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善伟

作品数:87 被引量:3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8篇干细胞
  • 27篇肌营养不良
  • 21篇细胞
  • 21篇骨髓
  • 20篇肌营养不良症
  • 20篇间充质干细胞
  • 20篇不良症
  • 18篇充质干细胞
  • 17篇骨髓间充质
  • 16篇骨髓间充质干...
  • 15篇基因
  • 14篇MDX鼠
  • 13篇蛋白
  • 12篇分化
  • 11篇突变
  • 11篇人骨髓
  • 10篇假肥大型
  • 10篇假肥大型肌营...
  • 9篇肌萎缩
  • 9篇假肥大型肌营...

机构

  • 6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6篇中山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国残疾人联...
  • 4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州血液中心
  • 2篇空军航空医学...
  • 2篇惠州市人民医...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85篇冯善伟
  • 69篇张成
  • 24篇姚晓黎
  • 22篇柳太云
  • 20篇卢锡林
  • 18篇于美娟
  • 13篇操基清
  • 12篇熊符
  • 11篇杨娟
  • 10篇李亚勤
  • 9篇利婧
  • 9篇陈松林
  • 9篇李才明
  • 8篇张为西
  • 8篇张雅妮
  • 8篇曾缨
  • 8篇梁颖茵
  • 8篇王淑辉
  • 8篇陈菲
  • 8篇宋新明

