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连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太原组
  • 5篇煤矿
  • 3篇盆地
  • 3篇沁水盆地
  • 3篇下二叠统
  • 3篇二叠统
  • 3篇防治水
  • 2篇地质
  • 2篇上石炭统
  • 2篇石炭
  • 2篇煤层
  • 2篇煤矿安全
  • 2篇煤矿安全规程
  • 2篇聚煤
  • 2篇《煤矿安全规...
  • 2篇安全规程
  • 2篇沉积环境
  • 2篇成煤
  • 2篇成煤环境
  • 1篇地下水

机构

  • 8篇山西潞安环保...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河南省生物遗...
  • 1篇长治职业技术...

作者

  • 11篇杨连超
  • 4篇胡斌
  • 3篇胡磊
  • 2篇宋慧波
  • 2篇郭瑞睿
  • 1篇刘顺喜
  • 1篇牛永斌
  • 1篇张璐

传媒

  • 3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山西煤炭
  • 1篇内蒙古煤炭经...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修订解读被引量:2
2016年
虽经2011年修订,现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仍有不足之处。因此,该部分的最新修订显得尤为必要。为了使煤矿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快速掌握新《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相关条款,本文通过逐条对比研究,对该部分修订情况进行详细解读,取得了以下5点成果:(1)绘制了该部分的修订图解;(2)理清了条款增删、修改程度:该部分总条数由51条减少为50条,删除了3条3款,自《煤矿防治水规定》引入2条2款,新增了3条2款,对25条进行了较大修改,对9条略做修改,11条保持不变或几乎未做修改;(3)逐节详细解读了本次修订情况;(4)归纳了本次修订的7个主要亮点;(5)最后讨论了本次修订的2个有待商榷之处。
杨连超郭瑞睿
关键词:防治水
潞安矿区余吾煤矿绛河下开采3号煤层安全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对比3种标准下的“两带”名称及其岩层范围,明确了垮裂带概念,解决了概念混乱的问题。利用理论公式、余吾煤矿经验公式和潞安矿区经验公式计算,得出该矿放顶煤开采3号煤层形成的垮裂带最大高度分别为162.60、147.11、164.13 m。采用最大高度(164.13 m)分析该矿3号煤层垮裂带最高发育层位,认为依次能够达到K8、K10砂岩含水层及K10再向上68.71 m范围内的上石盒子组下段砂岩含水层。最后对该矿绛河下开采3号煤层进行安全评价,认为在无地质构造破坏的正常地段是安全的,在地质构造破坏地段则应采取留设防隔水煤柱或注浆加固等预防措施。
杨连超刘顺喜
关键词:安全评价
《煤矿安全规程》(2022)防治水相关条款修订探讨
2022年
《煤矿安全规程》(2022)将于4月1日起施行。文章通过逐条对比,在分析总体修订情况的基础上,对防治水相关条款的修订情况进行逐条解读,最后提出本次修订的一点建议,有以下3点认识:①《煤矿安全规程》(2022)对《煤矿安全规程》(2016)中的18条进行了小范围修改,主要集中在“井工煤矿”编的“开采”、“防突”、“防冲”等章节;②防治水相关条款变动很小,只包括1条直属条款和3条间接相关条款;③本次修订“防治水”一章中的部分条款未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条款作出最新调整。
杨连超
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中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对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9层灰岩中的显微观察和描述以及化石组分和岩性特征的分析,将太原组碳酸盐岩划分为15种微相类型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总结出焦作太原组碳酸盐岩微相演化特征.从太原组灰岩段中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该组灰岩段经历了从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上的近岸浅海相带(局限台地相)变为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的远岸浅海相带(开阔台地相),再变到近岸浅海相带,最后变为海湾-潟湖相带的发展过程;显示太原组形成时期最大海侵的层位在L4上部和L8中部,沉积底层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
宋慧波张璐牛永斌胡斌胡磊杨连超
关键词:碳酸盐岩太原组
山西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15~#煤层成煤环境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山西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K1段出露良好,其顶部的15#煤层为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田主采煤层之一。通过对K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植物化石及煤岩组分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将该段划分为潟湖、障壁岛、潮坪、溢流扇等4种沉积相以及混合坪、泥坪、泥炭坪等3种沉积亚相。结合15#煤层沉积背景及煤岩特征,认为本区15#煤层是在海退导致潮坪暴露形成古土壤之后所产生的低位泥炭沼泽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结束于之后的一次快速的、更大规模的海侵。在综合研究成煤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15#煤层属于滨岸潮坪成煤模式。这一成果为今后山西沁水盆地东南部该煤层的深层勘探开发及煤层气的生成地质背景提供了基础理论资料。
胡斌杨连超胡磊郭瑞睿
关键词:沁水盆地太原组煤田地质成煤环境
关于山西省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思考和建议被引量:1
2019年
