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绵润

作品数:20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环境
  • 4篇统筹
  • 4篇协同治理
  • 4篇陆海统筹
  • 4篇海岸
  • 3篇粤港
  • 3篇粤港澳
  • 3篇植物
  • 3篇海岸带
  • 3篇海洋生态
  • 3篇海域
  • 3篇港澳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围填海
  • 2篇浮游
  • 2篇浮游植物
  • 2篇岸线

机构

  • 20篇国家海洋局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陈绵润
  • 7篇黄华梅
  • 3篇张晓浩
  • 3篇郑淑娴
  • 3篇贾后磊
  • 3篇李挚萍
  • 3篇王金华
  • 2篇谢健
  • 2篇王平
  • 2篇苏文
  • 2篇张胜鹏
  • 1篇钟瑜
  • 1篇姜广甲
  • 1篇雷光英
  • 1篇赵明利
  • 1篇马荣华
  • 1篇张翠萍
  • 1篇杨黎静
  • 1篇谭烨辉
  • 1篇邱大俊

传媒

  • 7篇海洋开发与管...
  • 5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土地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2年
海洋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海洋强国的基础性要求。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严峻威胁,海洋生态文明素养培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海洋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教育顶层设计与监督管理,进一步发挥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辐射作用,结合学校及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阅读推广服务活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方位渗透的海洋科普教育平台,从而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海洋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体系等对策建议,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部门、教育部门和海洋科技教育人员进一步推动海洋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雷光英刘欣然陈绵润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以广东和广西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481.39 hm^(2)(红树林11928.87 hm^(2),盐沼1258.00 hm^(2),海草床1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751.30 hm^(2)(红树林10171.70 hm^(2),盐沼1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广东红树林、海草床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大于广西,盐沼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小于广西。广东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38.16%的盐沼受到保护,85.41%的海草床被纳入保护范围,62.13%的红树林被纳入保护范围。广西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52.99%的海草床受到保护,盐沼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受保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9.58%和61.44%。研究指出榕木江湾到茅尾海沿岸、铁山港、雷州湾、柘林湾等区域可作为海洋生态红线外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
董迪黄华梅高晴陈绵润陈绵润
关键词:红树林盐沼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垂向分布及其对遥感反射光谱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垂向分布对水下光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决定了水色参数定量遥感反演的精度.基于2011年8月和11月在太湖进行的垂直分层采样,分析了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水体遥感反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垂向分布的重要因子之一.风速较小(小于3.0 m·s^(-1))或无风时,表层叶绿素a浓度急剧增加,易形成水华;而风速大于5.0 m·s^(-1)时,水体发生垂直混合,底层叶绿素a浓度最大;其它风速条件下,叶绿素a浓度在某一水深处出现极大值.在风速小于5.0 m·s^(-1)的情况下,悬浮物浓度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垂向分布相对均一;当风速超过5.0 m·s^(-1)时,底泥再悬浮过程对两者的贡献较大.在未发生藻华情况下,0~0.5 m水深范围内的叶绿素a浓度均值与波段比值的相关系数最大(r=0.86),对水体遥感反射比的影响较大;而表层悬浮物浓度对水体遥感反射比的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为水色参数含量的精确估算提供方法论支持.
苏文姜广甲马荣华段洪涛黄华梅陈绵润谢健
关键词:遥感光学特性叶绿素A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被引量:27
2020年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策略,从以下5个方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体系:一是从陆海污染统筹治理来恢复海域生物生存环境;二是从自然岸线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与规范化建设、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来加强海岸带生态的保护;三是通过岸线生态修复、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修复、受损海岛生态修复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是从海堤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岸带综合防护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五是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服务平台来保障海洋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期望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王金华黄华梅黄华梅郑淑娴贾后磊陈绵润郑淑娴庄铎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系统
