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啸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犹太
  • 2篇犹太人
  • 2篇语言
  • 2篇文学
  • 1篇大学英语
  • 1篇代尔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式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教学改革
  • 1篇犹太教
  • 1篇犹太性
  • 1篇语言习得
  • 1篇正统
  • 1篇正统文化
  • 1篇伤情
  • 1篇上帝
  • 1篇社团
  • 1篇神性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2篇魏啸飞
  • 1篇陆晓萍
  • 1篇陈月娥
  • 1篇王士齐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莱文斯基的“我—你”情结
2008年
亚伯拉罕·卡恩(1860-1951)是20世纪初期最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他对美国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小说《戴维·莱文斯基的发迹》(1917),这部小说内涵丰富,发人深思,被誉为美国早期犹太移民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和"英语小说中对犹太性格的最佳研究之一",该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最终赢得了文学界的注目。本文通过结合当代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对该作品主人公戴维·莱文斯基的情感世界进行透析,指出莱文斯基之所以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反而沦为情感上的乞丐主要是由于他的"我-它"人生哲学。
魏啸飞
关键词:犹太
孤独的福谷之旅被引量:2
2002年
《福谷传奇》是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重要作品。福谷名曰公社,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平均理想和重返朴素自然生活的愿望之上的,公社成员聚集一处的目的是寻找社会和同志情谊。然而,公社成员的感情在这里并没有得到任何升华,反而发生了感情冲突和矛盾纠纷。结果每个人都幽闭在自己构造的孤岛之上,使得本来旨在促进感情交流的福谷成为名副其实的孤独之谷。本文对小说主人公科弗代尔这一人物进行了分析,并把他作为观察其他人物的媒介,为理解该小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魏啸飞
关键词:霍桑文学评论超验主义《福谷传奇》
马拉默德笔下的皮条客之谜
2016年
美国著名的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其最为奇特的短篇小说《皮条客的报复》(1968)中,描述了画家费德尔曼在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的一段奇特经历,刻画了他与皮条客路多维克和妓女艾斯梅拉达之间的复杂关系.费德尔曼的艺术观点是什么?他的“母与子”为何一直迟迟无法完成?他何以从一位艺术家沦为一个皮条客?路多维克为何说他的画作“很有毕加索风格”?艾斯梅拉达为何指责他为“凶手”?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文本进行详细解读,揭示了作者马拉默德的艺术观点和伦理指向,并且指出,费德尔曼强调艺术形式,却忽略艺术内容,将审美与情感割裂,将艺术与生活割裂.他的这种唯美主义观点不仅导致其个人创作失败,而且严重伤害了艾斯梅拉达对他的真挚情感.
魏啸飞
关键词:马拉默德艺术形式唯美主义
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犹太性被引量:2
2009年
犹太人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之后本应当具有非凡的凝聚力,把以色列作为魂牵梦绕的家乡。然而,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状况却似乎构成一个悖论,在美国这个宣传宗教自由的国度,他们不大愿意继续其犹太教信仰,而且与以色列的联系愈来愈疏远,他们的犹太性正面临巨大的考验。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于犹太人的自我放弃,而非美国社会的反犹主义势力。
魏啸飞
关键词:美国社会犹太人犹太性社团
被榨干了的“语言诗”——兼评查尔斯·伯恩斯坦的诗集《衰人》被引量:3
2011年
目前,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美国"语言诗派"越来越受到我国外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其卓尔不群的风格、奇崛突兀的结构、晦涩难懂的行文令研究者们瞪目结舌,他们绞尽脑汁,试图对这一诗歌流派寻找恰当的描述和定义。尽管我国研究者的译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开拓性成果,但他们的定义却似乎把"语言诗"干瘪化,将读者推向一个更加无法解读的泥淖。本论文通过探讨"语言诗派"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对其代表人物和理论家查尔斯·伯恩斯坦最优秀的诗集之一《衰人》的介绍,试图给读者呈现一个较易理解且真实丰满的"语言诗派"形象。
魏啸飞
关键词:伯恩斯坦后现代
《伙计》中的“相遇”哲学被引量:9
2002年
本文借重于宗教世俗化的大趋势 ,试图通过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从人的精神品质方面来探索马拉默德的小说《伙计》。首先探讨了犹太教的精神价值 ,指出犹太人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 ,为人类赎罪而受苦 ,目标是在尘世间建立起一个公正、和平与繁荣的人类社会 ,这种宗教精神正是布伯的对话哲学的生动表现。然后从正反两方面通过具体文本分析来探讨小说中的人际关系。
魏啸飞
关键词:犹太人
挪亚方舟的火种——贝娄《愁思伤情》的多重视角被引量:2
2006年
《愁思伤情》(1987)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文学巨匠索尔·贝娄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作品主人公贝恩·克拉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但他在弥漫着冷酷无情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现代美国社会中倍受冷落。本篇论文从“纯粹理智与原初情感”、“极端自我与情感意识”、“智慧之树与生命之树”这三个视角来透视这部小说,揭示作者对人类精神危机的忧虑,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魏啸飞
关键词:情感意识
狂放的人生,狂野的作品——兼评《解放了的罗思:其人其作》
2014年
菲利普·罗思可谓当今美国文坛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但由于其作品主题多有争议,批评界一直对其莫衷一是,迄今尚未有全面批评的专著出现。2013年,美国《纽约客》资深记者克劳蒂亚·罗思·皮尔蓬在《解放了的罗思:其人其作》中首次对菲利普·罗思人生经历和写作体验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评论。本文通过研究此部传记及罗思的相关作品,对皮尔蓬高超的传记艺术、罗思独特的创作伦理和狂放的生活艺术进行了探讨,并试图发现罗思数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原因,旨在为中国学界进一步研究这位文坛怪杰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魏啸飞
关键词:传记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瓶颈及对策——《美国文明史》课程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4年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英语这一学习工具当作学习目标,而将其他学科知识信息当作达成目标之手段,这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为了突破这一改革瓶颈,本研究根据加拿大"浸没式"语言教学理论,通过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调研,开设了《美国文明史》英语课程,依托美国历史学科内容,展开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了"连动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兴趣引领研修方法,以研修方法决定评估结果,以评估结果成就培养目标,最终形诸于一个可广泛应用的课程改革方案,为中国大学英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进行实质性、大面积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复制的典型样式。
魏啸飞王士齐陆晓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语言习得
辛格《庄园》中的斯宾诺莎
2011年
《庄园》是美国犹太作家艾·巴·辛格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探讨了19世纪后期波兰犹太人在现代社会的迷茫与困惑。荷兰犹太裔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倡以理性与道德为基础的自然神论,重视理性与神性的结合和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统一,其理论对辛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斯宾诺莎的理论来研究小说《庄园》中两位主人公卡尔门和爱兹列尔在欲望、语言和知识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背离其犹太特性的叛逆过程,以及他们最终迷途知返、接受犹太传统的精神回归。
魏啸飞
关键词:《庄园》斯宾诺莎犹太教理智神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