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分飞

作品数:75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细胞
  • 27篇哌啶
  • 27篇氟哌啶
  • 27篇氟哌啶醇
  • 21篇碘化N-正丁...
  • 20篇肌细胞
  • 17篇心肌
  • 13篇缺血
  • 10篇再灌注
  • 10篇缺血再灌注
  • 9篇缺氧
  • 8篇心肌细胞
  • 8篇血管
  • 8篇膜片
  • 8篇膜片钳
  • 8篇灌注损伤
  • 7篇心肌缺血
  • 7篇再灌注损伤
  • 6篇心肌缺血再灌
  • 6篇心肌缺血再灌...

机构

  • 74篇汕头大学
  • 8篇汕头大学医学...
  • 6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市第二人...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75篇高分飞
  • 51篇石刚刚
  • 25篇黄展勤
  • 21篇张艳美
  • 14篇周燕琼
  • 13篇陈一村
  • 13篇刘幸平
  • 8篇郑燕珊
  • 7篇郑锦鸿
  • 6篇冀宾
  • 5篇蔡聪艺
  • 5篇李慧
  • 5篇罗文鸿
  • 4篇林朝仙
  • 4篇沈岱菲
  • 3篇方欢
  • 3篇樊化平
  • 3篇王锦芝
  • 3篇李海青
  • 3篇陈海波