山西省2017年开始实施的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提高了山西省煤矿防治水工作整体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认可。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8年印发的《煤矿防治水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关于分区管理的要求,并未完全采用山西省的做法。本文剖析山西和国家关于分区管理的标准(以下简称山西标准和国家标准),山西标准为多种水害类型(老空水、承压水等)分区方案,国家标准属于单一水害类型(老空水)分区方案,山西标准明显严于国家标准;同时,山西标准存在4点问题:①在效力层级上低于国家标准,②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国家标准弱,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矿企业负担,④容易导致分区混乱。建议统一执行国家标准,即在分区时只考虑老空水这一单一水害类型,受老空水影响的煤矿应进行分区管理,不受老空水影响的煤矿可暂不进行分区管理。
杨连超
关键词:防治水分区管理
一种煤矿地下水水质检测用的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地下水水质检测用的取样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上方通过四个支架水平固定连接有操作台,操作台的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板,操作台的上表面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一号立板和二号立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操作台...
郭瑞强姜涛马帅尹伟强杨连超刘和平单耀高林生
司马煤矿太原组下段成煤环境分析
2020年
借助司马煤矿以往52个钻孔地层柱状图资料,综合分析太原组下段的岩性、沉积构造、动植物化石等沉积特征,在划分沉积相和地层层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段成煤环境,取得了三点成果:识别出障壁岛(砂坝)、潟湖、潮坪3种沉积相和泥坪、泥炭坪2种亚相;潟湖和潮坪相区广布于全井田,障壁岛(砂坝)相区分布于井田的大部分范围,将该段细分为S1、S2、S3等3个四级层序、3个海侵体系域以及2个高位体系域;14、15号煤层均形成于海侵体系域,该段成煤环境属于"岛湖潮坪聚煤模式",形成于"潟湖后泥炭坪"。最后,从煤层赋存、硫分、水文地质三个方面探讨了成煤环境对开采的影响。该成果对司马煤矿未来开采14、15号煤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杨连超
关键词:成煤环境
山西沁水盆地东南部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聚煤环境被引量:13
2015年
山西沁水盆地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含有重要的可采煤层和煤层气资源,并在该盆地东南部陵川县附城镇一带出露良好露头。基于对太原组露头剖面和部分钻孔资料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1)太原组灰岩形成于正常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湾(局限台地)2种沉积环境,其中,L1灰岩顶部、L2灰岩中下部、L4灰岩上部、L5灰岩顶部、L7灰岩顶部和L8灰岩形成于局限海湾环境,其他灰岩层均形成于正常浅海环境;(2)根据太原组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岩性段,各段中的碎屑岩及所含煤层形成于障壁岛(砂岛)、潟湖和潮坪环境中;(3)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的分析,识别出11种沉积序列类型,提出了太原组煤系发育的岛湖潮坪、局限海湾(潟湖)潮坪和滨岸潮坪等3种聚煤环境模式。该成果可为沁水盆地东南部太原组煤及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重要信息和理论支撑。
王保玉胡斌白建平杨连超
关键词: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太原组聚煤环境
晋东南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中遗迹组合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12
2013年
晋东南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中遗迹化石发育,已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常见遗迹化石包括Zoophycos,Helminthopsis,Planolites,Nereites,Chondrites,Thalassinoides,Rhizocorallium,Ophiomorpha,Palaeophycus和Teichichnus等,其中Zoophycos最为发育。依据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及产状特征,可建立4个遗迹组合:(1)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2)Planolites-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3)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合;(4)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对这些遗迹化石宿主岩石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太原组灰岩中的遗迹组合分别产生于海湾—潟湖环境(遗迹组合1)、浅海上部(遗迹组合2)、浅海中部(遗迹组合3)和浅海下部(遗迹组合4)。基于遗迹组合特征和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模式,这一成果可为今后该区太原组中煤与煤层气生成的古环境研究提供生物学信息和基础理论资料。
胡斌胡磊宋慧波杨连超
关键词:沉积环境太原组沁水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