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红艳

作品数:48 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甲状腺
  • 11篇GRAVES...
  • 9篇综合征
  • 8篇多态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多态性
  • 7篇细胞
  • 7篇基因
  • 7篇甲状腺功能
  • 6篇亢进
  • 5篇启动子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病
  • 4篇血管病变
  • 4篇原发性
  • 4篇乳腺

机构

  • 45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内分泌...

作者

  • 48篇卫红艳
  • 33篇邱明才
  • 13篇汤绍芳
  • 10篇张鹏
  • 8篇朱梅
  • 6篇崔瑾
  • 6篇贾红蔚
  • 5篇何庆
  • 5篇郑方遒
  • 5篇马中书
  • 5篇高志红
  • 4篇李梅
  • 4篇戴晨琳
  • 3篇刘维
  • 3篇翟琼莉
  • 3篇任留梅
  • 3篇刘萍
  • 3篇苏文凌
  • 3篇张鑫
  • 3篇袁园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内分泌代...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辽宁实用糖尿...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成骨样细胞MG-63与乳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I、T47D与人成骨样细胞系MG-63,分别留取不含血清的MDAMB-23 1、T47D及MG-63细胞上清,探讨二者在细胞...
卫红艳任留梅翟琼莉邱明才
文献传递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不同剂量50%葡萄糖注射液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50%葡萄糖注射液是否能够替代无水葡萄糖粉用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选取60例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受试者进行标准OGTT,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20ml/支)7支或7.5支,...
崔瑾卫红艳邱明才
文献传递
天津地区居民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以天津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睡眠障碍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于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地区城市及农村18~90岁居民共2565人进行入户调查,...
王卓群朱梅卫红艳张鹏吴宪明边波于雪芳孙跃民
关键词:睡眠障碍高血压
甲状腺功能亢进对骨代谢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探讨甲亢性骨病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择甲亢患者116例,按BMD测定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61例,骨密度减低组39例,骨质疏松组16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AL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以及24小时尿钙、磷、镁,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甲亢骨量正常组血FT4、ALP、尿镁显著低于骨量减低组及骨质疏松组,而血镁显著高于骨量减低组及骨质疏松组(P<0.05),女性患者所测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FT4、ALP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血镁与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尿镁与FT3、尿钙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甲亢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在治疗甲亢的同时,应积极防治甲亢性骨病的发生。
袁园卫红艳刘萍邱明才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
IL-6启动子572C/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下肢血管病变(VDLE)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为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发病基础,是导致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VDLE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血清中的炎症...
汤绍芳卫红艳张鹏高志红邱明才
应用环孢菌素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一例
2006年
患者男,16岁。主因“口干、多饮多尿1年”于2005年7月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9月因多饮多尿,尿量7000—10000ml/d第一次住院。经禁水加压试验及相关化验诊断为“特发性中枢尿崩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减”给予弥凝、左旋甲状腺素等治疗,病情一度好转,4个月前自行停用弥凝,仅服用左旋甲状腺素50μg/d至今。入院时食欲不振,便秘,晨起感恶心无呕吐。尿量约2000ml/d,夜尿2—3次,尿量1000ml左右。既往体健,无颅脑外伤史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史,无类似疾病家族史。查体:血压90/60mmHg,身高151cm,体重32.5kg。发育不良,营养较差。眉毛稀疏,无胡须、腋毛及阴毛。睾丸发育差,阴茎短小,余均阴性。
王朝迅权金星卫红艳邱明才
关键词:中枢性尿崩症特发性环孢菌素A左旋甲状腺素多饮多尿自身免疫
泼尼松治疗格雷夫斯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房颤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了解泼尼松治疗格雷夫斯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分为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 (10例 ,男 2例 ,女 8例 )和泼尼松治疗组 (14例 ,男 3例 ,女 11例 )。治疗方案 :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采用他巴唑 15~ 30mg/d ,心得安 15~ 30mg/d ,而泼尼松治疗组药物为泼尼松 30mg/d ,他巴唑 15~ 30mg/d ,心得安 15~ 30mg/d。比较二组患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结果泼尼松治疗组 14例患者有 12例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 ,平均转复时间为 3 8(3 8± 2 6 )个月 ,缓解率达86 %。而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 10例患者有 4例心律转复 ,缓解率为 4 0 % ,平均转复时间 2 8(2 8±1 0 )个月 ,泼尼松治疗组的转复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 (P <0 0 5 )。
卫红艳李梅邱明才
关键词:泼尼松格雷夫斯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房颤动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为MS不同组分患者防治NAFLD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MS组分之一及以上的患者344例,将患者按照是否符合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同时,又按照MS组分数目进行分组,满足其中1项组分为组1,满足2项组分为组2,满足3项组分为组3,全部满足为组4。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和24 h微量清蛋白尿(MAU)。患者均行上腹部肝脏超声检查,判定是否患有NAFLD。结果两组性别、年龄、FPG及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SUA、MAU、NAFLD患病率均高于非MS组,HDL-C低于非MS组(P<0.05)。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多,BMI、SBP、DBP、TG、SUA、NAFLD患病率逐渐增高,HDL-C水平逐渐下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和TG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BMI、TG和MS组分数目与NAFLD关系密切,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NAFLD高危人群。
冯晓路马中书卫红艳崔瑾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
巴特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总结巴特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11月至2010年5月的6例巴特综合征病例。结果6例患者发病年龄13—35岁,男女比例为5:1。临床上以乏力(6/6)、发作性四肢软瘫(1/6)、肢体麻木(5/6)、手足搐搦(4/6)等为主要表现;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出现持续性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6/6),有血浆肾素活性(6/6)、血管紧张素Ⅱ(6/6)及醛固酮(2/6)升高;三角肌活检病理:肌纤维肿胀变性坏死、肌细胞纤维化和肌横纹消失,多种免疫复合物沿肌膜沉积;肾穿刺病理:肾小球旁器增生(5/6)和肾脏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补钾及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巴特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包括乏力、肢体麻木抽搐、正常血压、低血钾性碱中毒及高肾素活性。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可明确诊断。不排除免疫因素参与本疾病过程。
殷方美郑方遒张鑫吴梅筠卫红艳马中书卢飚邱明才
关键词:巴特综合征活组织检查抗原抗体复合物
Graves病甲亢肝损害与免疫因素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Graves病甲亢肝功能损害与免疫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Graves病患者160例,其中Graves病合并肝损害患者86例(A组),Graves病无肝损害患者74例(B组),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比较两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TSH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刺激抗体(TSI)、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球蛋白(GLO)及血沉(ESR)。结果:A组FT3、FT4、TGAb、TMAb、TRAb、TSI、IgG、IgA、CIC、GLO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IgM、ES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raves病甲亢肝损害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任留梅刘萍卫红艳邱明才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肝损害免疫因素甲状腺激素水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