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亮

作品数:36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会议论文
  • 1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雷达
  • 7篇降水
  • 7篇暴雨
  • 5篇廓线
  • 5篇风廓线
  • 4篇多普勒
  • 4篇中尺度
  • 4篇天气雷达
  • 4篇雷暴
  • 4篇暴雨过程
  • 3篇特大暴雨
  • 3篇气象
  • 3篇强对流
  • 3篇强对流天气
  • 3篇强降水
  • 3篇温度平流
  • 3篇列车效应
  • 3篇降雪
  • 3篇降雨
  • 3篇风廓线雷达

机构

  • 36篇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京津冀环境气...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北京市人工影...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城市气象...

作者

  • 36篇翟亮
  • 16篇雷蕾
  • 11篇王令
  • 9篇王国荣
  • 7篇丁青兰
  • 7篇郭锐
  • 5篇卞素芬
  • 5篇焦热光
  • 5篇郭金兰
  • 5篇耿建军
  • 4篇赵玮
  • 4篇孙秀忠
  • 3篇蔡晓云
  • 3篇付宗钰
  • 3篇吴宏议
  • 3篇于波
  • 2篇李靖
  • 2篇王华
  • 2篇季崇萍
  • 2篇张明英

传媒

  • 3篇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江西农业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九届全国灾...
  • 1篇2012年全...
  • 1篇第34届中国...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一次极端雨雪天气异常诊断分析
2022年
2020年2月13-14日北京地区出现一次极端雨雪天气过程,利用EC再分析数据、风廓线雷达、气候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风廓线产品反演、气候异常分析等方法,对这次伴有复杂相态转换、对流、累计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极值的极端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异常诊断,结果表明:(1)大尺度低涡、高/低空急流、锋面等天气系统为降水提供良好的背景条件。(2)河北中部的中尺度涡旋,是这次极端雨雪天气的重要成因之一。(3)对流活动的参与提高了降水效率,致使过程累计降水量进一步增大。(4)850 h Pa切变线北侧强盛的偏东气流,在动力抬升、水汽输送及辐合中发挥重要作用。(5)-8~-20℃层云冰含量低,且0℃层高度>700 m是造成北京平原地区相态转换时间延迟的直接原因。(6)边界层回流冷空气由平原东部进入北京,是雨雪相态转换由东向西发生的根本原因。(7)极端的水汽通量辐合异常,是此次天气过程累计雨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翟亮王林郭金兰雷蕾杜佳张迎新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气候异常
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资料在北京一次弱雨雪天气中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利用北京市海淀区风廓线雷达、OTT Parsivel 2多功能激光雨滴谱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6年11月20日北京一次雨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风廓线(低模式)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雨滴谱仪反射率因子序列的变化趋势一致。当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因子亮带消失后,雨滴谱反射率因子序列出现先降后升的小幅波动,降水相态转为降雪。(2)降水相态发生雨雪转换时,风廓线雷达谱宽600 m高度分散的大值区减弱并随高度降低后,雨滴谱仪数浓度出现先降后升的小幅度波动。(3)本次弱降水相态转换发生时,风廓线雷达所探测的垂直径向速度变化不明显,而雨滴谱仪降雨强度变化却有明显减弱特征,其雨强由5 mm·h^(-1)下降至1 mm·h^(-1)左右,这对临近降水相态变化的监测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翟亮黄钰李梓铭陈云波郭金兰李靖
关键词:风廓线雨滴谱
FY-2E卫星云图在华北冷涡天气型北京天气预报中的释用
利用2007 年7 月30 日micaps 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针对这次由华北冷涡天气系统对北京地区造成的降水过程,讨论了这种天气系统的环流背景及物理量特征,结合红外云图、水汽云图在这次天气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后发现:1.华...
翟亮雷蕾吴宏仪付宗钰孙秀忠郭锐赵玮张明英
关键词:华北冷涡卫星云图强降水
风廓线雷达在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中的特征分析
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城市交通等都有灾害性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北京夏季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本文通过分析2006年6月24日北京雷暴大风发生前北京海淀风廓线雷达数据发现:风廓线测得的垂直速...
翟亮王国荣王令雷蕾李浚河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雷暴大风温度平流
文献传递
2012年7月8日北京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检验
