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晓兰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影
  • 1篇底层写作
  • 1篇电影改编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宣传
  • 1篇性意识
  • 1篇再创造
  • 1篇早期电影
  • 1篇身份
  • 1篇身份焦虑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意识
  • 1篇妻妾
  • 1篇妻妾成群
  • 1篇王海鸰
  • 1篇围城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冲突
  • 1篇文化分析
  • 1篇文学

机构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柯晓兰
  • 1篇张曼娜
  • 1篇周维东
  • 1篇刘玉平
  • 1篇朱小波

传媒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政治的底层与生命的底层——谈抗战文学对“底层写作”的启示
2008年
"底层写作"对于政治性"底层"的过度关注,为其开拓了艺术的空间,也使其存在着难以持续的潜在问题。所以,在坚持"底层精神"的前提下,"底层写作"应当汲取"左翼文学"的缺陷教训,将"政治的底层"内化为知识分子"生命的底层"。在这方面,抗战文学具有丰富的启示。
周维东柯晓兰
关键词:底层写作抗战文学
无奈的围城——王海鸰婚姻三部曲里“夫贵妻荣”和“门当户对”
2010年
被称为"当代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在她的"婚姻三部曲"写出了当代女性在婚姻中遭受挫折和痛苦,作家站在女性的立场,对当代婚姻中所残存的"夫荣妻贵"与"门当户对"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爱情至上的今天,王海鸰明确表明"爱情不是婚姻的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下婚恋小说的反写,而正是这种"反写"为女性如何成为婚姻的舵手指明了道路,本文主要从王海鸰"婚姻三部曲"入手,探讨女性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原因,发掘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张曼娜柯晓兰朱小波
关键词:女性意识门当户对
电影改编:如何在“镣铐”中“舞蹈”——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妻妾成群》的改编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及其文学蓝本《妻妾成群》为例,比较分析了文学被改编成电影之后的文本差异和接受差异,并对改编型电影应该如何忠实原著又突破原著,实现艺术的再创造进行了探究。
柯晓兰
关键词:再创造
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参与式新闻
2009年
参与式新闻是新媒体的直接产物。推行参与式新闻要求构筑新闻宣传网络,创新新闻宣传方式,拓宽新闻宣传渠道,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柯晓兰
关键词:和谐校园新闻宣传参与式新闻
李安早期电影的文化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在书写中西文化冲突的同时,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也对美国文化进行了客观审视,让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有了更多、更直观的了解。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窥见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在东西方文化相遇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对话"的依据,有助于在"跨文化"语境中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参与新一轮的文化对话与交流。
柯晓兰刘玉平
关键词:《喜宴》《饮食男女》文化冲突身份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