传媒

  • 24篇汕头大学医学...
  • 11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药理通讯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脂质代谢异常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2021年
脂质代谢异常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并与抗肿瘤免疫应答息息相关。脂质代谢异常是指脂质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信号、脂质转运蛋白、代谢底物、代谢酶以及代谢产物发生异常改变,在肿瘤细胞中主要表现为异常的脂质积累。肿瘤微环境中异常积累的脂质可以影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形成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而靶向相关脂质代谢过程中异常的分子或通路,则可以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而改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吴果陈延萍杨育宾马孟丹黄卫人高分飞高分飞
关键词:肿瘤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脂质代谢
中西医治疗黄褐斑疗效比较
2007年
黄褐斑又名肝斑、妊娠斑、蝴蝶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至深咖啡色斑块,边界清楚,基本对称,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多呈蝶形,常分布于颧、颈、鼻或口周,无任何自觉症状,但有碍美观。夏季颜色加深,多见于女性,以成年女性多见,男性也可发生。黄褐斑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如痛经、慢性盆腔炎、长期口服避孕药、妊娠期、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贫血、内分泌障碍或慢性疾病等,但也有不少病人的病因不明。我院自2003年以来治疗黄褐斑病人53例,分别采用中医或西医方法治疗,现回顾临床资料,进行疗效的比较。
高分飞汪全俊陆萍
关键词:黄褐斑疗效比较中医药疗法药物疗法
当归补血汤抗血虚有效组分的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当归补血汤(ABSD)全药方剂与其有效组分配伍(AIC)抗血虚作用的差别,探讨ABS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抗血虚作用本质。方法:选用联合化学损伤造模法建立血虚模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验鼠分为空白、血虚模型、ABSD(高、中、低剂量)给药和AIC(高、中、低剂量)给药组。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RBC、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变化。结果:ABSD与AIC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RBC、WBC、HGB、HCT数量,降低PLT数量,但用药后改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筛选的AIC可较好替代ABSD改善血虚小鼠的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探讨ABSD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李丽君翁嘉洛高分飞石刚刚
关键词:中药复方活性组分配伍血虚
二步酶消化法分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方便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酶解分离方法。方法: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VSM-Cs,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锥虫蓝染色观察细胞成活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荧光强度(FI)在KCl刺激下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结果:分离的VSMCs镜下呈典型的梭状或长条状,成活率达68.0%;VSMCs内钙FI在KCl刺激下可增高;并可记录到稳定的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结论:本法可获得大量形态和结构良好的VSMCs,且胞膜离子通道功能良好。
刘幸平沈岱菲郑燕珊方欢高分飞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急性分离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在标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对比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为阿司匹林组(5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组(69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有放回和无放回两种方法校正基线特征后,分析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是否影响患儿预后。结果:未校正原始基线数据中,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组患儿的年龄更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敏感率、血小板、血小板峰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都高于阿司匹林组(P值均<0.05),经校正后,两组患儿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用双嘧达莫不影响患儿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情况,也不能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结论:不考虑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风险分级,直接加用双嘧达莫并不能使川崎病患儿获益,目前川崎病的治疗仍应遵循指南。
陈承聪董国庆高分飞
关键词:川崎病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血小板住院时间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碘化Ⅳ.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halo-peridol iodide,F2)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及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SD大鼠进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microvas.eularendothelialcells,CMECs)原代培养,取3-4代的CMECs建立A/R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C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CMECs损伤程度;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d(TNF-α)的含量,观察CMECs炎症反应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培养CMECs中Egr一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造成CMECs内MDA升高,SOD下降,上清液中LDH、TNF—α含量升高,A/R刺激下细胞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R刺激前给予F2:可减轻CMECs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抑制Egr-1蛋白的表达。结论F: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A/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gr-1的表达有关。
周燕琼周燕琼张艳美高分飞黄展勤陈一村郑燕珊
关键词: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EGR-1
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治疗近况
2002年
就近年来国内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状况作一综述
高分飞万木荣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药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阻断作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ICa)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急性分离的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F2对ICa的影响。结果F20.1,1,10×10-6mol.L-1可剂量依赖地抑制ICa,抑制率分别为40%,72%,84%,IC50为1.19×10-6mol.L-1。F2上移ICa的I-V曲线,但不改变ICa的最大锋电位和翻转电位;F2对ICa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改变;F2可使得ICa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延长ICa失活恢复时间。结论F2对心肌细胞ICa具有阻断作用。
黄展勤石刚刚郑锦鸿高分飞张艳美周燕琼刘幸平
关键词:钙通道膜片钳
同时测定替格瑞洛与美托洛尔血药浓度的LC-MS/MS法建立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替格瑞洛与美托洛尔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考察对大鼠重复给药后替格瑞洛与美托洛尔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2个单给药组和1个联合给药组。大鼠行颈静脉埋管手术后48 h,分别灌胃给药替格瑞洛、美托洛尔以及合并用药。给药1周后按设计时间点经颈静脉埋管取血,获取血浆样品。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多重反应监测模式,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反应进行监测。结果:(1)替格瑞洛和美托洛尔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51~800 ng/mL(R=0.9998),6.51~800 ng/mL(R=0.9995),线性关系良好,样品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批间与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5%;(2)两药合用,替格瑞洛的达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比单用时明显增加,清除率明显减少;美托洛尔的半衰期缩短。结论:建立的同时测定替格瑞洛与美托洛尔的LC-MS/MS方法,稳定性好,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替格瑞洛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使替格瑞洛的生物利用度升高,美托洛尔的t下降。
柯东升高分飞
关键词:美托洛尔LC-MS/MS药代动力学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物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药物等可能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并以期构建一个可以预测影响APL疗效相关因素的模型。方法:收集2009—2019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汕头市中心医院初诊的101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种统计方法构建预测APL治疗效果的模型,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年龄(OR=1.039,P=0.041)和住院天数(OR=1.173,P=0.001)是对疗效可能有影响的临床因素。此模型两分类疗效平均预测正确率89.1%。2.多因素逐步判别回归模型:筛选出住院天数、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天数、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使用天数、年龄4个与APL疗效有关的临床因素,其对APL的疗效都是有影响的(均P=0.001)。交叉验证法对APL疗效的平均正确判别率为80.2%。3.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筛选出前4个因素的正态化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早幼粒细胞占比+出血>维A酸片+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联合用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用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APL疗效,训练集准确率为88.9%,测试集准确率为96.6%。结论:初步建立了一个预测APL疗效的神经网络模型。建议在APL诊疗指南用药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关注出血风险。
林海玲郑伊琳廖基霖高分飞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药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