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郜俊清

作品数:91 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7篇动脉
  • 26篇交感
  • 23篇交感神经
  • 22篇肾动脉
  • 21篇心肌
  • 18篇消融
  • 17篇梗死
  • 15篇血管
  • 15篇消融术
  • 15篇内皮
  • 14篇心肌梗死
  • 14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1篇血压
  • 11篇银杏内酯
  • 11篇内酯
  • 11篇高血压
  • 10篇银杏内酯B
  • 10篇去交感
  • 9篇慢性

机构

  • 55篇上海中医药大...
  • 33篇上海市普陀区...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1篇郜俊清
  • 75篇刘宗军
  • 41篇金惠根
  • 37篇赵德强
  • 22篇陈弢
  • 21篇张文全
  • 20篇徐佑龙
  • 19篇于宏梅
  • 18篇孙剑光
  • 17篇严鹏勇
  • 16篇汪志华
  • 13篇杨伟
  • 13篇汪蔚青
  • 10篇王明瑜
  • 8篇殷佩浩
  • 5篇王大英
  • 5篇张华
  • 5篇方平
  • 4篇王明喻
  • 4篇李英梅

传媒

  • 8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5篇上海中医药杂...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上海医学
  • 4篇国际心血管病...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新中医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药材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16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益气化痰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化痰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脾虚痰浊内阻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1年,治疗组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健脾益气化痰方(术后加服3个月)治疗。手术后6个月观察患者心绞痛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之差(Δ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射血分数之差(Δ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与本组术前LVEF、LV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LVEF、ΔLVEF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LVDd、ΔLVDd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化痰方具有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抗左室重构的作用。
孙剑光郜俊清徐佑龙刘宗军金惠根赵德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左室重构
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初步疗效
徐佑龙王明瑜方平孟莉程欣刘宗军金惠根杨伟汪志华汪蔚青桑震池郜俊清严鹏勇张文全
急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一例
2009年
郜俊清赵德强王大英金惠根刘宗军李英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反复胸闷肺呼吸音ST段压低AVF导联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预后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10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TO患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O患者行PCI成功率为86.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6%,1年以上随访左室射血分数PCI组为(53.8±10.5)%,药物保守治疗组为(46.1±7.9)%,两组比较P=0.02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PCI组为(52.3±9.4)mm,药物保守治疗组为(57.8±12.4)mm,两组比较P=0.037。其余临床事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O采用PCI治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但其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必须谨慎实施。
郜俊清金惠根刘宗军赵德强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治疗
麝香保心丸基于miR-144-3p/SLC7A11通路减轻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能否调控微小RNA-144-3p(miR-144-3p)/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减轻心肌细胞铁死亡。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SBP组。对照组转染control RNA模拟物(mimic),模型组转染miR-144-3p mimic,SBP组转染miR-144-3p mimic并加入SBP(2 g/L)干预96 h。另取各组细胞分别加入加入不同浓度铁死亡诱导剂[爱拉斯汀(erastin)或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培养48 h。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报告分析miR-144-3p与SLC7A11相互作用;结晶紫实验测量吸光度计算心肌细胞增值率和存活率;Real-time PCR检测miR-144-3p、SLC7A1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LC7A11、4-羟基壬醛(4-HNE)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48、72、96 h细胞增殖率及SLC7A11蛋白表达下降(P<0.05),miR-144-3p及4-HNE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SBP组48、72、96 h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miR-144-3p mRNA表达降低(P<0.01)。各组细胞存活率随erastin或RSL3浓度升高而降低,78、156、312、625、1250 nmol/L erastin及50、100、200nmol/L RSL3的干预,模型组较对照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SBP组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结论SBP可以通过调控miR-144-3p/SLC7A11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细胞铁死亡。
叶健李凌燕席鑫汪谞郜俊清刘宗军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
银杏内酯B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通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考察银杏内酯B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方面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
郜俊清
化学消融多支室隔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例被引量:1
2009年
郜俊清刘宗军金惠根赵德强
关键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左室后壁厚度剧烈胸痛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
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多囊肾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57岁,因“反复头晕、头胀痛10年”,于2013年6月30日入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用六联药物:硝苯地平,60 mg,每日一次;氢氯噻嗪,25 mg,每日一次;螺内酯,25 mg,每日一次;美托洛尔,47.5 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10 mg,每日一次;可乐定,7.5 mg,每日一次。
徐佑龙刘宗军金惠根郜俊清严鹏勇张文全孙剑光王明瑜杨伟方平孟莉陈欣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多囊肾
5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5 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RDN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导管消融组和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每组15例。普通导管消融组使用5 F温控消融导管,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使用头端带小侧孔的5 F微孔灌注导管,标测及消融时用冷盐水灌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随访期间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物化学指标和心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DN治疗。随访期间,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下降值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明显[(34.67±13.02)mmHg vs(17.00±16.74)mmHg,P<0.01;1 mmHg=0.133 kPa];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普通导管消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0±7.15)mmHg vs(87.60±8.17)mmHg,P<0.05]。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有减少的趋势,尤其在利尿剂的使用方面,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服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与普通导管消融组(P<0.05)。在手术消融中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可显著降低导管消融时的温度(P<0.001),获得更大的释放能量(P<0.05),阻抗下降幅度也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大(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晕厥及黑矇,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的表现。结论 5 F微孔灌注消融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在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其在降低收缩压及减少利尿剂的使用方面较普通消融导管更具优势。
张弘李凌燕吕天娇张华邓伟明段秋霞郜俊清刘宗军
关键词: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社区强化随访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长期综合健康干预能否有效控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改善冠心病PCI患者的预后。方法:入选成功实施PCI手术的患者572例,获得知情同意后,将患者分为强化随访组(n=272)和常规随访组(n=270)。强化组接受定期随访、定期检测、系列健康讲座等,普通随访组采用普通门诊随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基线水平,随访18个月后两组服药依从性、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基线水平相似,强化随访组18个月后的服药率优于常规随访组,血压(82.5%对73.3%,P=0.03)、血糖(55.6%对34.5%,P=0.04)、血脂(87.5%对65.2%,P=0.043)的控制达标率较高,心脏事件(4%对8.1%,P=0.046)减少。结论: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干预有效可行,可以改善冠心病PCI后患者的预后。
张文全金惠根刘宗军郜俊清王明瑜徐佑龙汪蔚青杨伟汪志华王大英李英梅刘鸣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社区卫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