利用多种观测数据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了2012年7月8日夜间北京突发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机制,并对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此次天气是在不稳定能量和...
王华翟亮何娜尹晓慧
关键词:暴雨过程环境特征中尺度对流系统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不同类型降水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2013~2015年大气成分与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类型降水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水强度增大,PM_(10)、PM_(2.5)、PM_1浓度下降的时次比例、浓度下降比例均增大,PM_(10)下降幅度大于PM_(2.5)和PM_1;不同类型降水对气溶胶浓度影响不同,对流性降水中大气运动剧烈,对3种颗粒物都有快速而显著的清除效果;稳定性降水细分为3类,显著冷空气型的冷空气垂直下沉运动和降水湿清除可使粒子浓度缓慢下降,无显著冷空气但有颗粒物传输型的降水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湿沉降效果有限,无显著冷空气无传输型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可能导致粒子浓度不会下降;降雪或雨夹雪过程中随着降雪强度增大,气溶胶粒子浓度下降比例增大,但下降时次比例呈指数或者对数变化.雨雪相态转换的降水过程更为复杂,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需考虑雨雪相态转变带来的水滴(雪)粒径、降水粒子对周边气流的动力拖曳作用的变化、冷空气下沉运动对流型的改变.
吴进孙兆彬翟亮李琛
关键词:大气运动气溶胶
一种基于数值模式诊断自适应的北京地区对流性降水临近集合预报新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局地触发及组织化发展中尺度系统的生消演变是影响对流性降水临近预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结合雷达外推预报、专家系统以及快速循环更新的高分辨数值模式系统,发展和构造了一种适合北京地区的基于数值模式预报诊断自适应的对流性降水临近集合预报新方法(APEN)。APEN基于降水外推预报结果,采用模糊逻辑算法,利用北京市气象局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RMAPS-IN)提供的对流诊断因子,计算对流系统发展演变(新生、增加和减弱)概率;在此基础上,扰动诊断因子阈值和权重,形成对流发展的集合概率预报;最后综合专家经验,根据对流集合概率,在降水外推预报基础上进行对流性降水调整。应用APEN,针对北京两次强弱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的临近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RMAPS-IN多种诊断因子的对流发展集合概率在强弱两种天气背景下,都能较好的反映对流系统在临近时段的发展趋势;基于专家经验模型的三种对流发展状态(对流新生、增加和减弱)下的降水调整,能合理的表征对流系统发展演变对降水的影响。APEN降水预报和RMAPS-IN的业务预报的对比显示:无论是系统性对流过程还是局地激发对流过程,APEN预报的降水落区和强度都更接近于实况,尤其是考虑对流发展演变影响的降水强度预报明显优于RMAPS-IN,APEN在北京地区对流性降水的临近预报中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王国荣平凡翟亮
北京一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6月11日下午北京地区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多个区县遭受雹灾,其中密云、顺义、平谷等区县的冰雹直径超过20mm,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经济损失严重。由于雹暴具有时空尺度小、突发性强的特点,所以冰雹的预报和预警是天气预报...
吴宏议翟亮
关键词:中尺度分析天气雷达
文献传递
2012年4月20日北京一次非典型性雷雨过程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探空资料,结合北京地区多种特种探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12年4月20日初雷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2012年4月20日14时至21日06时,北京地区全市平均降雨5毫米,城区平均9毫米。20日08时,...
翟亮杨侃郭锐郭金兰王令
文献传递
多源遥感数据在北京春季沙尘天气监测中的应用评估
2023年
利用2021年春季影响北京的3次沙尘(暴)天气过程(3月15日、28日和4月15日)中激光雷达、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3种遥感探测设备的探测数据,北京4个国家气象站能见度观测及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PM_(10)监测数据,综合分析3种遥感探测设备对沙尘监测的特点及优劣,以期提高沙尘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结果表明:激光雷达的消光系数和退偏振比可以较准确地区分沙尘气溶胶和大气污染物,在边界层和对流层中下层沙尘表现为高消光系数(>0.30 km-1)和高退偏振比(>10%);云高仪的近地面后向散射系数、云底高度与PM_(10)质量浓度、能见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也能通过近地面后向散射系数的陡增和云底高度的下降来判断沙尘沉降;云雷达能探测到边界层(0~2 km)内的沙尘和对流层中上层(6~10 km)的沙尘云,且能探测垂直速度。综合来看,激光雷达是3类遥感探测设备中唯一能够区分沙尘和大气污染物的设备;云高仪在近地面层对沙尘的监测效果较好,且能够判断沙尘的持续时间;云雷达的探测距离最远且能探测垂直速度。
徐路扬翟亮王媛媛雷蕾于波郝翠秦庆昌
关键词:沙尘激光雷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