基于PSR模型的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2023年
为探明广西北部湾海域的生态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本文选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15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计算研究海域近10年间的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均处于预警状态,但较为乐观的是海域生态风险呈现稳步降低的趋势。针对风险评估结果,本文从科学严控围填海、防控陆源污染、防控外来物种、合理控制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扩大保护区面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建议,为降低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吴霓孙庆杨黄华梅黄铀佳潘静云闵婷婷章柳立陈绵润
关键词:生态风险PSR模型
我国典型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管理的研究与建议被引量:2
2020年
2011年至今,我国已批复建立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有48处。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设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不仅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也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滨海休憩空间。通过掌握国内海洋保护区类的海洋公园的建设及管理的现状,对海洋公园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一些借鉴性依据,文章从国内外海洋保护区管理的背景分析开始,并选取两个典型的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为例,分析了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海洋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海洋公园管理机构,创新海洋公园管理模式;强化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技术水平;加强执法装备的建设规划,提高依法行政的管理水平;对公园原住民实施相关经济补偿;创新宣传模式,发挥宣传载体作用;善于学习借鉴,加强国内国外合作等管理建议。为今后开展海洋公园规范化建设提供思路。
章柳立陈绵润张胜鹏
关键词:海洋公园海洋保护区滨海旅游业
海岸新增自然岸线典型类型认定标准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海岸带地区自然岸线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价值和独特的生态价值。一些海岸的人工岸线经过整治修复或长时间的海陆相互作用,逐渐恢复了自然海岸的形态和功能。此类岸线本该被认定为新增自然岸线并严格管控,然而长期以来新增自然岸线的认定并无技术规范或标准,致使其游离于监管边缘且仍按照普通类型人工岸线的要求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岸线的严格保护和有序利用。文章将新增自然岸线分为两类,即人工岸线整治修复成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自然恢复成自然岸线,并给出了典型岸线类型的认定标准。同时,提出新增自然岸线的管理要求,为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张晓浩黄华梅吴玲玲陈绵润桑新春
关键词:自然恢复
陆海统筹背景下海洋生态修复与土壤整治修复协同治理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文章通过梳理海洋和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及相互影响机理,找出生态修复过程及政策衔接的问题,在陆海统筹的背景下,从海洋整治修复现状和政策保障等角度论述海洋生态修复与土壤整治修复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从修复主体、修复责任、资源、资金方面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科学地、高效地、系统地治理陆海间的生态环境。
黄铀佳李挚萍陈绵润
关键词:陆海统筹生态环境土壤修复
大亚湾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植食性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以中型浮游动物成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大亚湾实验站附近一个采样点连续两年的野外调查和现场摄食实验,分析大亚湾近岸富营养化海域中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摄食特性。结果表明:2015—2017年实验站附近中型浮游动物的总丰度在冬季达到最高,其次为春、秋和夏季;其优势种大多是滤食性桡足类,如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中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特性与优势种摄食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更偏好于粒径较大的小型浮游植物(20—200μm),而对微型(2—20μm)或超微型浮游植物(0.7—2μm)的摄食影响较小,甚至会因为选择性摄食对这两种类型的浮游植物的生长有间接促进作用。且中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除每个季节均倾向于摄食甲藻和青绿藻。除此之外,在春季偏好于定鞭藻和隐藻,夏季偏好于定鞭藻和绿藻,秋季偏好于硅藻、隐藻和聚球藻。尽管硅藻的生物量在调查期间平均约占总浮游植物类群的50%,但是中型浮游动物并不主动摄食硅藻,而更偏爱生物量低但营养较高的甲藻。总体上,中型浮游动物虽然对浮游植物有一定的摄食,但其植食性较弱,不能对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进行有效控制。
李优迈韩留玉陈绵润佟蒙蒙
关键词:植食性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策略探讨被引量:6
2020年
粤港澳三地为共同应对跨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始携手,经过多年的交流深化,已形成总体规划引领,合作框架协议约束,联席会议与粤港、粤澳环保合作小组及其下设的专题小组相结合的海洋环境协同共治平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面临海域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借鉴国际三大湾区先进经验,提出健全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制体系、完善协同共治平台、统筹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众参与制度等策略,完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
郑淑娴杨黎静吴霓章柳立陈绵润
关键词:海洋环境协同治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