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淑娴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群落
  • 3篇海洋生态
  • 2篇粤港
  • 2篇粤港澳
  • 2篇植物
  • 2篇水期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珠江口
  • 2篇聚类分析
  • 2篇枯水期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海冰
  • 2篇浮游植物
  • 2篇港澳
  • 2篇冰藻
  • 1篇悬浮物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组成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机构

  • 12篇国家海洋局
  • 6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14篇郑淑娴
  • 4篇黄华梅
  • 4篇何剑锋
  • 3篇王桂忠
  • 3篇贾后磊
  • 3篇王金华
  • 3篇陈绵润
  • 2篇李少菁
  • 2篇田丰歌
  • 2篇谢健
  • 1篇戴聪杰
  • 1篇方宏达
  • 1篇戴明
  • 1篇张晓浩
  • 1篇林森杰
  • 1篇蔡明红
  • 1篇赵明利
  • 1篇张芳
  • 1篇蔡伟叙
  • 1篇吴风霞

传媒

  • 4篇极地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被引量:27
2020年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策略,从以下5个方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体系:一是从陆海污染统筹治理来恢复海域生物生存环境;二是从自然岸线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与规范化建设、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来加强海岸带生态的保护;三是通过岸线生态修复、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修复、受损海岛生态修复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是从海堤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岸带综合防护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五是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服务平台来保障海洋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期望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王金华黄华梅黄华梅郑淑娴贾后磊陈绵润郑淑娴庄铎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系统
北冰洋典型海冰生境冰藻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由于北冰洋特殊的环境特点和地理位置,目前对北冰洋生态系统尤其是高纬度海域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夏季加拿大海盆浮冰区及春季拉普捷夫海近岸固定冰区冰藻的研究,对春夏季北冰洋冰藻的生态学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03年夏...
郑淑娴
关键词:海冰冰藻
文献传递
水体悬浮物增加对浮游植物种群增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开展海洋工程建设,导致工程周边海域产生高浓度悬浮物。本文综述了风浪、人为扰动造成湖泊、河流、浅海水体悬浮物增加对浮游植物种群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期对科学评估海洋工程造成的生态影响提供参考。悬浮物对浮游植物种群增长的影响是多种效应叠加的结果。底泥悬浮能将营养盐、底栖藻细胞、休眠孢子等带入水体,促进浮游植物的种群增长;当悬浮物超过一定浓度或持续一段时间后,对浮游植物的负面影响如造成光限制、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盐、吸附藻细胞沉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溶出等将占主导,抑制浮游植物的种群增长。在海洋工程施工中应尽可能使悬浮物保持在较低水平和较短时间以避免对浮游植物种群造成不利影响。
郑淑娴黄彬彬戴明
关键词:悬浮物浮游植物海洋工程
珠江口枯水期和丰水期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动态被引量:9
2019年
根据珠江口枯水期(2013年11月)和丰水期(2014年8月) 24个站位调查资料,对中小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鉴定浮游动物成体91种和70种,以桡足类最为丰富.浮游动物种类从河口上游向外围逐渐增加.浮游动物丰度时空分布差异显著,丰水期平均值高达11 619. 78 ind/m^3,显著高于枯水期的1 707. 13 ind/m^3.桡足类在珠江口中小型浮游动物中占绝对优势,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占总丰度的80. 3%和93. 0%,对浮游动物的丰度分布起关键作用.强额孔雀哲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和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在两个水期均为主要优势种,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厦门矮隆哲水蚤(Bestiolina amoyensis)则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具有较高的优势度.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枯水期和丰水期该水域浮游动物均可划分为3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珠江口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受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但盐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非生物因子.
黄彬彬郑淑娴田丰歌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聚类分析珠江口
