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长圣

作品数:155 被引量:1,212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2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4篇动脉
  • 59篇血管
  • 39篇造影
  • 39篇成像
  • 36篇血管造影
  • 33篇冠状
  • 33篇冠状动脉
  • 32篇血管成像
  • 31篇血管造影术
  • 31篇造影术
  • 28篇双能量
  • 27篇动脉成像
  • 25篇X线
  • 24篇X线计算
  • 24篇X线计算机
  • 23篇冠状动脉成像
  • 20篇体层摄影
  • 19篇体层摄影术
  • 14篇肺栓塞
  • 12篇灌注

机构

  • 136篇南京军区南京...
  • 15篇南京大学
  • 11篇徐州医学院
  • 8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解放军第一七...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句容市人民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海安县中医院
  • 1篇海安县人民医...
  • 1篇丹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52篇周长圣
  • 111篇卢光明
  • 91篇张龙江
  • 50篇赵艳娥
  • 34篇罗松
  • 34篇黄伟
  • 33篇郑玲
  • 18篇李林
  • 17篇顾海峰
  • 15篇柴学
  • 14篇蔡军
  • 11篇程晓青
  • 9篇梁泉
  • 9篇路莉
  • 8篇刘泗岩
  • 8篇彭晋
  • 8篇陈谦
  • 7篇张宗军
  • 6篇唐春香
  • 6篇陈鹏

