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菲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学位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术后
  • 3篇体外循环
  • 3篇旁路移植
  • 3篇旁路移植术
  • 3篇外循环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非体外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高菲
  • 2篇门剑龙
  • 2篇任静
  • 2篇魏民新
  • 2篇王赞鑫
  • 1篇邵宜
  • 1篇刘夏
  • 1篇钟殿胜
  • 1篇孟凡路

传媒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于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5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局部不同治疗方式及效果、合并全身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旨在通过整理病例了解肿瘤科MPE治疗的真实情况,找...
高菲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榄香烯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胸腔注射临床药理
胸腔注射榄香烯致严重不良反应7例病例系列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指胸膜原发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对MPE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较普遍,同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文献缺乏对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处理。本研究旨在观察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应对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胸腔注射榄香烯病例,对其中7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详细报道。结果榄香烯注射液胸腔注射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喘憋、意识模糊和凝血功能障碍,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胸腔注射榄香烯榄香烯对MPE有一定治疗价值,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患者、严密监测。
高菲邵宜钟殿胜刘夏孟凡路
关键词:榄香烯注射液胸腔注射恶性胸腔积液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
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心脏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我国这种上升趋势也显得尤为突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高菲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聚集率
文献传递
PLCε在日本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磷脂酶Cε(PLCε)在日本血吸虫(SJ)尾蚴性皮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PLCε野生型(WT)与PLCε敲除型(KO)两基因型小鼠,分别建立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模型。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获取...
高菲
关键词:尾蚴性皮炎血吸虫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PLC在日本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磷脂酶Cε(PLCε)在日本血吸虫(SJ)尾蚴性皮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PLCε野生型(WT)与 PLC?敲除型(KO)两基因型小鼠,分别建立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模型。在感染...
高菲
关键词:尾蚴性皮炎
文献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
2010年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情况。方法:60例患者接受OPCAB手术,术前常规停用阿司匹林5~7d,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术前、术后服药后第1天、4天以及10天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天存在AR者17例(28.3%),第4天存在AR者9例(15%),第10天存在AR者2例(3.3%);术前及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4、10天,60例患者整体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分别为63(52,70)、13(11,22)、12(10,14)及12(11,14),其下降水平在服药4d后趋于稳定;术后未见AR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早期,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受到抑制,部分患者出现AR,这一时期予以更为积极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高菲王赞鑫任静门剑龙魏民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
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及动脉乳酸与碱剩余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动脉血乳酸、碱剩余(base excess,BE)动态变化特点,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
高菲
关键词: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碱剩余病情严重程度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阿司匹林抵抗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指标,动态观察术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情况,探索术后AR的危险因素。方法冠心病患者290例,首次行OPCAB患者145例(手术组),接受内科药物治疗患者145例(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4、10天及6个月,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尿11-DH—TXB2。非手术组患者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4、10天检测上述指标。同时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天的AR发生46例(32%)(抵抗组),其余为非抵抗组。用药后第4天和第10天AR患者下降至19例(13%)和5例(3%)。半年随访中未发现有AR患者存在。非手术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至20%以下,平均(8.8±6.8)%,未见AR现象出现。手术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术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PCAB患者中,体重大于75kg(OR=0.38,95%CI:0.18~0.79)和术后引流量超过500ml(OR=3.12,95%CI:1.29~7.53)为术后出现AR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早期,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受到不同程度抑制,部分患者出现AR现象,予以更为积极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王赞鑫高菲任静门剑龙魏民新
关键词:阿司匹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血小板聚集血栓烷B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