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瑞睿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矿业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太原组
  • 4篇煤层
  • 3篇下二叠统
  • 3篇煤矿
  • 3篇二叠统
  • 3篇ZOOPHY...
  • 2篇地质
  • 2篇遗迹化石
  • 2篇潞安矿区
  • 2篇化石
  • 2篇防治水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带压
  • 1篇带压开采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微生物学
  • 1篇盐岩
  • 1篇一体化教学
  • 1篇实训
  • 1篇水文地质

机构

  • 6篇长治职业技术...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河南省生物遗...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山西潞安环保...

作者

  • 10篇郭瑞睿
  • 3篇宋慧波
  • 3篇胡斌
  • 2篇杨连超
  • 1篇王保玉
  • 1篇刘顺喜
  • 1篇平瑞
  • 1篇胡磊

传媒

  • 2篇内蒙古煤炭经...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煤炭技术
  • 1篇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山西煤炭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潞安矿区康庄井田3号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019年
通过收集井田内以往钻探、物探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潞安矿区康庄井田3号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井田内3号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水和底板水,主要充水通道为潜在陷落柱、断层和导水裂隙带;②3号煤层在井田内大部分区域带压,理论上的最大突水系数为0.043MPa/m,带压区域均为非突水危险区;③当采用放顶煤开采3号煤层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49.38~212m,平均为169.78m,可直接导通上覆的K8砂岩、K10砂岩含水层,大部分区域还能导通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④未来开采3号煤层前,应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地面瞬变电磁勘探等手段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对康庄井田3号煤层今后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郭瑞睿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
山西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15~#煤层成煤环境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山西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K1段出露良好,其顶部的15#煤层为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田主采煤层之一。通过对K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植物化石及煤岩组分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将该段划分为潟湖、障壁岛、潮坪、溢流扇等4种沉积相以及混合坪、泥坪、泥炭坪等3种沉积亚相。结合15#煤层沉积背景及煤岩特征,认为本区15#煤层是在海退导致潮坪暴露形成古土壤之后所产生的低位泥炭沼泽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结束于之后的一次快速的、更大规模的海侵。在综合研究成煤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15#煤层属于滨岸潮坪成煤模式。这一成果为今后山西沁水盆地东南部该煤层的深层勘探开发及煤层气的生成地质背景提供了基础理论资料。
胡斌杨连超胡磊郭瑞睿
关键词:沁水盆地太原组煤田地质成煤环境
煤矿雨季“三防”事故分类
2019年
本文通过梳理煤矿雨季“三防”事故,首次明确定义煤矿雨季“三防”事故,即煤矿在雨季发生的所有与防洪、防排水和防雷电相关的各类事故。根据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将其划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及特别重大事故;根据事故性质将其划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根据事故类型将其划分为水害事故、雷击事故、地面洪灾事故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事故,并重点归纳了雨季水害事故发生的6种主要情形。
郭瑞睿
关键词:煤矿
华北下二叠统太原组Zoophycos潜穴中碳酸盐岩微形体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华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的Zoophycos遗迹化石十分丰富,根据其潜穴充填物颜色的不同,可将太原组Zoophycos分为四种类型,即具黑色、灰色、灰白色、红色充填物的Zoophycos。本文选取河南焦作和山西附城太原组剖面中具有代表性的Zoophycos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潜穴中的充填物进行了超微特征观察及元素组成测定,发现了大量成因与微生物相关的碳酸盐岩微形体(单体矿物和集合体),识别出球状(表面光滑的球状体、表面具有不定形细粒结构的球状体、表面呈刺状细粒结构的球状体和球状集合体)、杆状(刺杆状分枝形网状体、刺杆状单体、螺旋杆状单体、双列杆状体、光滑直线形杆状单体、末端膨大的光滑杆状体)、簇状、网状、瓶状和似脑球状等6种形态类型,其中多数显示出不同的微生物结构。这一发现表明,Zoophycos遗迹化石并非简单的觅食迹或食物储藏所,其造迹生物与微生物很可能存在互利共生关系。此次研究有助于探索地质微生物作用对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并为精细分析该研究区太原组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沉积演化提供了微观资料。
