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铮
- 作品数:33 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20排螺旋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320排CT冠脉成像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分析能力及其动态变化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56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MB-MCA,测量长度、厚度及直径,计算出MCA的收缩狭窄率、MB的厚度变化率Δt、直径变化率Δd、长度变化率Δl。结果 1560例患者中共检出262例患者的278处MB-MCA,其中,221处(79.5%)位于左前降支,MB的平均长度和厚度分别为(16.0±4.0)mm和(2.78±0.6)mm,MB的Δt和MCA的Δd和Δl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不同类型的MCA收缩期狭窄率及MB的长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20排CT能够清晰显示MB-MCA的形态学特点,通过对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评价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 朱晓龙杨飞耿鹤群石金铮崔书君梁占东张志林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320排螺旋CT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随着CT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多排螺旋CT特别是64排CT对冠心病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本研究以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elect coronary angiography,SCAG)为标准,对最新型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进行初步探讨。
- 程云涛王锡明唐元升石金铮王勇崔连群
- 关键词:CT技术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冠心病多排螺旋CT
- 瑞舒伐他汀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和血清Visfatin、Treg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血清内脂素(Visfatin)、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MACE、血脂情况、血清Visfatin、Treg水平、炎性因子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MACE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TC、TG、HDL-C、LDL-C、TNF-α、IL-6、IL-8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Visfatin、Treg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Visfa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re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满意度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及血清Visfatin、Treg表达水平。
- 石金铮秦少强王蕊张鹏祥李会贤李方江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还原型谷胱甘肽冠心病
-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YKL-40、IMA、H-FABP浓度与其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1,YKL-40)、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中的价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53例IC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心功能指标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YKL-40、IMA、H-FABP浓度。采用Spearman分析对ICM患者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记录ICM患者12个月随访期内生存状况并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及血清NT-proBNP、YKL-40、IMA、H-FABP浓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ICM患者血清YKL-40、IMA、H-FABP浓度分别与LVEF呈负相关,均与LVEDV、LVESV、NT-proBNP呈正相关(均P<0.05),且3者间互为正相关(均P<0.05)。12个月随访期内,153例ICM患者中有51例发生终点事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3.33%。与YKL-40、IMA、H-FABP低浓度患者相比,YKL-40、IMA、H-FABP高浓度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高(χ2=10.249、4.719、8.170,P<0.05),无进展生存期较短(Log-rank值为9.404、4.188、6.9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YKL-40、IMA、H-FABP、NT-proBNP浓度升高均是影响IC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M患者血清YKL-40浓度明显升高,与心功能、IMA、H-FABP相关,且是影响ICM患者预后不�
- 张占帅秦少强王亚玲石金铮王蕊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缺血修饰白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预后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09年
- 石金铮崔连群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硬化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ACS患者依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对照组38例、低剂量组36例和高剂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高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 CRP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治疗前CRP为(9.08±0.30)mg/L,治疗后7 d为(7.43±0.41)mg/L、30 d为(6.03±0.34)mg/L;低剂量组治疗前为(9.12±0.28)mg/L,治疗后7 d为(6.04±0.44)mg/L、30 d为(4.42±0.38)mg/L;高剂量组治疗前为(8.98±0.34)mg/L,治疗后7 d为(5.88±0.22)mg/L、30 d为(3.02±0.33)mg/L,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且高剂量组降脂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CS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及稳定斑块。
- 王蕊李方江李跃石金铮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脂C反应蛋白
- 慢性心力衰竭脂代谢指标与炎性因子表达和左心室重构相关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脂代谢指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摄食抑制因子1、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左心室重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计24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左心室重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21例)及重构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重构相关参数及脂代谢指标、Vaspin、摄食抑制因子1、脂联素、CRP、IL-6水平。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系患者左心室重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左心室重构相关参数与脂代谢指标、Vaspin、摄食抑制因子1、脂联素、CRP、IL-6水平相关性。结果重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尺寸(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对照组[(76.84±10.54)mm比(67.08±9.47)mm、(78.41±11.38)mm比(65.29±10.44)mm、(17.43±4.02)mm比(12.19±3.45)mm、(17.64±4.11)mm比(12.28±3.51)mm、(149.83±23.19)g/m^(2)比(139.74±21.46)g/m^(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35.44±7.69)%比(40.18±7.81)%,P<0.05];重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5.56±1.11)mmol/L比(4.71±1.03)mmol/L、(1.75±0.05)mmol/L比(1.64±0.04)mmol/L、(1.71±0.16)mmol/L比(1.48±0.14)mmol/L、(2.86±0.59)mmol/L比(2.55±0.54)mmol/L,P<0.05];重构组Vaspin、摄食抑制因子1、脂联素低于对照组[(0.49±0.05)mg/ml比(0.73±0.07)mg/ml、(117.04±21.49)pg/ml比(131.57±24.61)pg/ml、(8.36±1.07)mg/比(9.03±1.24)mg/L,P<0.05];重构组CRP、IL-6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HDL-C、Vaspin、摄食抑制因子1、脂联素、CRP、IL-6水平均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EDD、
- 张宾尹鹏帆石金铮洪洋孟丑栓马芳芳李永乐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构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患者在停止服用ACEI类药物2 d后,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初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200 mg/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血清学指标[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水平变化,以及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CCQ)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比治疗前降低,LVEF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MMP-9和sST2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MMP-9和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CC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C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秦少强张占帅石金铮刘俊峰李卓然赵韩婷王亚玲李方江
-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9
- 二氢杨梅素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高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细胞处理分为对照组、35 mmol/L HG组、35mmol/L HG+50μmol/L DHM组及50μmol/L DHM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荧光定量PCR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TNF-α、IL-1β、IL-6 mRNA和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p-IκBα、IκBα蛋白及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35mmol/L HG组、35 mmol/L HG+50μmol/L DHM组、35 mmol/L HG+100μmol/L DHM组的细胞活力分别是(100±0.00)%、(52.23±5.69)%、(74.58±6.12)%和(86.04±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61,P<0.01)。对照组、35 mmol/L HG组和35 mmol/L HG+100μmol/L DHM组的MDA和ROS水平,SOD和CAT活性分别是(0.44±0.06)nmol/ml,(2.33±0.40)nmol/ml,(1.48±0.41)nmol/ml、(156.0±9.00)U/ml,(325.3±10.69)U/ml,(244.0±9.54)U/ml,(10.62±1.59)U/ml,(5.18±0.34)U/ml,(7.75±0.53)U/ml,(11.31±0.98)U/ml,(5.20±1.12)U/ml和(8.06±0.6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34,29.75,14.72,P均<0.01)。DHM预处理可明显拮抗HG对H9C2心肌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及含量的上调作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DHM可抑制HG对H9C2心肌细胞p-IκBα/IκBα蛋白和核蛋白NF-κB p65表达的增加作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DHM可拮抗HG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这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王蕊郝翠君周金才张占帅曹佳袁桂莉石金铮
- 关键词:二氢杨梅素高糖心肌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9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77例为对照组。对AMI患者出院后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24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YKL-40、sTNFR1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YKL-40、sTNFR1水平和LVEDD、LVPWT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P<0.05)。随着AMI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YKL-40、sTNFR1水平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VPWT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YKL-40高水平组、sTNFR1高水平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心肌梗死类型、梗死部位与血清YKL-40、sTNFR1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发生相关,可能是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张占帅秦少强王亚玲石金铮王蕊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