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龙
-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国内外肌内效贴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分析肌内效贴的研究现状,探讨研究动态变化和发展态势,揭示出其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和未来该领域发展的趋势,为肌内效贴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定性、定量的参考信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得肌内效贴相关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再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及VOSviewer对所得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中文文献677篇、英文文献825篇,中文文献发表4篇文献及以上的作者有10人,其中以余波发文最多,英文文献发表5篇文献及以上的作者有10人,其中以Baltaci Gul发文最多;国内主要研究机构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主,国际主要研究机构以哈斯特帕大学(Hacettepe University)为主,美国是肌内效贴相关文献的主要贡献国家,其近年来在该领域的发文频次和引用量为161篇、4630;被纳入的关键词中,国内研究中“肌内效贴”出现频次最高(495次),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9个聚类群;共得到前20个突现词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运动疗法”(3.13)和“平衡”(3.34),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是“功能恢复”(2021~2022年)。国际研究中“疼痛(Pain)”出现频次最高(184次),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8个聚类群;共得到前20个突现词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clinical trial”(11.19)、“muscle strength”(10.52)和“performance”(9.84),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是“therapy”(2016~2022年)、“management”(2017~2022年)、“knee osteoarthriti”(2018~2022年)、“kinesio tape”(2019~2022年)、“disability”(2019~2022年)和“balance”(2019~2022年)。结论:肌内效贴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现有的相关研究互相缺乏交流与合作,我国在学术影响力和研究主题方面有待提高,建议借鉴国外研究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肌内效贴研究质量。
- 骆一娜刘柄硕唐嘉骏雷骏轩陈敏陈敏熊童辉韩悦董明刘悦
- 关键词:康复文献计量学CITESPACE
- 背俞穴埋线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CRP、WBC、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WBC、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埋线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 古柱亮黄凡陈天龙萧婷原筝梁佩玲
- 关键词:埋线埋藏疗法中风并发症
- 足太阳经透刺阴跷脉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本研究在常规透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透刺阴跷脉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常规透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将60例纳入研究的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
- 陈天龙
- 关键词:脑卒中足内翻足太阳经阴跷脉透刺治疗
-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 萧婷黄凡杨海涛陆子玑唐明原筝古柱亮陈天龙
- 关键词:电针运动功能障碍中风并发症
- 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或第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泻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位选取极泉、尺泽、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极泉、尺泽用提插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2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4次。采用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积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上肢疼痛、上肢综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V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2组患者依从性良好,均能正常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无脱落病例;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黄凡陈天龙杨海涛陆彦青唐明原筝萧婷古柱亮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交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