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一新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螺旋体
  • 25篇钩端螺旋体
  • 11篇螺旋体病
  • 11篇钩端螺旋体病
  • 5篇酶链反应
  • 5篇聚合酶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5篇合酶
  • 4篇致病
  • 4篇致病性钩端螺...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电泳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脉冲场
  • 3篇脉冲场凝胶电...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分型
  • 3篇PCR
  • 3篇RRNA

机构

  • 14篇中国预防医学...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中国药品生物...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青海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畜牧兽...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卫生防...
  • 1篇安徽省卫生防...

作者

  • 26篇聂一新
  • 18篇蒋秀高
  • 12篇时曼华
  • 8篇梁中兴
  • 7篇秦进才
  • 6篇李秀文
  • 5篇冯晓峰
  • 5篇肖玉春
  • 4篇王岳竹
  • 4篇张翠彩
  • 4篇李春好
  • 3篇崔志刚
  • 3篇李秀文
  • 2篇王兆芬
  • 2篇顾黎莉
  • 2篇张艳
  • 2篇郭宗琪
  • 2篇徐建国
  • 2篇耿排力
  • 1篇李世军

传媒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7
  • 1篇199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钩端螺旋体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分类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初步建立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分类体系。方法采用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MRSP)方法对65个血清型75株国内外钩端螺旋体参考株及27株野生株进行分析。结果16SrRNA及23SrRNA基因在HinfⅠ、DdeⅠ的酶切位点上呈多态性,分别存在18种和24种不同的图谱。结合两种方法则有34种不同的图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间MRSP谱型差别相对较小,遗传距离较近,而它们与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MRSP谱型相差大,遗传距离远。国内主要流行型的MRSP只表现为MRSP1型和2型,非主要流行型的MR-SP型变化较多。大多数野生株与相应的参考株的MRSP型相同,个别具有不同MRSP型的野生株与相应参考株的遗传距离较近。结论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MRSP)可用于钩体分类。
冯晓峰秦进才梁中兴时曼华时曼华聂一新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分型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钩体分型方法,我们采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八个血清群54个血清型64株国内外钩体参考株及27株野生株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REA)。结果表明:91株菌中共有59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REPs),根据前5条高分子酶切片段可以区分不同的REPs;除部分血清群中个别不同的血清型有相同的REP型外,大部份血清型都有其独特的REP型,同一血清群往往拥有共同的酶切片段;所研究的同一血清型的国内和国际参考株的REPs不同;大多数野生株的REA型和参考株相同,差异仅表现为个别高分子带的缺少和增加,REA分型和血清分型吻合较好,通过REA分型基本可区分不同的血清型。
冯晓峰秦进才梁中兴时曼华时曼华聂一新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
flaB-PCR在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flaB-PCR对组织标本中钩端螺旋体检测的可行性,为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方法根据黄疸出血型钩体赖株高度保守序列flaB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对实验动物标本及疫区动物标本中的钩端螺旋体DNA进行flaB基因片断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该引物可特异性扩增钩端螺旋体DNA,而对本实验所用其它细菌均不扩增。肾组织中含10条钩端螺旋体经flaB-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到扩增产物。26份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动物脏器标本,flaB-PCR扩增阳性10份,阳性率38.46%;细菌分离阳性2份,阳性率7.69%,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1)。疫区70份蛙肾标本,分离细菌8株,阳性检出率11.43%;flaB-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阳性14份,阳性检出率20%。细菌分离阳性的标本flaB-PCR均为阳性。结论flaB-PCR灵敏、特异、快速,是钩端螺旋体检测的有效方法,可用于钩体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王兆芬蒋秀高李秀文聂一新顾黎莉耿排力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钩端螺旋体
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MLVA分型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MLVA(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技术在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个VNTR位点,对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应用BioNumerics(Vetsion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对117株钩端螺旋体的7个VNTR位点进行了检测,聚类分析分为3个群(A群、B群、C群)28种基因型,其中A群占11.97%(14/117)、B群占0.85%(1/117)、C群占87.18%(102/117);多态性指数介于0.0831与0.8005之间;MLVA基因型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结论MLVA分型技术可初步对钩端螺旋体进行遗传学分类鉴定,应用该技术,将在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翠彩聂一新李秀文崔志刚郭宗琪顾黎莉徐建民吴子贵蒋秀高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MLVA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以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 emrepeats,VYTR)为基础的分型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本研究选取我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15群15型参考菌株,初步探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在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张翠彩李秀文聂一新崔志刚蒋秀高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型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建立我国 15群 15型钩端螺旋体标准菌株染色体DNA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 ,进行致病性钩体的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方法 采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块直接纯化钩体菌完整的染色体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消化后 ,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结果 从 5 0~ 10 0 0kb范围的DNA片段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我国常见 15群 15型国内标准菌株各具特异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结论 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可对钩体菌进行遗传学分类鉴定 。
