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墨香

作品数:21 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地热资源
  • 4篇热流
  • 3篇地热流
  • 3篇盆地
  • 3篇陆架
  • 2篇地热系统
  • 2篇地质
  • 2篇新生代
  • 2篇热系统
  • 2篇西段
  • 2篇大地热流
  • 2篇大陆架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水
  • 1篇地热场
  • 1篇地热能
  • 1篇地热学
  • 1篇地热研究
  • 1篇地温
  • 1篇地温梯度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冶金部

作者

  • 21篇陈墨香
  • 13篇邓孝
  • 7篇汪缉安
  • 5篇汪集旸
  • 3篇张菊明
  • 3篇李雨梁
  • 3篇黄忠明
  • 2篇杨淑贞
  • 1篇徐青
  • 1篇汪集
  • 1篇熊亮萍
  • 1篇黄少鹏
  • 1篇王世成
  • 1篇康铁笙

传媒

  • 9篇地质科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自然资源
  • 1篇1994年中...
  • 1篇1990年中...

年份

  • 2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下热水分布之特点及属性被引量:25
1996年
本文依据我国近年来地下热水资源调研和勘探的新进展及其与有关的研究结果,简述我国地下热水形成和赋存的地热地质背景,分析和归纳构造隆起区中的温泉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的地下热水分布之基本特点,讨论主要水热带的地热学属性和沉积盆地热水的形成机制,为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今后地球科学有关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陈墨香邓孝
关键词:地下热水地热流
雷州半岛局部地热异常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30
1991年
雷州半岛地热场主要受基底构造格局的控制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隐伏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生热对盖层地温的贡献不可忽视,第四纪更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岩浆余热已几乎完全散失,岩浆体和围岩温度已趋于平衡。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雷北螺岗岭和雷南石峁岭两个玄武岩台地,为半岛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由于冷水流下渗的地温效应,新生界盖层浅部地温梯度<3℃/100m,呈现地热负异常。在以传导传热为主的区域,地热场特点与华北盆地相似,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与基底岩面的埋深密切相关。由于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若干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为4—5℃/100m,呈现地热正异常。某些控制凸起区的边界断裂,当深层热水沿其上涌,造成附加热源,和传导传热相叠加,盖层地温梯度可高达5—8℃/100m,形成更鲜明的地热正异常。
陈墨香夏斯高杨淑贞
关键词:雷州半岛
中国地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被引量:79
1994年
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地热研究的历程,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50年代及60年代为初创阶段,70年代为初步发展阶段,80年代以来为重要进展阶段.着重评述了近10年地热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大地热流测试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的涵义,地热系统分布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机制,地热与地震的关系和地球动力学中某些地热学问题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最后,展望我国今后地热研究工作的开展.
陈墨香汪集旸
关键词:地下热流地温
南海北部大陆架西段新生代热演化历史及其特点的分析被引量:8
1995年
在新生代各个历史阶段,莺琼盆地、珠三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的古地温依序降低,并和今地温分布特点相似。新生代以来,三大盆地的地温也都有一个逐渐降低并在近期有所回升的趋势,珠三盆地相对变幅不大,莺琼盆地早第三纪的地温比现代更高,北部湾盆地晚第三纪相对低温的特点明显。这些区域地温的差异及其历史的变化,主要不是由于深部地热背景的不同或变化,而是因古地温研究区间沉积物热特性不同的结果。
汪缉安邓孝陈墨香李雨梁黄忠明
关键词:大陆架新生代
中国地热资源研究的进展被引量:9
1992年
根据我国近年来地热资源研究和勘探工作的新进展,着重对我国构造隆起区中的温泉和赋存于中、新代沉积盆地中的地下热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进行评述;指出两带(藏南—川西—滇西和东南沿海水热活动密集带)、一大片 (黄淮海平原)和两小片(渭河盆地和雷琼盆地)是我国大陆地区研究、勘探和开发利用地热能最主要的地区。认为我国地热资源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应予积极利用,但开发规模有限,在全国能源结构中不可能占有重要份额,而是一种辅助能源,只在个别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主要能源。
陈墨香
关键词:勘探
莺歌海盆地地层水的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10
1994年
莺歌海盆地地层水的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邓孝,陈墨香(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地层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石油地质环境,南海莺歌海盆地旦水化学分析及水的类型4件水样取自南海写歌海盆地的东方卜!-1及东方l-l-2两口钻井中,两口...
邓孝陈墨香
关键词:地层水水化学莺歌海盆地
华北断陷盆地热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80
1990年
地热场主要受基底凸凹相间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具有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特点。在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G和大地热流值Q均较高,一般G=3.5—5.0℃/100m,Q=63—84mW/m^2;而凹陷区则较低,G=2.7—3.5℃/100m,Q=46—59mW/m^2。全区=3.58℃/100m,=61.5±13.4mW/m^2,这说明全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值和局部热异常。地热场数学模拟结果和实测地热资料对比,相符较好。构造单元的地热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壳浅部岩石热性质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不均一,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向上传导过程中,于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
陈墨香汪集旸汪缉安邓孝杨淑贞熊亮萍张菊明
关键词:地热场盆地断陷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被引量:27
1995年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质、地球物理的涵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陈墨香汪集邓孝
关键词:地热学大地热流地热资源
新编中国温泉图及其说明被引量:28
1992年
本文依据我国2200处温泉的资料,分25—40℃、>40—60℃、>60—80℃和>80℃四个温级,编制了新的比例尺为1∶1000万的温泉分布图。分析水热区的地理分布特点,统计温泉的放热量,考查水热系统的区域地热地质背景,探讨水热活动与地质条件的关系,评估藏南—川西—滇西、台湾、东南沿海地区和胶辽半岛四个主要水热活动密集带热水资源的开发前景。
陈墨香
关键词:温泉
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被引量:25
1991年
我国是一个地热资源广布的国家,并有着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来地热资源研究的新进展,简要论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按地热资源形成和控制其分布的地质条件,对我国地热资源的类型作了划分;
陈墨香
关键词:地热资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