传媒

  • 21篇放射学实践
  • 2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9篇临床放射学杂...
  • 14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医疗卫生装备
  • 5篇国际医学放射...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肾脏病与透析...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第三届放射青...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21篇2014
  • 7篇2013
  • 16篇2012
  • 22篇2011
  • 15篇2010
  • 33篇2009
  • 15篇2008
  • 1篇2007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鉴别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和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全脑CT灌注(WB-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从血管解剖形态和脑血流动力学方面鉴别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和损伤造成的缺血并发症。方法前瞻性搜集动脉瘤破裂行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或怀疑有缺血并发症的58例患者,行动态容积CT扫描,并重组WB-CTP和CTA。CTA被用来对比血管痉挛及损伤的解剖学不同。WB-PCT定量评估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对比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WB-CTP与CTA证实痉挛导致的缺血并发症15例,其中局限性痉挛9例,广泛性痉挛6例;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15例。CTA可通过病变发生部位、远端血管改变及随访进行鉴别。此外,广泛性痉挛多个供血区出现灌注异常,易与血管损伤鉴别。局限性痉挛与血管损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前期及失代偿期,母血管或分支血管闭塞及不明原因或伪影干扰的血管损伤可能更易造成失代偿期改变。结论 WB-CTP与CTA改变,结合症状出现时间及脑梗死的解剖分布能够对血管痉挛和损伤造成的缺血并发症进行鉴别。
程晓青陈谦李建瑞周长圣方晓堃黄伟卢光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灌注血管成像显微手术夹闭
双侧巨大颈动脉体瘤的诊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总结1例双侧复杂性巨大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断、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术前对1例双侧颈部巨大肿物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根据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定肿瘤为双侧CBT,并手术同期切除双侧瘤体。结果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患者出现暂时性呼吸、吞咽、发音困难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在手术治疗复杂CBT过程中,防治神经损伤是目前该疾病手术治疗中应进一步强调的主要问题之一。双侧CBT同期一次切除,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大,最好分次手术。
曹罡郭婷杨震周长圣张森林董震孟昭业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CT迷走神经
双源CT窦房结动脉的活体解剖学研究
2008年
目的利用双源CT(DSCT)活体评价窦房结动脉(SNA)的三维解剖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101例行DSCT并且具有可评价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患者资料。观察SNA的显示率及其解剖学类型,测量其直径及起点与冠状动脉开口的距离。结果SNA的显示率为95.2%(96/101)。96例患者中,DSCT检测到106支SNA,来自右冠状动脉者51支(48.1%,51/106),来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52支(49.1%,52/106),来自左室后支、右冠状窦口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各1支(0.9%,1/106)。SNA分为右SNA(n=52)、左SNA(n=45)和后SNA(n=9)。右SNA距相应右冠状窦口的距离为(16.4±9.5)mm,左SNA距回旋支开口距离为(5.5±3.5)mm,后SNA距离旋支开口约(33.7±12.8)mm;平均直径为(1.27±0.29)mm。SNA以腔静脉后型(51.5%)、腔静脉前型(26.2%)、包绕腔静脉型(22.3%)三种路径到达窦房结。结论利用DSCT可以无创性显示SNA,对了解SNA的起源、走行、终止以及解剖类型有重要价值。
张龙江卢光明陈鹏周长圣李林黄伟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D-CTA及3D-DSA影像诊断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双源CTA和DSA影像学资料,将其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以及动脉瘤特征和载瘤血管的显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1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56个。双源CTA检出49例54个动脉瘤,灵敏度为96.1%,符合率为97.4%;DSA检出49例54个动脉瘤,灵敏度为96.1%,符合率为97.9%。直径在3.1~5mm和5.1~10mm之间的动脉瘤的检出上,3D-CTA和3D-DSA相等。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上,3D-CTA和3D-DSA各有优势。
朱宗明张宗军周长圣贾传海卢光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维CT血管造影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最佳收缩和舒张期的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自动化选择与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的比较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的最佳重建期相,比较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技术与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技术所选择的最佳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方法对107例病人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多期相重建和自动化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进行分段。比较上述2种技术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影像质量。结果最佳的影像质量位于R-R间期的70%(平均评分3.11),次之为R-R间期的75%(平均评分3.06)、再之为35%(平均评分为3.03)。自动化期相选择的最佳收缩期影像的平均评分为3.05,舒张期影像质量的平均评分为3.08。2组之间总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按照15个冠状动脉节段计算,除了4段外,其余14个冠状动脉节段对于2种技术显示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影像质量位于R-R间期的70%和35%。自动化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重建技术可以获得优良的影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但仍需要结合多期相重组技术。
张龙江卢光明周长圣黄伟李林蔡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膜性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前瞻性研究
李世军郭锦洲左科汤曦张炯吴燕周长圣卢光明刘志红
多层螺旋CT腹腔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现象被引量:12
2008年
蔡军张宗军朱宗明郑玲周长圣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过程初探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一般过程。方法:以2007年度南京军区总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的检查过程为样本,结合南京军区总院关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各种研究成果,对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一般过程进行总结。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整个流程可分为扫描前准备、扫描、扫描后患者护理及图像后处理4个方面,检查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必须遵循一定的检查原则及一些注意事项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
顾海峰郑玲李林周长圣高娟梁泉张玥玥蔡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心电门控技术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A(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MMD)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MMD患者,共37条搭桥血管。术前1周内行DSCTA及DSA评估颞浅动脉,术后1周复查DSCTA随访搭桥血管通畅性;对其中11例患者的12条搭桥血管于术后3~6个月内再次行DSCT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术前以3分法(优秀、良好、差)对DSCTA显示颞浅动脉进行评分,术后以5分法对搭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分。结果术前37条颞浅动脉均通畅,DSCTA显示为优秀32条(32/37,86.49%),良好5条(5/37,13.51%)。术后1周搭桥血管平均通畅性评分为2.95±1.05,通畅率为64.86%(24/37),术后6个月平均通畅性评分(3.75±0.97)及通畅率(11/12,91.67%)均较术后1周有所提高。结论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MMD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陈谦倪玲周长圣赵艳娥黄伟
关键词:烟雾病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重建术
初步评估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研究中的价值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SPN患者经病理证实并行胸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双能量增强扫描数据传入Siemens双源CT专用"Dual-Energy"工作站,选择"Liver VNC"模式进行自动能量减影,得到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分布图像。对SPN的虚拟平扫图像CT值和常规平扫图像SPN的CT值进行比较研究;对SPN内的碘分布图像CT值与SPN的强化值(增强图像SPN的CT值-平扫图像SPN的CT值)进行比较研究;对利用碘分布图像CT值和强化值在诊断SPN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虚拟平扫图像显示SPN内钙化灶以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灶的能力;将双能量扫描模式辐射剂量与单源扫描模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SPN的虚拟平扫图像CT值和常规平扫图像的CT值以及碘分布图像CT值与强化值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1)。以20HU作为阈值,利用SPN强化值评估其良恶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5%、71.4%、58.3%;利用SPN碘分布图像CT值评估其良恶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74.2%、66.7%。虚拟平扫图像对SPN内钙化灶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的显示率为94.2%。双能量扫描模式平均辐射剂量(230.74±36.12)mGy.cm与单源扫描模式平均辐射剂量(238.14±29.12)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结论:双能量扫描技术能够一次扫描获得虚拟平扫图及碘剂分布图,不存在数据采集的位置和时间差,能够成功检出强化后SPN内的钙化灶,选择性重建SPN的虚拟平扫图像代替胸部常规平扫则可以明显减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王华斌李苏建卢光明张龙江周长圣王中秋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