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萧婷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风
  • 3篇疗效
  • 2篇电针
  • 2篇星状神经节
  • 2篇俞穴
  • 2篇针刺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中风并发症
  • 2篇神经节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
  • 2篇疗效研究
  • 2篇虎符
  • 2篇刮痧
  • 2篇背俞
  • 2篇背俞穴
  • 2篇
  • 2篇刺疗法
  • 1篇电针夹脊穴

机构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广东省第二中...

作者

  • 8篇萧婷
  • 4篇黄凡
  • 3篇杨海涛
  • 3篇唐明
  • 3篇陈天龙
  • 1篇陆彦青
  • 1篇梁佩玲
  • 1篇罗岚
  • 1篇曾文璧

传媒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浮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20例。治疗组采取浮针治疗,对照组1采取电针治疗,对照组2采取口服美洛昔康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 d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统计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 d后热成像的肩髃、肩髎、臂臑穴位温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对照组1总有效率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6 d后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肩关节ROM均高于治疗前(P<0.05),肩髃、肩髎、臂臑穴位温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 d后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肩关节ROM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肩髃、肩髎、臂臑穴位温度均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结论:浮针治疗肩周炎镇痛效果显著,能扩大肩关节活动度;红外热成像可作为研究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客观敏感指标。
罗岚何采辉曾文璧萧婷麦淑妍
关键词:肩周炎电针红外热成像肩关节活动度
李氏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李氏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予以李氏虎符铜砭刮痧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李氏虎符铜砭刮痧可提高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谢文娟温威黄礼萍刘思雅萧婷
关键词:心脾两虚失眠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萧婷黄凡杨海涛陆子玑唐明原筝古柱亮陈天龙
关键词:电针运动功能障碍中风并发症
虎符铜砭刮痧法对治疗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23年
探讨在对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治疗时,给予虎符铜砭刮痧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60例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纳入到观察周期来,具体时间是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把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结合了虎符铜砭刮痧。比较在不同治疗之下,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情况和最终治疗结果。结果 在设定的所有观察指标之中,观察组患者都获得了更为显著的治疗优势,且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虎符铜砭刮痧法在应对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时,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和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实际治疗给予推广。
黄礼萍钟雪琴萧婷吴花刘思雅
关键词:免疫功能
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或第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泻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位选取极泉、尺泽、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极泉、尺泽用提插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2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4次。采用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积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上肢疼痛、上肢综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V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2组患者依从性良好,均能正常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无脱落病例;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黄凡陈天龙杨海涛陆彦青唐明原筝萧婷古柱亮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交感神经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中风后因神志不清及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等而进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由于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中风患者的康复进程很大程度地受到限制,甚至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继而危及生命。...
萧婷
关键词:中风气管切开术针刺疗法背俞穴
文献传递
针刺星状神经节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研究及对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补法;对照组实证取风池、百会、内关、太冲,用泻法,虚证取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和补法,两组均3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P<0.05);治疗后,除了对照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型Vp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其余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包括血管痉挛或狭窄型和血流速度减慢型)的V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其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其中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满意,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针刺。
黄凡原筝杨海涛唐明陆子玑萧婷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星状神经节针刺疗法血压
背俞穴埋线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CRP、WBC、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WBC、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埋线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古柱亮黄凡陈天龙萧婷原筝梁佩玲
关键词:埋线埋藏疗法中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