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红艳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显像
  • 3篇PET/C
  • 3篇PET/CT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正电子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腺癌
  • 2篇恶性
  • 2篇FPA
  • 2篇F
  • 1篇待查
  • 1篇导师
  • 1篇导师负责制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多模式教学
  • 1篇多模式教学法
  • 1篇心动图
  • 1篇性病

机构

  • 5篇三峡大学第一...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枝江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齐红艳
  • 5篇王朋
  • 3篇兰晓莉
  • 3篇张永学
  • 2篇崔邦平
  • 2篇周畅
  • 2篇代文莉
  • 2篇刘蓉
  • 1篇孙逊
  • 1篇陈晓娣
  • 1篇安锐
  • 1篇刘亚娟
  • 1篇周军
  • 1篇董菊芳
  • 1篇鲍荣辉
  • 1篇程玉玲
  • 1篇田金玲

传媒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巴楚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因治疗及早期影像学监测的研究进展
2012年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基因导人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用于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为诸多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也是骨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都有众多弊端,疗效难以令人满意,而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在骨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了光明前景,大量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其可行性。该文着重介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因治疗及早期监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王朋兰晓莉张永学齐红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基因疗法
^(18)F-FDG PET/CT对发热待查患者应用价值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发热待查(FUO)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协和医院PET中心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44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以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出院诊断并结合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分析PET/CT图像,并从病变检出率、诊断效率、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评价PET/CT对FUO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144例患者有130例最终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89例,14例病因未明。PET/CT为97.6%(40/41)的恶性肿瘤患者和88.7%(79/89)的良性病变患者检出了异常病灶,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40/41)、86.5%(77/89)、90.0%(117/130)、76.9%(40/52)、98.7%(77/78)。PET/CT为46.3%(19/41)的恶性肿瘤患者首次检出了原发灶,并为92.7%(38/41)的患者检出了比传统影像学方法更多的病灶。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FUO患者病变的检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朋兰晓莉张永学齐红艳崔邦平
关键词:发热待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良恶性病变
^(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淋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组织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密切相关。根据细胞形态和组织学特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两大类。
王朋兰晓莉齐红艳张永学
关键词:淋巴瘤PET疗效评价预后评估
骨转移瘤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相关进展被引量:24
2015年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各系统脏器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骨,以乳腺、前列腺、肺、肾、甲状腺等肿瘤的骨转移最为常见[1]。脊柱为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约占骨转移的90%,其次为骨盆、肋骨、颅骨及股骨、肱骨的近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并发症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早期正确诊断骨转移可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骨相关事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齐红艳孙逊安锐
关键词:骨转移瘤核素骨显像X线MRISPECT
经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右心造影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右心造影(cTTE)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行TTE、TEE及cTTE检查,且手术证实存在PFO的患者临床资料,测量PFO的大小,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结果:共纳入患者110例,以封堵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TTE对PFO的检出率为30.00%,TEE为90.00%,cTTE为97.27%,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PFO直径<2 mm的患者,cTT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TE和TEE(均P<0.05),TEE的阳性率也显著高于TTE(P<0.05)。对于2 mm≤PFO直径<3 mm的患者,cTTE和TEE的阳性率相似,均显著高于TTE(均P<0.05)。三种检查方法对PFO直径≥3 mm的患者检出率均较高。对封堵成功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在PFO的检出率方面,TEE及cTTE均高于TTE,且PFO越小优势越明显。TTE可作为初步筛查,加做cTTE可提高检出率。TEE能清晰显示PFO的形态、准确测量PFO的开放直径,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齐红艳董菊芳周畅刘蓉鲍荣辉陈晓娣
关键词: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卵圆孔未闭
多模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将多模式教学方法引入医学影像临床实习,初步探索其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超声科轮转实习的53名医学影像系大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7人,对照组26人,试验组采用"导师负责制+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相结合的多模式教学方法带教,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带教。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并记录总成绩。将总成绩分为"优秀"(总分≥80分)和"一般"(总分<80分)两个档次。比较两组间平均成绩和"优秀"者所占比例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平均成绩(86.78±7.54)分,对照组平均成绩(80.31±8.0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4)。试验组"优秀"比例为85.19%(23/27),对照组"优秀"比例为53.85%(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3,P=0.013)。结论:多模式教学方法可提高医学影像学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优于传统带教方法。
齐红艳周畅周军刘蓉刘亚娟程玉玲
关键词:导师负责制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医学影像学
不同正电子显像剂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能够被糖代谢旺盛的病灶或正常组织摄取,是一种广谱的肿瘤非特异性显像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誉为"世纪分子"。但经验表明,其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王朋崔邦平代文莉邓鹏裔田金玲齐红艳
关键词:前列腺癌
22RV1型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的制作及^(18)F-FPA PET/CT的显像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22RV1型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的制作,以及^(18)F-FPA在裸鼠模型中的显像价值。方法:选取22RV1型前列腺癌细胞株进行培养,饲养BALB/c型裸鼠10只,将指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裸鼠右前臂皮下,定期观察成瘤情况。利用CFN-200多功能模块合成显像剂^(18)F-FPA,然后对荷瘤裸鼠进行PET/CT显像,并与^(18)F-FDG和^(11)C-胆碱显像进行对比,评价^(18)F-FPA对前列腺癌的显像价值。结果:BALB/c型裸鼠一次接种的成瘤率为80%(8/10),经一次补种后成瘤率达100%(10/10)。^(18)F-FPA的合成过程约40 min,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7%,符合显像要求。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PA后0.5 h、1 h、2 h,肿瘤均能够清晰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分别为5.79±0.78、6.22±0.95、6.29±0.94,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比显像显示,肿瘤对^(18)F-FDG和^(11)C-胆碱仅有轻微摄取,SUV_(max)均小于^(18)F-FPA显像(P<0.01)。结论:用22RV1型前列腺癌细胞株和BALB/c裸鼠可成功制作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18)F-FPA在22RV1型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上有良好的显像效果,但还需要和其他新型显像剂做进一步对比研究。
王朋齐红艳齐红艳邓鹏裔冯亚琪陈海波代文莉
关键词:前列腺癌裸鼠PET/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