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腔电切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护理
- 2004年
- 姜友春刘曼华鲁晓燕
- 关键词:宫腔电切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护理
- 缩短产时放置IUD产后恶露时间的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研究产后及时清除脱落宫腔的肥厚蜕膜对产后即时放置IUD的影响。方法:健康产妇胎盘娩出后,随机分为清除蜕膜组和未清除脱膜组并放置宫内节育器。选择同期、同等条件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宫腔感染、IUD脱落情况及非意愿妊娠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产时放置IUD不增加宫腔感染;IUD脱落率与放置正确与否及宫腔大小有关;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产后及时清除脱落宫腔肥厚蜕膜可以缩短恶露时间,对IPPI具有推动作用。
- 刘曼华程英黄丽娟耿淑平王心梅胡忠圣
- 关键词:宫内避孕器铜蜕膜
- C-myc、nm23-H1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C- myc、nm2 3- H1两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 4 0例、宫颈上皮内瘤形成 (CIN) 10例及正常宫颈 2 0例组织标本中 C- myc和 nm2 3- H1蛋白表达 ,采用统计学χ2 检验方法 ,分析这 2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 :(1) C- myc蛋白表达率 :宫颈癌组织为 4 0 .0 0 % ,正常宫颈组织为 10 .0 0 % ,CIN为 2 0 .0 0 % ,表达与病理分类有关 ,腺癌表达率高于鳞癌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过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相关 (P<0 .0 5 ) ;(2 )宫颈癌 nm 2 3- H1蛋白表达率为 4 0 .0 0 % ,宫颈炎组织表达率为5 .0 0 % ,不典型增生组织未见阳性表达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腺癌表达率为 83.33%高于鳞癌 32 .35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3) 2种基因蛋白表达的比较 :C- myc、nm2 3- H12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C- m yc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nm2 3- H1表达在宫颈腺癌早期呈高表达 ,可能为机体抑制肿瘤转移的防御性反应。
- 苏玲娣刘曼华程英季小华陶潜
- 关键词:宫颈癌C-MYCNM23-H1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VCAM-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 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在P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了 32例PIH患者及 38例正常妊娠晚期胎盘组织中VCAM 1的表达。结果 :VCAM 1主要表达在胎盘滋养叶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PIH患者胎盘滋养叶细胞表达率为18 75 % ,低于正常妊娠晚期的 6 3 16 %。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率为 4 3 75 % ,高于正常妊娠晚期的 2 6 32 %。结论 :PIH患者胎盘滋养层细胞缺乏VCAM的表达可能与PIH发生发展有关。
- 蔡烟岫苏玲娣刘曼华滕晓东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管内皮细胞VCAM-1
- C-erbB-2、p53、nm23、c-myc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1年
- 刘曼华冯一中
- 关键词:宫颈癌C-ERBB-2P53NM23C-MYC
- 子宫肌瘤患者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子宫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肌瘤发生的关系。方法(1)对子宫肌瘤需手术患者30例采用保留双侧子宫动脉的大部分子宫切除成形手术方式,同期进行30例常规全子宫切除、30例子宫次全切除作为对照,3组手术前及手术后3、6及12个月性激素测定。(2)对30例子宫切除标本,取肌瘤组织、瘤体周边组织、正常肌层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果两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开始出现内分泌改变,12个月后出现明显改变(P<0.05);肌瘤组织ER和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肌层组织及正常肌层组织(P<0.01和P<0.05),瘤旁肌层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肌层组织(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子宫肌瘤旁肌层组织残留与子宫肌瘤复发有一定关系,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子宫动脉是卵巢的主要血液来源,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 陶潜刘曼华程英管卫群郑艳丽杨其昌
- 关键词:子宫肌瘤卵巢功能孕激素受体
- 胎儿血流速度波形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参数研究
- 1998年
- 对500例孕妇分别在妊娠34W~36W^(+6)、37W后及分娩前1~2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肾动脉的血流速度波形,检测各动脉的收缩峰值与舒张峰值的比值、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作血气分析228例,同时作胎心监测。根据围产儿预后指标分为二组,二组胎儿血流速度波形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血流速度波形与胎心监测对照显示了胎儿血流速度波形改变早于胎心变化,改变程度与脐动脉血气分析呈相关性。
- 刘曼华史锦云管卫群高勇陶潜程瑛姜小刚
- 关键词:胎儿血气分析
- 流产后不孕和反复自然流产80例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对流产后不孕、反复自然流产妇女 80例采用 ELISA法半定量测定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 ( ACL )。结果人工流产组 5 0例血清中 ACL阳性 19例 ( 3 8.0 % ) ,反复自然流产组 3 0例血清中 ACL阳性 12例 ( 4 0 .0 % ) ,与原发性不孕组 3 0例血清中 ACL阳性3例 ( 10 .0 % )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 P<0 .0 1)。
- 鲁晓燕刘曼华徐邦生吴坚佘耀南
-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人工流产反复自然流产不孕症
-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 (E2 )、孕激素 (P)、促卵泡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垂体生乳素 (PRL)及雄激素 (T)水平 ,健康育龄妇女 3 0名作为对照。结果 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P <0 .0 1,P <0 .0 5) ,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 。
- 刘曼华程英管卫群陶潜郑艳莉杨其昌
-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缩短产时放环恶露时间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产后及时清除宫腔的肥厚蜕膜对恶露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 70 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组 ,分别选产时胎盘娩出后 ,清除宫腔肥厚蜕膜放置 IUD组和不清除宫腔肥厚蜕脱放置 IU D组 ,对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宫腔感染、环脱落情况及非意愿妊娠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产时放环不增加宫腔感染 ;环脱落率和放置正确与否及宫腔大小有关 ;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 :产后及时清除宫腔肥厚的蜕膜可以缩短恶露时间 ,对
- 刘曼华程英黄丽娟耿淑平王心梅胡忠圣
-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铜质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