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丰干均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椎间盘
  • 3篇细胞
  • 3篇骨折
  • 2篇动态稳定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爆裂
  • 2篇胸腰椎爆裂骨...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爆裂骨折
  • 2篇植骨
  • 2篇置入
  • 2篇置入术
  • 2篇髓核
  • 2篇突出症
  • 2篇退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颈椎
  • 2篇颈椎动态稳定...
  • 2篇颈椎间盘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警湖南总队...
  • 1篇广元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丰干均
  • 4篇刘立岷
  • 4篇周春光
  • 4篇宋跃明
  • 4篇刘浩
  • 3篇杨曦
  • 3篇梁涛
  • 3篇汪雷
  • 3篇赵献峰
  • 3篇王林楠
  • 2篇龚全
  • 2篇曾建成
  • 1篇朴杰
  • 1篇黄林
  • 1篇周忠杰
  • 1篇孔清泉
  • 1篇乔俊
  • 1篇陈天健
  • 1篇石锐
  • 1篇黄富国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2018年
目的探讨使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置入术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6月,应用DCI置入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随访评价生活质量、颈脊髓功能情况。术后随访观察颈椎整体活动度、DCI手术节段、相邻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假体下沉、移位、手术节段异位骨化等情况。结果 25例患者随访时间68~78个月,平均72.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在随访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维持。DCI置入节段活动度在术后2年内得到较好保持,但末次随访时明显下降(P<0.05);C2–7活动度及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与术前及术后各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2年内维持良好,然而末次随访时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44.0%(11个)的DCI假体出现了下沉,36.0%(9例)出现置入节段异位骨化。结论应用DCI置入术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满意,但手术节段活动度丢失明显,假体下沉和手术节段的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存在神经症状复发和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不能作为单节段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术方式。
王林楠汪雷宋跃明刘立岷杨曦丰干均周春光
关键词:颈椎颈椎动态稳定器异位骨化
脊索细胞促进髓核软骨样细胞增殖及表型维持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分离纯化兔髓核中的细胞成分,观察脊索细胞形态及对软骨样细胞增殖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6只4周龄新西兰兔胸腰段脊柱,获取髓核,0.2%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脊索细胞及软骨样细胞。实验分为单纯软骨样细胞培养组(A组)及脊索细胞、软骨样细胞(1∶1)共培养组(B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生长情况,测定两组原代及传代细胞成活率,MTT法测定两组第2代细胞增殖曲线,并以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两组原代及传代细胞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纯化脊索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细胞培养观察,原代脊索细胞直径10~15μm,胞浆内富含大小不等的囊泡;原代软骨样细胞直径4~6μm,胞浆内无囊泡。各代细胞成活率A组为89.0%~95.3%,B组为91.3%~96.3%,各代细胞成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培养3~4d进入对数生长期,B组细胞培养2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4d后,B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代以内细胞表达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B组细胞表型维持至5代。结论脊索细胞能促进髓核软骨样细胞的增殖及表型维持;脊索细胞可能在防止椎间盘退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赵献峰刘浩丰干均邓力李秀群梁涛
关键词: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细胞培养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一直被视为保守治疗失败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
王林楠汪雷宋跃明刘立岷杨曦丰干均周春光
关键词:临床疗效
慢病毒介导NEP1-40及NT-3双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将NEP1-40(Nogo extracellular peptide residues 1-40)及神经营养因子_3(neurotrophin 3,NT-3)双基因转染入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_s)内进行表达,探讨NEP1-40及NT-3双基因转染NSC_s的可行性,为NSC_s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将SD大鼠胚胎室管膜区NSC_s采用空载慢病毒载体(A组)、NEP1-40慢病毒载体(B组)、NT-3慢病毒载体(C组)及NEP1-40和NT-3慢病毒载体(D组)进行转染,以未转染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E组)。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10、15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24、48、72 h,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内荧光表达情况,确定慢病毒载体的最佳MOI和收样时间。再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NEP1-40及NT-3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和培养基中NEP1-40及NT-3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示,MOI为10时NEP1-40和NT-3基因慢病毒载体在NSC_s内转染率最高,最佳时间为转染48 h时。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B、D组NEP1-40 m 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NT-3 m 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和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慢病毒载体可将NEP1-40及NT-3双基因成功转染入NSC_s内,在NSC_s内稳定表达,且两种目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无相互拮抗或促进作用。