宋慧波郭瑞睿王保玉胡斌
关键词:地质微生物学ZOOPHYCOS太原组
新《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修订解读被引量:2
2016年
虽经2011年修订,现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仍有不足之处。因此,该部分的最新修订显得尤为必要。为了使煤矿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快速掌握新《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相关条款,本文通过逐条对比研究,对该部分修订情况进行详细解读,取得了以下5点成果:(1)绘制了该部分的修订图解;(2)理清了条款增删、修改程度:该部分总条数由51条减少为50条,删除了3条3款,自《煤矿防治水规定》引入2条2款,新增了3条2款,对25条进行了较大修改,对9条略做修改,11条保持不变或几乎未做修改;(3)逐节详细解读了本次修订情况;(4)归纳了本次修订的7个主要亮点;(5)最后讨论了本次修订的2个有待商榷之处。
杨连超郭瑞睿
关键词:防治水
潞安矿区司马煤矿15号煤层带压开采分区划分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收集潞安矿区司马煤矿及周边矿井以往水文、地质资料,对司马煤矿15号煤层进行了带压开采分区划分,重新确定了井田内的奥灰水水位标高为635 m^638 m,并绘制了司马煤矿奥灰水等水位线图;计算了15号煤层突水系数为0.010 MPa/m^0.181 MPa/m,根据突水系数和底板完整性将司马煤矿全井田划分为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并绘制了司马煤矿15号煤层带压开采分区图.针对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分别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司马煤矿未来开采15号煤层提供了技术保障.
郭瑞睿
关键词:带压开采防治水
华北地区太原组中Zoophycos遗迹化石显微组分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基于对晋东南附城、豫西焦作及禹州等地太原组剖面中Zoophycos遗迹化石潜穴充填物的精细研究,查明了四种颜色(红色、灰白色、灰色、黑色)充填物在每一灰岩分层中的分布情况,即:红色充填物主要发育于附城L3各个小分层顶部、...
宋慧波胡斌郭瑞睿
关键词: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化石ZOOPHYCOS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关于煤炭高职院校《矿图》教学改进的若干思考
2019年
《矿图》是煤炭高职院校采矿、通风、测量等矿山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分析《矿图》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三点教学改进措施:整合资源,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Auto CAD技能及空间思维的训练;采用任务驱动下的实训作业训练。教学改进后,将有助于重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郭瑞睿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AUTOCAD
煤层群重复开采采空区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2023年
明确重复开采下采空区覆岩裂隙演化规律是摸清卸压瓦斯运移规律的基础,借助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其重复采动下采空区覆岩裂隙演化特征,采用分形维数表征裂隙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上行煤层推进150 m时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为37 m,最终采空区覆岩裂隙在采空区两端较为集中,采空区覆岩裂隙发育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裂隙产生、扩展,覆岩被压实裂隙减少3个阶段;重复采动下行回采煤层推进时覆岩垮落与工作面来压会提前发生,下行煤层推进至150 m时,垮落带高度为8.5 m,裂隙带发育高度为55.5 m,但受重复采动的影响,下行回采煤层裂隙提前发育,裂隙数量也会更大,工作面来压也更加剧烈;采用分形维数表征裂隙参数变化均印证了煤层不同回采阶段覆岩裂隙发展历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明确煤层群覆岩裂隙演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郭瑞睿
关键词:重复采动覆岩裂隙分形维数
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Zoophycos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被引量:5
2013年
河南省焦作地区太原组几乎每层灰岩中均含有Zoophycos,但大小、形态、丰度、分异度和充填物颜色各异.对太原组L1~L8灰岩层中Zoophycos的产状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Zoophycos在个体形态与大小、产状、充填物颜色、丰度上均存在的差异与沉积层岩性及沉积背景有关.在纵剖面上,从L1灰岩到L8灰岩,Zoophycos遗迹化石的颜色呈现规律变化,这与水深、岩性性质密不可分,在浅水、氧化环境中,遗迹化石充填物为红色、褐色,随着水深加大,氧气减少,颜色变为灰白、浅灰色、灰色、深灰色,当水深最大时,形成了黑色充填的Zoophycos遗迹化石(仅发育在L4中上部、L7中部和L8中上部).总体看来,焦作太原组碳酸盐岩的形成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侵,其最大海侵分别位于L4与L8灰岩层.
平瑞刘顺喜郭瑞睿宋慧波
关键词:ZOOPHYCOS下二叠统太原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