南极长城湾南极帽贝的营养组成及评价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常规的生化分析方法对南极帽贝软体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极帽贝软体部分(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58.39%,粗脂肪含量为11.54%,灰分含量为9.97%;氨基酸总量为27.51%,必需氨基酸含量11.25%,占氨基酸总量的40.89%,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5.79;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1.20%;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综合分析认为南极帽贝能为其捕食者如黑背鸥和企鹅提供优质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戴聪杰何剑锋王桂忠郑淑娴李少菁
关键词:营养组成
北极拉普捷夫海春季冰藻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对1999年春季采集于北极拉普捷夫海东南部的冰藻和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和对比。藻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羽纹硅藻为主。优势种集中,主要包括海洋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oceanica)、圆柱拟脆杆藻(F.cylindrus)、寒冷菱形藻(Nitzschiafrigida)、普罗马勒菱形藻(N. promare)、带纹曲壳藻(Ach nanthestaeniata)、新寒冷菱形藻(Nitzschianeofrigida)、大洋舟形藻(Naviculapelagica)、范氏舟形藻(N. vanhoeffenii)、北极直链藻(Melosiraarctica)、北方舟形藻(N. septentrionalis)、新月细柱藻(Clindrothecaclosterium)和绿藻门的塔形藻(Pyramimonassp. )。微藻主要集中在冰底10cm,丰度为14. 6—1562. 2×104 cells·L-1,平均为639. 0×104 cells·L-1;生物量为7. 89—2093. 5μgC·L-1,平均为886. 9μgC·L-1,总体上比次冰底高1个数量级,比冰下表层水柱高2个数量级。冰底20cm冰柱的累计丰度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冰下20m水柱累计量的7. 7和12. 2倍,显示冰藻在春季海冰融化前在近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各站位冰底和冰下表层水柱藻类群落的相似性普遍不高,但整个调查海域冰底和冰下水柱优势种极为相似,春季期间冰藻对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明显。由于?
何剑锋王桂忠李少菁Tushling K郑淑娴
关键词:春季冰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策略探讨被引量:6
2020年
粤港澳三地为共同应对跨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始携手,经过多年的交流深化,已形成总体规划引领,合作框架协议约束,联席会议与粤港、粤澳环保合作小组及其下设的专题小组相结合的海洋环境协同共治平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面临海域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借鉴国际三大湾区先进经验,提出健全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制体系、完善协同共治平台、统筹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众参与制度等策略,完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
郑淑娴杨黎静吴霓章柳立陈绵润
关键词:海洋环境协同治理
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对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阐述。内容涉及海冰内部溶解态有机物质(DOM)和颗粒态有机物质(POM)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海冰内部冰藻生化组分(糖类、脂类和胞外分泌物);海冰内部有机物质在调节初级生产力和异养生物活性之间的机理研究等,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
蔡明红何剑锋郑淑娴
关键词:海冰生化组分胞外分泌物
珠江口枯水期和丰水期中小型桡足类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中小型桡足类是河口区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珠江口枯水期(2013年11月)和丰水期(2014年8月)24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对中小型桡足类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优势种等特征进行了研究.枯水期和丰水期中小型桡足类分别出现60和40种,以河口和近岸类群为主.根据表层盐度变化将珠江口分为Ⅰ、Ⅱ、Ⅲ区,桡足类种类分布具有显著的河口特征,枯水期和丰水期盐度均为Ⅲ区>Ⅱ区>Ⅰ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桡足类种类数与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桡足类丰度时空分布差异显著,丰水期(10 809.05ind/m3)显著高于枯水期(1 371.20ind/m3),且在2个水期均以Ⅰ区丰度最高.强额孔雀哲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和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在2个水期均为主要优势种,其空间分布亦与盐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盐度是影响珠江口中小型桡足类种群结构的关键非生物环境因子.
黄彬彬郑淑娴蔡伟叙方宏达郭东晖
关键词:珠江口枯水期丰水期
国内外海洋生态管控评估方法对我国海洋生态红线管控评估的借鉴
郑淑娴王金华黄华梅谢健
关键词:指标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