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从友

作品数:22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理
  • 8篇临床病理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瘤
  • 8篇免疫
  • 6篇细胞
  • 6篇病理学
  • 5篇肿瘤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临床病理学
  • 3篇文献复习
  • 3篇误诊
  • 3篇免疫组化
  • 3篇复习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腺癌

机构

  • 10篇蚌埠医学院第...
  • 9篇蚌埠医学院
  • 8篇北京大学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永州职业技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谷从友
  • 11篇李楠
  • 8篇高子芬
  • 8篇赵艳
  • 7篇冯振中
  • 5篇薛学敏
  • 4篇李敏
  • 4篇黄欣
  • 4篇欧玉荣
  • 3篇孙琳
  • 3篇刘翠苓
  • 3篇徐教生
  • 3篇朱博
  • 2篇王小燕
  • 2篇葛霞
  • 2篇武世伍
  • 2篇蔡兆根
  • 2篇谢群
  • 2篇陶仪声
  • 1篇段泽君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生机制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5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胃肝样腺癌具有管状腺癌、粘液性癌和肝样分化腺癌的移行过渡,肿瘤细胞呈小梁状、巢团状,间质为丰富的血窦。免疫表型胃肝样腺癌AAT(5/5)、ACT(5/5)、CEA(5/5)、AFP(4/5)均为阳性,Hep par 1灶性阳性(2/5)。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侵袭性强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呈肝细胞样腺癌,免疫表型AFP、AAT和ACT阳性有助诊断。
李楠冯振中谷从友葛霞赵艳
关键词:肝样腺癌甲胎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同时性多原发胆囊癌伴胃癌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多原发癌又称重复癌( mult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是指同一机体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独立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而胆囊和胃同时发生极少见。近年来随着相关诊疗技术的提高,第一肿瘤早期癌诊断率已明显提高,同时MP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报道原发性胆囊癌伴原发性胃癌1例。
周硕鲁正吴华谷从友崔培元马翔
关键词:胆囊肿瘤胃肿瘤多原发癌
淋巴瘤误诊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2阴性低级别FL的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例2,乳腺ALK-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误诊为套细胞淋巴瘤,与对ALK-1^+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的形态学认识不足和对免疫标记Cyclin D1(+)定位误判有关。例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误诊为直肠黏膜溃疡伴穿孔,与诊断时对增生、浸润细胞观察不细,缺乏相关标志物协助有关。例4,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误诊为反应性增生,与对边缘区淋巴瘤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结论淋巴瘤的诊断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之上,并合理选择免疫标志物、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必要时借鉴基因学及遗传学检测协助诊断,必须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李楠谷从友冯振中赵艳高子芬钱军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误诊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16例老年PH患者(实验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hemerin水平,同时测量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老年PH各组血清chemerin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其升高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hs-CRP、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呈明显正相关(r=0.351、0.295、0.422、0.224、0.214、0.203,P<0.05)。结论 PH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参与炎症反应,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楠冯振中欧玉荣谷从友赵艳
关键词:CHEMERIN高敏C反应蛋白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联合奥曲肽诱导人胃癌细胞的凋亡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与奥曲肽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分别用NS-398(100μmol/L)与奥曲肽(1μmol/L)单独及联合处理不同时间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生长曲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COX-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对照组BGC-823细胞生长良好,药物处理后,细胞变小、变圆,悬浮,联合组细胞形态学改变显著强于单纯用药组;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受抑制,出现负增长,联合组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用药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联合用药组诱导BGC-82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和对照组(P<0.01);各处理组均使BGC-823细胞COX-2mRNA表达下调(P<0.05);药物处理后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S-398、奥曲肽联合可协同抑制BGC-823细胞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mRNA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李楠冯振中赵艳谷从友朱博葛霞
