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红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肿瘤
  • 3篇肠癌
  • 2篇直肠癌保肛
  • 2篇手术
  • 2篇小肠
  • 2篇保肛
  • 2篇肠肿瘤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原发性
  • 1篇造口
  • 1篇直肠癌保肛手...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手辅助
  • 1篇手辅助腹腔镜

机构

  • 5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谢红强
  • 3篇崔庆
  • 2篇李良
  • 2篇赵强
  • 1篇韩中博
  • 1篇李明东
  • 1篇李森
  • 1篇杜新明
  • 1篇陶涛
  • 1篇卢波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估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83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3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肠梗阻。比较肠梗阻与非肠梗阻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肠梗阻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28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1.0%(31/283),其中机械性肠梗阻15例,麻痹性肠梗阻9例,炎症性肠梗阻7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Ⅲ期、中转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时间、既往大肠肿瘤切除史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R3.6.3)构建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19 (95%CI 0.862-0.975),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8.576,P=0.379。结论基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如肿瘤TNM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既往大肠肿瘤切除史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可为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预防提供一定指导。
李明东谢红强陶涛朱萧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
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的改良盲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估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的改良盲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4例,均采用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的改良盲肠造口术进行保肛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排便情况,并随访评估手术后的长期疗效。结果 24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单纯吻合口瘘3例(包括长期服用激素者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开放造口治疗2例;发生直肠阴道瘘1例,经保守治愈。术后2周17例排便5~12次/d,7例≤4次/d;术后1个月均能预知和控制排便;术后3个月排便均≤4次/d;术后6个月22例排便1~3次/d,2例偶有粪便外溢。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3年,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3例;死亡2例。结论在有吻合口瘘发生高危因素时,对比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的改良盲肠造口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若术后复发引起梗阻,再次开放时更加简易。
栾学荣杜新明谢红强崔庆
关键词:肠造口术吻合口瘘保肛
第二肝门区难切性肝脏肿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
2006年
谢红强李森
关键词:肝肿瘤外科手术
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评价与分析
2015年
评价手辅助腹腔镜(HALS)与传统经腹直肠前切除(Dixon)对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根治性和近期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直肠癌患者,分别用HALS和传统开腹Dixon手术完成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HALS组54例,开腹Dixon组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1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对比开腹Dixon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腹部切口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与开腹Dixon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清除个数和阳性淋巴结个数、直肠系膜完整度、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HALS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在保留微创优势的同时不影响根治性,近期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卢波崔庆栾学荣赵强谢红强韩中博
关键词:手辅助腹腔镜直肠肿瘤保肛手术
小肠侵袭性蔓状血管瘤1例
2020年
小肠血管瘤(small intestine hemangioma,SIH)是一种罕见的以小肠血管畸形为特征的疾病,它可能单发或者多发,空肠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组织学上,血管瘤是先天性的良性血管病变,可根据血管通道的大小分为毛细血管型、海绵状或混合型等。小肠蔓状血管瘤(small intestine racemose hemangioma,SIRH)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瘤,SIRH起病隐匿,临床上多以消化道出血或腹痛就诊。
李良薛冰谢红强赵强
关键词:血管瘤小肠动静脉畸形
原发性空肠腺癌合并穿孔1例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者张某某,男,60岁,因“突发性中上腹部持续性钝痛2 d”于2019年6月5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结肠息肉切除术史、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缬沙坦”药物。查体:T:38.5℃,正常体型,腹部膨隆,触诊腹肌紧张,上腹部近脐部有压痛、伴反跳痛,触及质硬包块。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41×10^9/L,N 92.10%,HGB 133 g/L,PLT 202×10^9/L。全腹部CT:隔下游离气体,考虑消化道穿孔所致,小肠管壁肿瘤性病变并穿孔可能性大。立即给予手术治疗。
谢红强薛令凯李良栾学荣崔庆
关键词:小肠肿瘤穿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