例仅 2例有VEGF表达 ,第Ⅷ因子染色见于所有肿瘤基质结缔组织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与鳞状表皮型或实质性肿瘤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鳞状表皮型颅咽管瘤VEGF表达明显高于牙釉质表皮型 。
- 林佳平齐铁伟石忠松夏之柏黄正松
- 关键词:颅咽管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法
- 人胎脑动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 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对人胎脑动脉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测,并将其与成人脑动脉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了解人脑动脉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阐明脑动脉发育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并为该类疾病...
- 李明昌石忠松夏之柏黄正松
- 关键词:脑动脉胚胎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
- 文献传递
- 兔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技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石忠松黄正松郭少雷张恒
-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
-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血管内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不断完善,拓宽了此病的治疗范围和适应证。有关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栓塞材料和栓塞技术的研究也有进一步的发展。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可以完全栓塞窄颈动脉瘤;
- 石忠松张跃卫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动物模型栓塞材料
- 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报道核磁共振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在鞍区占位病变对鞍区重要结构的显示效果和探讨其在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选择的作用。方法通过应用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鞍区常见肿瘤进行术前检查,重建鞍区病变和周围重要结构整体解剖三维切面,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和视丘部等的三维结构,指导手术计划。结果13例鞍区肿瘤通过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受肿瘤压迫移位的视神经、视交叉、动眼神经、视丘部和垂体柄等结构。其中垂体瘤8例、颅咽管瘤3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均获全切除。结论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显示鞍区整体结构的效果良好,术前应用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鞍区病变有助于其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
- 黄权江波何东升陈晓雷石忠松黄正松
- 关键词:鞍区肿瘤显微神经外科
- 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丁氰酯胶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评价两种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udragit)和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的栓塞效果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采用eudragit混合液和NBCA栓塞 2 4只家兔右侧颈外动脉分支血管 ,观察栓塞术后家兔全身一般状态、血管造影影像学变化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Eudragit混合液栓塞动物血管时易通过微导管 ,不产生堵塞、粘连微导管现象 ,可诱发血栓形成 ,能产生有效的血管栓塞作用 ,无毒、副作用 ,无血管再通现象。栓塞后急性期无炎症反应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生轻、中度管腔内和血管周围的炎症反应。Eudragit和NBCA的对比研究可见NBCA栓塞的血管异物反应明显 ,血管内膜广泛受损 ,管壁坏死严重 ,这可能表明NBCA的毒性重于eudragit。结论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作为一种非粘性液体栓塞材料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 石忠松黄正松齐铁伟
- 关键词:栓塞材料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