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银河

作品数:20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高压症
  • 5篇细胞
  • 5篇细菌移位
  • 5篇门静脉
  • 5篇门静脉高压
  • 5篇门静脉高压症
  • 5篇静脉
  • 5篇静脉高压
  • 5篇静脉高压症
  • 4篇肝硬化
  • 3篇胆管
  • 3篇毒素血症
  • 3篇血症
  • 3篇胰腺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嘌呤
  • 3篇黏膜
  • 3篇外科
  • 3篇内毒

机构

  • 13篇温州医学院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0篇唐银河
  • 11篇余正平
  • 10篇施红旗
  • 7篇廖毅
  • 6篇郑晓风
  • 4篇张启瑜
  • 4篇俞富祥
  • 2篇刘志苏
  • 2篇宋其同
  • 1篇艾中立
  • 1篇徐克育
  • 1篇周蒙滔
  • 1篇王春友
  • 1篇郑亦胡
  • 1篇杨文军
  • 1篇曾其强
  • 1篇吴继琼
  • 1篇黄立栋
  • 1篇庄磊
  • 1篇单云峰

传媒

  • 6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中华急诊医...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中PEG4000含量监测肠黏膜屏障障碍实验研究
本研究监测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液中PEG4000含量及其细菌移位,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关系,旨在为早期急性病症肠屏障障碍引起细菌移位提供较敏感指标.
唐银河施红旗余正平廖毅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细菌移位急症救治
文献传递
血中PEG4000含量监测肠黏膜屏障障碍实验研究
2006年
唐银河施红旗余正平廖毅
关键词:大鼠血液肠黏膜屏障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肠粘膜屏障
氧自由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别嘌呤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1年
为探讨氧自由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中的作用及别嘌呤醇的保护作用 ,建立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 ,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肝硬化门脉高压组及治疗组中丙二醛 (MDA)、黄嘌呤氧化酶 (XO)以及细菌移位(BT) ,并观察肠粘膜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 40 .0 % ,脾为13.3% ,门静脉和肝均为 0 .0 %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 ,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 5 0 .0 % ,脾、肝、门静脉分别为2 0 .0 %、40 .0 %、30 .0 % ;治疗组肠系膜淋巴结、脾、肝、门静脉培养阳性率依次为 45 .1%、18.2 %、18.2 %、0 .0 % ;3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11.5 %、35 .0 %、2 0 .4% ;空肠组织中MDA含量 (μmol/L)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高于治疗组和正常组 (P <0 .0 1) ;XO含量 (U/L)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高于治疗组和正常组 (P <0 .0 1)。提示氧自由基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障碍的重要因素 ;别嘌呤醇抑制XO转化为氧自由基可以减轻肠粘膜屏障受损。
唐银河刘志苏艾中立
关键词:氧自由基肠粘膜屏障肝硬化门脉高压别嘌呤醇
大鼠门静脉高压症及梗阻性黄疸时细菌移位与黄嘌呤脱氢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及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时,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与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和门静脉缩窄组(C组),每组20只。术后第3周取肠系膜淋巴结、脾、肝组织及门静脉、腔静脉血细菌培养,测定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及肠XO,XD活性水平。结果B组及C组细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为12%,B组和C组分别为28%和54%;B组和C组空肠XO水平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组和C组门静脉压力也较对照组升高。细菌移位率与XO活性成正相关(r=0.603)。XD活性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及梗阻性黄疸时可发生细菌移位,可能与肠黏膜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强有关,肠壁XO水平活性增强引起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助于细菌移位发生。
唐银河余正平郑晓风施红旗吴继琼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门静脉高压症梗阻性黄疸细菌移位
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肝细胞支架的制备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大鼠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肝去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用胶原酶IV消化肝脏组织后经洗涤、过滤、离心等步骤分离出大鼠肝细胞,然后置于培养基内进行纯化、培养后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肝窦内皮细胞置于培养基内纯化、培养后行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经循环灌注去细胞处理制备成大鼠肝细胞去细胞支架后经扫描电镜证实。结果:分离出的大鼠肝细胞在显微镜下呈光亮圆形,饱满,胞核清晰。肝细胞细胞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见胞浆内存在棕黄色颗粒。肝窦内皮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位于中央。内皮素-1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表面呈红色信号。制备成的大鼠肝脏去细胞支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细胞外基质保留,无细胞核及细胞质成分。结论:成功分离出了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成功制备了肝去细胞支架。