传媒

  • 6篇第一军医大学...
  • 6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残疾人研究
  • 4篇第六届广东省...
  • 2篇国外医学(神...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3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1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体外分离并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C57BL/6小鼠BMSCs,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情况并观察其多项分化潜能。结果使用该方法纯化扩增的BMSCs形态均一,生长良好,表达CD29、CD44和Sca-1,不表达CD11b、CD45和CD34,并具有成骨成脂潜能。结论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的分离培养出小鼠BMSCs。
于美娟张雅妮冯善伟熊符张成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鼠细胞培养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及携带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2008年
目的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及携带者的dystrophin基因致病突变类型,为防止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再发提供信息。方法利用多重引物连接依赖式扩增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临床研究发现的2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DMD基因突变。结果缺失突变10例,重复突变1例,终止密码子突变4例,5例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通过致病突变的检测可以为防止患者家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再发提供优生优育指导。
申本昌苏全喜冯善伟梁颖茵张成
关键词:点突变携带者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比较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患者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其肌肉再生、抗肌萎缩蛋白表达和运动功能的改变;以及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基因分析和肌肉活检及抗肌萎缩蛋白检测确诊的、已丧失行走能力的DMD患儿,经HLA配型,在脐血库中寻找到一个全相合的脐血供体。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兔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后进行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和骁悉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reaction,GVHD)。同时定期检测原发病的生化指标如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造血重建的植入证据(血型转变、肌肉和血液系统的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缺陷基因是否纠正、新生肌肉是否出现、肌肉中抗肌萎缩蛋白是否表达和运动功能是否改善。结果(1)中性粒细胞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5天(+15天)达到0.5×109/L,白细胞在+25天达正常水平;血小板于+22天达到20×109/L;血红蛋白维持于85~100g/L。术后140天骨髓穿刺提示三系生长旺盛;(2)移植后140天血型转为供体AB型。至今没有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3)术后18天、30天、43天、55天、74天、233天患者外周血DNA和术后140天、183天、235天骨髓细胞DNA经PCRSTR检测为供者独立植入;(4)患儿术后60天取外周血做基因分析,显示19号缺失的外显子得到完全纠正,患儿转变为正常基因型;(5)患儿在移植后75天的肌肉活检可见新生肌管形成,抗肌萎缩蛋白免疫组化呈弱阳性,少数为强阳性反应,DNA分析:供者基因DNA占1%~13%;移植后126天抗肌萎缩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阳性的肌纤维明显增多,供者基因DNA上升至2.5%~25%;(6)患儿血清CK从移植治疗前的5735U/L降至274U/L;(7)术后100天体检发现患儿肌力略有改善,肢端温暖。结论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MD,可在移植后短期内重建造血�
张成冯慧宇黄绍良方建培肖露露姚晓黎陈纯叶欣曾缨卢锡林文剑明张为西李中冯善伟徐宏贵黄科周敦华陈维谢有梅席静张萌黎阳刘颖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抗肌萎缩蛋白造血功能
1053例中国DMD/BMD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目的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为等位基因病,DMD基因是导...
杨娟李少英刘焯霖李亚勤操基清冯善伟王艳云詹益鑫喻长顺陈菲利婧孙筱放张成
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Fas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临床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在一个家族中多人甚至全部发病,而且发病的部位、原因、症状基本一致,这表明基因在该种病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的:分析家族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内Fas凋亡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家族性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1例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新鲜尸体椎间盘的软骨终板和髓核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家族性椎间盘突出与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终板内Fas基因的表达均高于新鲜尸体椎间盘终板内Fas基因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家族性椎间盘突出与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终板内Fas基因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家族性椎间盘突出患者髓核内Fas基因表达与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新鲜尸体髓核内Fas基因表达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家族性椎间盘终板中Fas基因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继发性的,可以通过阻止终板退变来达到阻止椎间盘退变的目的。
吕浩然杨进顺黄彦赵玉冯善伟
关键词:椎间盘椎间盘移位CD9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部分修补mdx鼠膈肌肌膜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移植mdx鼠后是否能修补膈肌肌膜。方法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hBM-MSC,将1×107个干细胞(0.3mL)经尾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mdx鼠(8~10周龄)体内。于移植后2、4、8、12、16、20及24周处死mdx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膈肌的病理变化、BrdU阳性细胞核数及人细胞核(Hu)与人抗肌萎缩蛋白(Dys)的表达,RT-PCR检测人Dys 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mdx鼠膈肌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较未移植mdx鼠显著减少(P<0.05)。移植后2周膈肌可检测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核,8周后膈肌的BrdU阳性细胞核数逐渐增加。移植后2周膈肌检测到少量人特异性抗核(anti-Hu)抗体阳性细胞核,4周后在膈肌肌膜可见少量人特异性Dys阳性细胞,8周后有Dys mRNA的表达;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anti-Hu抗体阳性细胞核数和Dys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Dys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hBM-MSCs可在mdx鼠膈肌分化为肌细胞,能减轻膈肌的病理,部分修补膈肌肌膜。
柳太云张成代宏李玫冯善伟李才明张亚妮
关键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膈肌
参芪扶正注射液诱导成人间质干细胞治疗脑梗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诱导成人间质干细胞(hMSCs)在脑梗塞大鼠脑内的分化及其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大鼠,将在体外扩增的hMSCs经参芪液诱导0.5h后注入模型大鼠脑内,观察h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及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hMSCs移植排斥反应低,可在大鼠脑内存活6周以上;移植前后脑梗塞面积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表明hMSCs在大鼠脑内表达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模型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触觉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参芪液可诱导hMSCs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hMSCs有可能成为治疗脑梗塞的理想的种子细胞。
姚晓黎张成卢锡林冯善伟邓宇斌刘祖国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间质干细胞脑梗塞
瓜氨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随访的探讨
目的 成人起病的Ⅱ型瓜氨酸血症(adult-onsettype Ⅱ citrullinemia,CTLN2)和Citrin缺陷引起的新生几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李亚勤张成杨娟李洵桦孙毅明冯善伟操基清詹益鑫王艳云利婧陈菲郑民缨
^3H-Td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代谢的量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3H-Td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以确定安全的3H标记剂量。方法: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瓶加入不同浓度的3H-TdR,描绘各细胞生长曲线,用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有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166、CD44、CD45的变化,观察对干细胞SOD、MDA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以4μCi/2ml浓度的3H-TdR标记干细胞时干细胞生长受到抑制,3μCi/2ml以上的浓度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凋亡,流式细胞仪发现高浓度的核素能使干细胞被阻滞在S期及G2-M期,而且其细胞内的SOD下降及MDA升高,上述变化都有随核素剂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用1μCi/2ml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其增殖能力不受影响。结论:较高浓度的3H-TdR对干细胞的培养、示踪有影响,而1μCi/2ml的3H-TdR进行示踪研究是安全的。
李经伦吕英姿何晓英冯善伟张成
关键词:3H-TDRMSCS细胞表面标志物
人微小抗肌萎缩蛋白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基因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构建人微小抗肌萎缩蛋白基因(microdystrophi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研究其体外表达情况。方法限制性酶切PBSK-MICRO质粒的微小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的NotI位点内,克隆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icro dystrophin。通过酶切和测序对质粒进行鉴定。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入rMSCs中,经过G418筛选后,用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表达产物。结果pcDNA3.1(+)/micro dystrophin经过NotI、Hind III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插入片断正确。提取转染重组质粒rMSCs的总RNA,进行RT-PCR可见mRNA的转录;对G418筛选后rMSCs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细胞内亮丽的红色荧光,说明转染后的rMSCs有微小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microdystroph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入rMSCs内有微小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体外修饰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DMD奠定了基础。
王淑辉张成陈松林于美娟张雅妮李美山熊符尚延昌冯善伟申本昌
关键词:真核表达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