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琨

作品数:31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药代
  • 7篇药代动力学
  • 5篇药动学
  • 5篇药物
  • 5篇药效
  • 4篇丹酚酸
  • 4篇药效学
  • 4篇体外
  • 4篇酚酸
  • 3篇代谢
  • 3篇丹酚酸B
  • 3篇血药
  • 3篇用药
  • 3篇模型参数
  • 2篇代谢研究
  • 2篇新药
  • 2篇新药研发
  • 2篇血压
  • 2篇样本量
  • 2篇药动学-药效...

机构

  • 31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天士力集...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作者

  • 31篇郝琨
  • 18篇王广基
  • 8篇郝海平
  • 8篇何华
  • 7篇柳晓泉
  • 3篇曹彦光
  • 3篇孙建国
  • 3篇陈渊成
  • 3篇阿基业
  • 2篇梁艳
  • 2篇周芳
  • 2篇李飞燕
  • 2篇彭英
  • 2篇张经纬
  • 2篇亓蕖
  • 2篇余丹
  • 1篇王一飞
  • 1篇刘李
  • 1篇查伟斌
  • 1篇汪辉

传媒

  • 6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Chines...
  • 2篇中南药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药学进展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第十届全国药...
  • 1篇第八次全国药...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mbretastatin A4及其磷酸酯二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2013年
目的:采用LC-MS/MS技术比较研究Combretastatin(CA4)及其磷酸酯二钠(CA4P)前药分别给药于SD大鼠后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12只SD大鼠禁食后分别单次尾静脉给予50mg/kg CA4P或36mg/kg CA4(等摩尔量),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样,采用LC-MS/MS方法进行血样药物浓度测定,求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建立CA4P-CA4转化的药动学模型。结果:大鼠单剂量i.v.50mg/kg CA4P或36mg/kg CA4后,CA4P和CA4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7126±4142)、(7751±801)、(5037±1433)ng·h·m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85±0.35)、(1.27±0.33)和(0.95±0.65)h。CA4P和CA4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均无性别差异。结论:大鼠单剂量i.v.50mg/kg CA4P后,CA4P在体内迅速转化为CA4,相比于直接i.v.36mg/kg CA4,CA4在体内的暴露量(AUC0-∞)显著性提高(P<0.05),消除半衰期t1/2也有所增加,为前药CA4P的药代动力学优势。
张小兰王志强孙建国彭英仲云熙郝琨张仓王广基
关键词:CA4PMSSD大鼠药代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转化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为基础,以定量药理学为视角,采用异速校正模型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等方法,对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向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转化的方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内外及种属间的相互连接,全方位解析药代动力学转化的种属间和体内外差异,为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和临床给药方案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郝琨余丹王广基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细胞药代动力学新理论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中的应用
王广基周芳张经纬郝海平阿基业孙建国郝琨梁艳彭英甄乐
药代动力学研究贯穿于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的整个过程,在创新药物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在药物被动扩散理论基础上,通过测定血浆药物表观浓度来线性表征组织和靶点浓度的变化过程,忽视了药物在靶细...
关键词:
关键词:临床用药
丹酚酸B的体外甲基化代谢研究
丹酚酸B是丹参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之一,在体内会主要通过儿茶酚-O位甲基转移酶(COMT)代谢为甲基化产物并通过胆汁排出体内。为了阐明丹酚酸B在体内甲基化代谢的主要部位,我们制备了大鼠肝脏、肾脏、肺、小肠和红细胞总的CO...
亓蕖郝琨郝海平王广基
关键词:丹酚酸BCOMT酶动力学
间接药动-药效模型参数的计算程序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根据Dayneka等人提出的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设计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估算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的参数。方法:联合应用遗传算法和规划求解同时拟合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果:以口服一房室模型为例,对华法林的间接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曲线进行拟合,算得PK参数tmax(3.40±1.52)h,cmax(56.39±6.85)μg/mL,t1/2(20.14±5.66)h;PD参数Kin(0.1009±0.0193)h-1,Kout(0.0938±0.0174)h-1,IC50(3.732±1.336)mg/L。结论:该程序可用于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参数的求算,并同时描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行为特征。
陈渊成曹彦光郝琨柳晓泉王广基
关键词:华法林遗传算法
维生素B_(1)在中枢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3年
维生素B_(1),又称为硫胺素,是影响脑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硫胺素的代谢物焦磷酸硫胺素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及磷酸戊糖旁路的三种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和转酮醇酶)的辅因子。脑内硫胺素水平以及硫胺素依赖酶的活性和表达会影响脑内能量代谢,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补充硫胺素对中枢神经认知功能异常有改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脑内硫胺素缺乏及硫胺素依赖酶的功能与表达的损伤对中枢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脑能量代谢障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张佳怡郝琨刘李
关键词:硫胺素认知功能障碍
一种基于血液循环生理机制的QSP模型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液循环生理机制的QSP模型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构建得到的QSP模型是基于血液循环生理机制建立的生理系统模型,根据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学、解剖学等,模拟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流的流动过程,从机制层面描述了血...
何华刘昊晨王锐睿郝琨
QSP-PBPK-TD模型构建方法及药源性心功能损伤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QSP‑PBPK‑TD模型构建方法及药源性心功能损伤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若干个体外TD机制模型,从中筛选出适用于待测药物的最优的体外TD机制模型,其用于定量描述待测药物对hiPSC‑CMs的...
何华郝琨骆诗峥周争颖桑澜
大黄酸对大鼠灌胃高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和排泄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大鼠ig高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代谢、排泄的影响,阐述大黄酸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组(2.5 g/kg)和对乙酰氨基酚(2.5 g/kg)联用大黄酸组(125 mg/kg),分别采集两组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样品,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药物浓度,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单用组和联用大黄酸后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药物浓度差异。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大黄酸后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动学行为较单用组有明显改变。与单用比较,联用组对乙酰氨基酚的AUC、C_(max)均有明显降低。尿粪排泄的结果显示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以原型、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结合物的形式从尿液排泄,48 h内联用组的原型、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结合物的尿粪排泄量要高于单用组,表明大黄酸能够促进对乙酰氨基酚的排泄速率。结论大黄酸可以显著影响高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动学行为,通过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排泄而降低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的暴露,从药动学的角度阐释大黄酸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卢千峰李佩瑾姜文娇裴雪孙乙琳郝琨
关键词:大黄酸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排泄
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应用药动学与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动学与药效学过程。方法给10例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雷贝拉唑20 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雷贝拉唑浓度,DAS 2.0版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同时监测24 h胃内pH,采用间接反应药效抑制的PK-PD结合模型对药效学参数进行拟合。结果雷贝拉唑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60.5±17.3)min、Cmax为(1 299.1±201.0)ng·mL-1、AUC0-τ为(106.4±26.0)mg·min·L-1。间接反应抑制模型拟合的主要药效学参数分别为Kin=(8.200±3.362)h-1,Ke=(1.080±0.378)h-1,IC50=(0.286±0.129)mg·L-1,Imax=(6.93±2.15)(以pH计)。结论雷贝拉唑在健康志愿者体内药动学符合一房室静脉滴注模型,药效学过程符合间接反应抑制结合模型的特征,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方程能有效建立起雷贝拉唑血药浓度与效应间的对应关系。
袁红宇王永庆张宏文孟玲郝琨
关键词:雷贝拉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