陈世钻俞富祥陈俊予唐银河
关键词: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细胞支架细胞鉴定
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8年1月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患者38例,术前以Child-Pugh分级及ICG评价肝脏功能,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先行脾动脉缩窄、贲门周围离断术,再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其中行肝癌切除术者21例,肝射频消融术11例,肿瘤部位纯酒精注射6例。结果38例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5%(34/38)、81.6%(31/38)和57.9%(22/38),手术并发症为腹水及一过性黄疸。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患者在加强围手术期的同时行脾动脉缩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唐银河单云峰余正平施红旗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外科手术
胃脾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胃脾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gastric spl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fension,GSSPH)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收治的7例胃脾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特点...
唐银河郑晓风余正平廖毅施红旗
文献传递
ALPPS治疗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对2018 年11 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 例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评估患者右半肝切除后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volume,FLV)不足,约占标准肝体积35.68%。患者1 期手术行右侧门静脉结扎并沿肝正中裂行射频消融术,术后2 周,FLV达标准肝体积的69.35%,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为25.5%,暂缓手术,术后1 个月再次测ICGR15为8.7%,遂行右半肝切除术。两次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患者无手术并发症,但术后出现腹水,经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 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甲胎蛋白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ALPPS治疗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是安全有效的,但对2 期手术的时机需严格把握,对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实施ALPPS术时,在2期手术前FLV最好大于40%且ICGR15小于10%。
陈俊予庄磊徐克育唐银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PEG4000监测内毒素血症大鼠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内毒素血症时血中PEG4000含量与细菌移位(bacterialtranslocation,BT)率,探讨血中聚乙二醇400(0polyethyleneglycol4000,PEG4000)含量与内毒素血症细菌移位率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PEG4000模型和内毒素血症模型,并根据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不同浓度分成三组(攻击0.1mg/LLPS组,攻击1mg/LLPS组和攻击5mg/LLPS组。)另外设麻醉对照组及生理盐水注入组(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中PEG4000含量。取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nodes,MLN)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移位率。结果:攻击组大鼠血PEG4000含量及细菌移位发生率比生理盐水注入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大鼠血LPS浓度和血PEG4000含量呈正相关。PEG4000含量与BT也有明显相关性(R2=0.823)。结论:内毒素血症可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通透性升高与BT率相关,PEG4000含量可监测细菌移位率。
唐银河郑晓风余正平廖毅施红旗刘志苏
关键词: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
来那度胺通过抑制VEGF蛋白表达抑制人肝癌细胞LM3的迁移和侵袭
2021年
目的研究来那度胺对人肝癌细胞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来那度胺(0、5、10、20、40、80μmol/L)处理人肝癌细胞LM3,通过检测对LM3细胞活性变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量变化筛选最适实验药物浓度。通过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来那度胺对LM3细胞迁移率及侵袭数量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Snail、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确定40μmol/L来那度胺为最佳浓度。40μmol/L来那度胺处理LM3细胞48 h后迁移率为(40.75±4.17)%,侵袭数为(43.67±9.03),与对照组[迁移率(66.80±3.49)%,侵袭数(135.77±13.6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EGF作用下LM3细胞发生EMT,迁移率(84.66±5.09)%和侵袭数(229.73±15.16)明显增加(均P<0.05);同时VEGF表达量也升高(P<0.05)。而来那度胺作用于VEGF预处理细胞后,VEGF表达量下降(P<0.05),EMT受到抑制,随之迁移率(57.69±4.63)%和侵袭数(108.63±13.27)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来那度胺可能通过抑制VEGF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人肝癌细胞LM3的迁移和侵袭。
来佳程郑亦胡唐银河
关键词:来那度胺肝癌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