王林楠汪雷宋跃明刘立岷杨曦丰干均周春光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NEP1-40神经营养因子3慢病毒载体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6月,应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单节段或双节段内固定治疗Denis分类不稳定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3例,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7.3岁。骨折部位:T129例,L122例,L26例,T12合并L1、L51例,T12、L12例,L1、L23例。骨折Denis分类:A型21例,B型18例,E型4例。31例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3例。经胸入路12例,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25例,经腹膜后入路6例;16例行单节段固定,27例行双节段固定。均采用Antares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固定平均手术时间为150±70min,出血量平均428±85ml;双节段固定平均手术时间为260±78min,出血量平均830±126ml。胸腔引流时间3~5d,平均3.1d。伤口均一期愈合,3例合并肺部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单节段组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5.2°±3.3°(2.1°~10.4°),平均矫正率为(63.9±1.4)%。双节段组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9°±2.0°(2.5°~11.2°),平均矫正率为(66.2±2.2)%。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6.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16例患者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改善。结论:前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彻底,使用Antares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牢靠。
梁涛刘浩龚全丰干均石锐赵献峰曾建成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入路内固定
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尤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陈天健丰干均乔俊朴杰陆纯华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
63例芦山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伤情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4·20”芦山地震收治的脊柱骨折伤员伤情及临床特点,总结救治经验,为地震灾害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脊柱骨折伤员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人群分布、致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多发伤及诊治情况的有关数据。结果本次收治的地震伤员中,中青年(17~50岁)共50例,占收治脊柱骨折伤员比例为79%,其中男伤员(33例,52%)多于女伤员(17例,27%)。高处坠落伤(32例,51%)及摔伤(16例,25%)为主要致伤原因。脊柱骨折多发于胸腰椎(T11~L2,41例,65%),主要骨折类型为爆裂骨折(26例,41%)和压缩骨折(16例,25%)。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8例,E级44例。脊柱骨折手术治疗36例。随访(34.0±2.6)d,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1例,C级6例,D级5例,E级49例。结论与汶川地震伤员比较,芦山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伤情特点是男性中青年多、以高处坠落伤为主、累及胸腰椎和爆裂骨折多、神经损伤较轻、多发伤较少,通过积极治疗,可早期有效地完成对地震脊柱骨折伤员的抢救,为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打好基础。
安永刚刘浩裴福兴屠重棋黄富国刘立岷龚全李涛曾建成孔清泉马立泰周春光周忠杰丰干均王贝宇宋跃明王天兵
关键词:脊柱骨折地震
髓核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受损椎间盘退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移植兔骨髓基质细胞(MSC)和髓核细胞(NPC)对受损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获取并扩增NPC及MSC。2岁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盐水注射组3只,MSC移植组6只,NPC移植组6只,L3/4、L4/5、L5/6椎间盘进行髓核穿刺抽吸后,分组注入盐水、MSC和NPC。未处理的L2/3、L6/7、L7/S1椎间盘作为对照组采集数据。术前及术后4、6、8周,相同条件下摄取腰椎侧位X光片,运用I mage-pro plus6.0测量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计算%DHI;Merge eFil m Workstation测量MRI T2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并进行标准化(ST2WI),计算%ST2WI。结果两细胞移植组较之盐水组均能够有效的抑制损伤椎间盘进行性的高度丢失、骨性终板破坏、骨赘形成、细胞外基质丧失等。NPC组第6周%DHI为(74.31±2.59)%,第8周为(79.29±2.5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8周时NPC组椎间盘高度恢复;且第8周时NPC组与MSC组的%DHI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2WI数据显示第8周时NPC组T2信号强度高于MSC组〔(70.63±7.60)%vs(54.32±7.92)%,P<0.05〕,提示NPC组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能超过MSC组。结论NP及MSC两种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避免椎间盘损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的退变过程。8周后NPC组较MSC组显示出更强的基质合成能力,椎间盘高度及含水量出现恢复的迹象。提示外源性NPC能够良好的适应受体椎间盘环境,并发挥相应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功能。
赵献峰刘浩丰干均梁涛陈宪黄林
关键词:椎间盘细胞移植髓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