蒋秀高肖玉春聂一新秦进才时曼华
关键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流行病学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TaqMan Real-time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TaqManReal-timePCR检测技术。方法以钩体16SrRNA基因的部分片段rrs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TaqMan探针,PCR产物克隆到pMDl9-T载体,制作标准曲线,建立定量分析质控标准。利用中国15群15型致病性钩体参考菌株、16群21型非致病性钩体参考菌株、50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分离株及伯氏疏螺旋体、嗜肺军团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27株其他常见致病菌检验引物、探针的灵敏性、特异性。将Real-timePCR、普通PCR同时应用于倍比稀释致病性钩体染色体DNA及25份现场鼠肾标本的检测。结果建立、优化致病性钩体Real-time PCR技术,致病性钩体扩增荧光信号阳性,非致病性钩体及其他非钩体菌均无扩增。对于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Real-timePCR和普通PCR的最低检测下限分别是10copy/μl和10。copy/μl。对于倍比稀释的钩体染色体DNA,两者的最低检测下限分别为:100fg/μl和1ng/μl。25份现场鼠肾标本检测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以rrs为靶基因建立的Real-time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致病性钩体的病原学检测。
张翠彩李秀文聂一新杨会棉蒋秀高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TAQMANREAL-TIMEPCR
江西上高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传染源(耕牛)和主要流行菌群(七日热群)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本研究分离培养了443份病人及疑似病人血液标本,钩端螺旋体(钩体)阳性率18.5%。其中206份标本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阳性率14.6%,Southern杂交阳性革20.9%。63头猪肾钩体培养阳性率4.8%,123只鼠肾钩体培养阳性事4.0%。255份牛尿钩体培养阳性车6.2%,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4.0%,South-ern杂交阳性率15.8%。从病入分离的构体属七日热(七日热和棉兰型)、澳洲、流感伤寒、爪哇、赛罗、拜伦和明尼7个血清群8个血清型,以七日热群为主,占52.7%,其次是澳洲群,占20.0%。从牛尿分离的构体属七日热群七日热型和澳洲群澳洲型,各占50%。来自猪的构体属波摩那和澳洲群,鼠的钩体为爪哇、澳洲及拜伦3个群。结果显示,牛带菌率高,所带钩体血清群型与人间流行钩体主要群型一致。鼠和猪带苗率低,所带菌群与人间流行的主要菌群不相符。以上表明,耕牛是上高县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流行菌型是七日热群(型)。也说明耕牛是我国七日热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这些结果的发现有利于使用对型组合钩体菌苗,控制相应传染源。
梁中兴龙健秦进才时曼华李文斌龙良云李春好聂一新冯晓峰张承峰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流行菌群聚合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和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杂交技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检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为钩端螺旋体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方法根据钩端螺旋体赖株DNA合成一对flaB引物,用PCR技术对钩端螺旋体菌株、疫区现场动物标本等进行flab基因扩增,用地高辛(DIG)标记,flaB基因探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纯化钩端螺旋体DNA 5 pg经flaB-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用DIG标记的flaB探针可以检测到5 fg及以下的DNA扩增产物。疫区70份蛙肾标本,分离细菌8株,阳性率11.43%。flab扩增阳性14份,阳性率20%;DIG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阳性19份,阳性率为27.14%。结论PCR-斑点杂交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既可用于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王兆芬蒋秀高耿排力聂一新李秀文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聚合酶链反应
贵州省3株钩端螺旋体分离株PFGE分型与基因种鉴定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应用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技术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分别对贵州省3株动物宿主钩端螺旋体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基因种鉴定,了解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DNA限制性内切酶NotI对钩端螺旋体染色体DNA酶切后,用PFGE将DNA片段分离,采用BionumericsV4.0将3株钩体菌株PFGE图谱与中国15群15型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应用PCR扩增几乎全长的钩体16S rRNA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数据库已注册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确定基因种、分析亲缘进化关系。结果来自贵州省的3株动物宿主分离钩体菌株PFGE带型命名为LepNot I 002和LepNot I 003,经聚类分析,3株菌株与黄疸出血群黄疸出血型赖株的相似性大于95%。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表明,3株贵州分离钩体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100%,与致病性钩体问号钩端螺旋体种(L.interrogans)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的同源性达100%。结论 3株贵州动物分离钩体菌株经PFGE分型鉴定与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的相似性大于95%,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为L.interrogans种,上述两种方法对贵州省钩体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有助于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动监测、暴发调查和传染源追踪。
李世军张翠彩李秀文唐光鹏田克成刘英蔡星和于春聂一新蒋秀高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PFGERRNA同源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