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虎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泗洪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5篇手术
  • 4篇切除术
  • 3篇肝切除
  • 2篇胆管
  • 2篇动脉
  • 2篇右半肝
  • 2篇右半肝切除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取栓
  • 2篇结肠
  • 2篇肝门部
  • 2篇半肝切除
  • 2篇肠癌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移植
  • 1篇胆肠
  • 1篇胆肠吻合
  • 1篇胆肠吻合术
  • 1篇胆管癌

机构

  • 12篇泗洪县人民医...

作者

  • 12篇陈虎
  • 7篇赵以模
  • 7篇王瑞
  • 4篇张恺欣
  • 4篇祖连平
  • 2篇吴保安
  • 2篇彭沛
  • 1篇朱群
  • 1篇吴波
  • 1篇张凯欣
  • 1篇秦琴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医学信息(内...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复杂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
2010年
陈虎张恺欣王瑞赵以模
关键词:肝脏切除手术治疗
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复杂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在复杂右半肝切除中应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隧道,放置弹性绕肝带,悬吊提拉肝脏后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分析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12例复杂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结果,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复杂右半肝切除中的作用以及对肝后下腔静脉的保护,对切肝方向的指引和无瘤操作的作用。方法对12例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手术应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先不游离肝周韧带,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隧道,放置提拉带,悬吊提拉后采用前入路切除右半肝。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后隧道放置绕肝提拉带,未出现因此操作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均成功切除。结论在复杂右半肝切除中应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不必搬动右肝,使手术困难或无法切除的病例变的容易或可以切除,此外,使肝后下腔静脉以及肝脏各种管道得到更有效安全的保护,切肝的方向得到指引,提高了半肝切除的安全性。
陈虎张恺欣王瑞赵以模
关键词:肝肿瘤肝后隧道
腹腔镜在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在14例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14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其中青年女性12例,中年女性2例,平均年龄23.1岁,均在腹腔镜下施行经胸骨前径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结果:术中无大出血和中转手术,术后患者均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并具有传统外科手术无法达到的美容效果。
陈虎祖连平王瑞袁武进
关键词:腹腔镜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切除术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临床方法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4例肝硬化伴随肝胆结石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手术指标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50%,(P<0.05)。结论:腹腔镜下切除术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陈虎
关键词:外科手术
Ⅲ段胆肠吻合术在6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III段胆肠吻合术在6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结果。方法6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6岁,术中肿瘤均无法切除,肝门部无法解剖,采用III段胆肠吻合术。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手术严重并发症,血胆红素水平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均痊愈出院。结论III段胆肠吻合作为一种内引流方式可达到有效解除黄疸,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姑息目的。
陈虎张恺欣王瑞赵以模
关键词:肝门胆管梗阻性黄疸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配合取栓导管治疗四肢主干动脉缺损15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配合取栓导管治疗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经验。方法:对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缺损15例患者,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配合Fogarty导管术中取栓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14例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正常,1例腘动脉损伤20 h由外院转入,患肢小腿皮温冷厥,苍白,皮肤花斑样改变,行大隐静脉移植术后3 d出现患肢发黑坏死,遂予以行截肢手术,其余患者无血栓形成或肢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15例中14例肢体血运恢复正常,1例因缺血时间较长截肢。结论:自体大隐静脉与外周主干动脉血管口径相当,组织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长度足够,取材方便,抗感染能力强,经济实惠,可超关节移植,配合Fogarty取栓导管是治疗四肢主干动脉缺损可行方法。
彭沛吴保安吴波陈虎王瑞赵以模
关键词:动脉缺损大隐静脉移植
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采用结肠癌根治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6%;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泌尿系感染、肠梗阻、切口出血、液化、裂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相比,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的风险性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恺欣陈虎赵以模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安全性
Glisson蒂横断法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法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应用Glisson蒂横断法行肝切除术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肝胆管结石2例,肝血管瘤4例,肝癌9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平均手术时间(3.1±0.9)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0±275)m L,均无输血病例。术后均顺利行相应肝蒂结扎,均无肝功能衰竭和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拥有术后肝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降低肿瘤肝内扩散等优点,在精准肝切除术中操作简单、快速、安全。
陈虎祖连平王瑞
关键词:精准肝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球囊导管取栓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附8例报告)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用Fogarty球囊导管对8例9条患肢进行取栓,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结果 8例患者随访6月~30月,平均13.5月。本组无死亡,1例术前足趾坏死截趾,7例8条肢体保肢成功;1例术后第1趾感觉麻木,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继发脑梗死,其余患者未见并发症,所有患肢供血良好。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是外科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之一。
彭沛吴保安陈虎王瑞赵以模
关键词: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
人工肛门制作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人工肛门制作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择183例须行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并在术前按双盲法随机分成改良造口组和传统造口组.改良造口组94例应用Goligher结肠造口法并将腹壁外结肠管留长至5~7 cm(腹茎),传统造口组89例仍用传统手术造口法.比较两组术后造口旁皮肤及造口黏膜感染情况、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排便习惯恢复时间、大便清除难易度等.结果 改良造口组无1例出现造口旁疝、皮肤溃疡、湿疹及感染,2个月内即可恢复排便习惯,粪便不接触皮肤,造口清理方便.结论 改良腹壁造口法较传统造口法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排便习惯恢复快、大便易清除等优点.
朱群陈虎张凯欣祖连平秦琴赵以模
关键词:直肠癌MILES手术人工肛门结肠造口灌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