关键词:胃癌BGC-823细胞NS-398奥曲肽凋亡
36例皮肤天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皮肤天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与EB病毒的关系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201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确诊为皮肤NK/T细胞淋巴瘤36例,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组,分别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EB病毒的关系,并进行随访。结果36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原发13例,继发20例,未能明确原发或继发3例。原发性与继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均以男性好发,但两组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者相比,继发者发病年龄早(中位年龄,43.5比54岁,P〈0.05)、且临床上出现B症状(包括发热、盗汗或体质量下降)及多发皮损改变的频率较高(P值分别为〈0.05和〈0.01)。EB病毒在原发和继发病例中的检出率类似,分别为92.3%和85%。36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其中继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明显短于原发者(18个月,x2=6.074,19〈0.05)。结论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与EB病毒密切相关、临床侵袭性强的肿瘤。但原发者较继发者发病年龄晚、预后较好。
徐教生李敏黄欣张永红周春菊薛学敏段泽君孙琳刘翠苓谷从友安方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化结果误判导致淋巴瘤误诊三例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提高对正确分析判断免疫组化结果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对3例淋巴瘤误诊病例进行复习,并增加相关抗体标记予以鉴别诊断.结果 例1为淋巴结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型(LRCHL),误诊为滤泡性淋巴瘤与形态学观察遗漏R-S样细胞以及误判免疫组化标志BCL-2、CD20有关,即将BCL-2、CD20阳性的非肿瘤细胞误判为肿瘤细胞;误诊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与免疫组化标志误判有关,把围绕瘤细胞的背景小淋巴细胞CD20阳性误判为R-S样大细胞CD20阳性,将CD30阳性的肿瘤性大细胞误判为活化性B淋巴细胞.例2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误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主要由于对瘤细胞表达非特异性抗体TDT、CD7、CD43的意义认识不足.例3为胸腺瘤B1型误诊为T-LBL,主要与抗体CK标记不理想而遗漏了肿瘤性上皮细胞,将表达TDT、CD99的反应性细胞误认为肿瘤细胞,以及对Ki-67表达率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结论 淋巴瘤的诊断建立在形态学、免疫组化标志、临床资料和遗传学分析基础上,免疫组化结果的正确分析判断对淋巴瘤确诊至关重要.
谷从友曲向东林跃辉徐教生孙琳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误诊
男性婴儿腹腔寄生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寄生胎的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寄生胎病例大体及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物外观具有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X线显示有椎骨影,切面有软骨及骨组织构成的椎骨轴,镜检为分化较成熟的正常人体组织。结论:寄生胎是包含椎骨轴及其他器官或肢体的包块;诊断难点是椎骨轴的确定;主要与畸胎瘤鉴别。
谷从友武世伍赵艳谢群
关键词:胎儿疾病寄生胎畸胎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常规外检及会诊确诊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62例,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型分析,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EBV-EBER)的表达情况,并随访患者.结果 6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EBV-EBER阳性者26例(42%).EBV-EBER表达与患者年龄大于60岁以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P=0.025、0.049),而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临床B症状及Ann Arbor分期无关(均P>0.05).结论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不影响总体生存时间,但影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薛学敏高子芬王小燕谷从友李敏刘翠苓黄欣
关键词:EB病毒EBER预后
老年人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EB病毒阳性(EBV+)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收集24例老年EBV+DLBCL患者,以同期EBV-非特指型DLBCL患者为对照,分析老年EBV+ 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 24例老年EBV+DLBCL患者肿瘤细胞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性或多形性肿瘤细胞增生;多形性病例中常可见有地图状坏死.细胞起源免疫分型主要为非生发中心亚型,分别占91.3%(Hans分型)和100.0%(Choi分型).CD30阳性率为55.0%,高于非特指型EBV-DLBCL(P< 0.001).在总体生存时间方面,R-CHOP方案治疗的老年EBV+DLBCL患者和>50岁EBV-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2个月和29.2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 老年人EBV+DLBCL肿瘤细胞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性或多形性肿瘤性增生;多形性病例中常可见不规则坏死.CD30阳性率较高,并且主要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R-CHOP方案治疗的老年EBV+ 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与同年龄段非特指型EBV-DLBCL患者相近.
薛学敏高子芬王小燕黄欣谷从友刘翠苓李敏
关键词:EB病毒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