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维东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文学
  • 7篇文学研究
  • 4篇延安文学
  • 3篇代文
  • 3篇新世纪文学
  • 3篇学科独立性
  • 3篇学史
  • 3篇日常生活审美...
  • 3篇文化研究
  • 3篇文学史
  • 2篇新世纪文学研...
  • 2篇学科
  • 2篇学科规范
  • 2篇延安文学研究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突击
  • 2篇文化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2篇解放区文学

机构

  • 12篇西华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邢台学院

作者

  • 17篇周维东
  • 2篇张健
  • 1篇徐立新
  • 1篇柯晓兰
  • 1篇邱月

传媒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世纪文学研究:如何面对“文学性”?被引量:2
2007年
新世纪,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化研究”的盛行,“文学性”成为文学研究者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学性”是什么?文学研究如何保持“文学性”?对于部分文学研究者来说成为保卫文学生命力和文学学科独立性的生死攸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文学性”探讨会在新世纪长盛不衰的原因。“文学性”话题的出现是文学研究界针对新世纪文学及文学研究姿态转变的一次反思,对于保持文学研究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文学性”背后表现出的话题发起者对于文学生命及文学研究独立性的过分焦虑,也使“文学性”话题存在着有可能步人非理性或庸俗化的危险,“文学性”需要在焦虑的狂热之后冷静地思索问题所指及如何面对。
周维东
关键词:文学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学科独立性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研究:如何面对“文学性”被引量:6
2007年
新世纪,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化研究”的盛行,“文学性”成为文学研究者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学性”是什么?文学研究如何保持“文学性”?对于部分文学研究者来说成为保卫文学生命力和文学学科独立性的生死攸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文学性”探讨会在新世纪长盛不衰的原因。“文学性”话题的出现是文学研究界针对新世纪文学及文学研究姿态转变的一次反思,对于保持文学研究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文学性”背后表现出的话题发起者对于文学生命及文学研究独立性的过分焦虑,也使“文学性”话题存在着有可能步入非理性或庸俗化的危险,“文学性”需要在焦虑的狂热之后冷静地思索问题所指及如何面对。
周维东
关键词:文学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学科独立性新世纪文学
延安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深化的可能被引量:6
2005年
延安文学,即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各苏区、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生的文学活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学上接'五四'新文学,下启建国后的共和国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起到重要的承接作用。而且,延安文学形成的文学体制、文学话语和审美传统直接沿袭到建国后,亦至当下的文化形态当中,
周维东
关键词:延安文学文学体制解放区文学新文学史审美传统新中国文学
政治的底层与生命的底层——谈抗战文学对“底层写作”的启示
2008年
"底层写作"对于政治性"底层"的过度关注,为其开拓了艺术的空间,也使其存在着难以持续的潜在问题。所以,在坚持"底层精神"的前提下,"底层写作"应当汲取"左翼文学"的缺陷教训,将"政治的底层"内化为知识分子"生命的底层"。在这方面,抗战文学具有丰富的启示。
周维东柯晓兰
关键词:底层写作抗战文学
“突击文化”与延安文学引论被引量:7
2008年
"突击文化"是作者在抗日革命根据地社会"突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文化概念,它反映出抗日革命根据地社会日常生活军事化特征、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焦虑"心态以及普遍的"突围"心理。从"突击文化"研究延安文学,它为我们提供了抗日革命根据地认识文学的特定"眼光",进而可以管窥到延安文学发展的自身体系;再者,作家对"突击文化"的认同的曲折性,可以让我们看到延安文学的内在丰富性,以及一些不曾发现的新特征。"突击文化"对延安文学的影响在延安文学的整体"突击"特征中可以得到印证。
周维东
关键词:突击延安文学
“突击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对延安文学研究的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突击文化"是对延安文学发生语境的一种概括。它集中反映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社会日常生活的军事化色彩、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焦虑"心态,以及潜在的"突围"心理。从"突击文化"的角度研究延安文学,能够使延安文学研究从"政治"的视野步入更深入的"文化"空间,进而丰富我们对延安文学内在复杂性的认识。通过"突击文化",我们可以更新对于延安文学的认识结构。
张健周维东
关键词:延安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的意义和内在复杂性——从李怡、肖伟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的巴蜀视野》说开去
2007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周维东徐立新
关键词:巴蜀文化区域文化
焦虑与突围——新诗在电子传媒时代如何生存
2006年
于坚关于“诗歌上电视”在网络上发表言辞激烈的看法使新诗的读法问题再一次受到关注。相较于此前新诗读法的讨论,这次对新诗读法问题的关注有着新的特点:一,新诗的读法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和技巧的推广,面临现代传播手段介入新诗阅读的新际遇;二,讨论的参与者打破以前为求新诗生存的同心协力,新诗工作者内部出现理论分歧。在这些新特点背后,本次关于新诗读法的论争揭示出新诗在电子传媒时代如何求存发展的思路问题。
周维东
关键词:朗诵电子传媒时代
“全球化”语境与地域文学史建构——“重庆文学史”建构中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
2008年
本文就"重庆文学史"的学术支点问题谈"全球化"语境与地域文学史建构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就此关系探讨"全球化"语境下20世纪中国地域文学在建"史"上可能出现的现实难题。
周维东邱秋
关键词:地域文学
“文学性”:理论的风险与具体的问题
2007年
周维东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研究学科独立性新世纪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