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振营

作品数:1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X线
  • 5篇成像
  • 4篇肝脏
  • 4篇64排螺旋
  • 4篇64排螺旋C...
  • 3篇动脉
  • 3篇对比剂
  • 3篇多排螺旋CT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肝癌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胸部
  • 2篇血管
  • 2篇影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肺炎
  • 2篇肝硬化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郑州市第六人...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8篇夏振营
  • 8篇李宏军
  • 4篇宋文艳
  • 3篇赵大伟
  • 3篇王杏
  • 2篇丁金立
  • 2篇陈枫
  • 1篇杨光
  • 1篇赵夕
  • 1篇张爱东
  • 1篇张琦
  • 1篇刘有军
  • 1篇李德春
  • 1篇张岩岩
  • 1篇崔雄伟
  • 1篇李雪芹
  • 1篇齐石
  • 1篇林栋栋
  • 1篇李香芬
  • 1篇杜宁

传媒

  • 5篇CT理论与应...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四届全国艾...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不同注射速率对肝脏动脉期增强效果影响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不同注射速率对肝脏动脉期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正常组(A组)40例和肝硬化组(B组)40例。各组根据注射速率不同分为2组,3.5 mL/s组(A1、B1组)、2.5 mL/s组(A2、B2组),采用Smartprep造影剂跟踪技术,当腹主动脉的CT值到达或超过150 Hu,按下扫描键正式扫描。记录不同注射速率动脉期腹主动脉的CT值、触发时间,统计正常组和肝硬化组成像优良率,建立统计表并相互比较。结果:注射速率为3.5 mL/s和2.5 mL/s时,正常组优良率分别为96.4%和91.7%,P>0.05;肝硬化组优良率分别为95.5%和72.2%,P<0.05。注射速率为2.5 mL/s时,正常组和肝硬化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96.40 Hu±20 Hu和186.02 Hu±18 Hu,P>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动脉期平均触发时间分别为22 s和24 s,P<0.05。注射速率为3.5 mL/s时,正常组和肝硬化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244.90 Hu±37 Hu和219.33 Hu±33 Hu,P<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动脉期的平均触发时间分别为20 s和22 s,P<0.05。结论:无论是肝硬化组还是正常组注射速率越快,动脉期峰值越高,达峰时间越短。相同注射速率情况下,正常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较肝硬化组高,平均触发时间较肝硬化组短。肝硬化组对注射速率要求高。
夏振营陈枫李宏军
关键词:肝硬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造影剂
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进行腹部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300 mgI/mL),B组对比剂为优维显370(370 mgI/mL)。注射速率均为3.0 mL/s。分别测量动脉期轴位扫描腹腔干水平、肾动脉水平、髂动脉分叉水平腹主动脉CT值,并进行比较。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法,分析不同浓度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增强显示情况,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B组腹主动脉各水平的CT强化平均值较A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VR法行肝动脉血管成像,B组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时,在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B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少于A组,但动脉显示效果好于A组,即采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要图像。
夏振营祁征张爱东李宏军宋文艳
关键词:X线计算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BSA指导下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肝动脉增强效能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以体表面积(BSA)为指导评价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MSCT肝动脉增强效能中的作用对比。方法:以328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比剂浓度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400 mgI/mL对比剂,对照组使用370 mgI/mL对比剂。对比剂用量按照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注射流率均为2.5 mL/s。所有患者均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并对肝动脉进行重建。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水平腹主动脉强化值、肝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及肝动脉图像质量。结果:研究组在肝门水平、腹腔干水平及肾动脉水平的强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肝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上,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肝动脉图像质量较对照组更加清晰且边缘更锐利。结论:按照BSA计算对比剂的用量实现了对比剂的个性化用药,400mgI/mL对比剂的使用,减少了对比剂的使用剂量,提高了腹主动脉强化效能,优化了肝动脉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夏振营丁金立尹悦孙汉臣李宏军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
多排螺旋CT肝脏动脉期成像的时间优化方法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肝脏动脉期成像的时间优化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采用GE64排Lightspeed VCT,管电压120kV,管电流380mA,层厚5mm,层间距5mm,重建层厚0.62...
夏振营
对比剂到达腹主动脉的峰值大小与患者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对比剂到达腹主动脉的峰值大小与患者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例患者以2.5-3.0ml/ s注射优维显(370 mgI/ml) ,对比剂剂量按照1.5ml/kg,采用smart prep技术在腹腔干水平同层动...
夏振营
关键词:腹主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不同浓度对比剂在多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应用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通过运用碘美普尔400(400mgI/mL)和碘普罗胺370(370mgI/mL)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肝动脉进行成像,根据肝动脉各级分支的显示率及质量评分,评价不同浓度对比剂的不...
夏振营于建安尹悦
混合型肝癌的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及与其他类型原发性肝癌的比较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cHCC-CC)的CT、MRI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并与其他类型原发性肝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cHCC-CC的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并依据临床及影像表现分别与200例普通类型肝细胞癌(HCC)、51例硬化型肝癌(SHCC)、104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MCC)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 cHCC-CC的多期增强强化方式主要分为3种:动脉期肿瘤呈整体不均匀强化,平衡期仍见持续不均匀强化(n=12);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对比剂流出,呈低密度/低信号改变(n=8);动脉期肿瘤呈边缘环状强化,平衡期对比剂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向内填充(n=5)。cHCC-CC在年龄、性别、病毒性肝炎病史、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与HCC、SHCC、IM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IMCC比较,cHCC-CC更常见于肝硬化患者(P<0.001)。cHCC-CC邻近肝包膜皱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HCC和IMCC(P=0.021、0.005),AFP与CA19-9升高的比例与IM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1)。结论 cHCC-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及临床表现与HCC、SHCC及IMCC既重合,又有其特征性,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预后的判断。
陈枫李宏军赵晶齐石夏振营赵大伟
关键词:肝脏肿瘤磁共振成像
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在AIDS合并PCP患者胸部CT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动曝光控制扫描技术对AIDS合并PCP患者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AIDS合并PCP例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分成4组,每组30例,采用64层螺旋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于吸气末屏气以不同的NI值...
夏振营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以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慢性鼻窦炎患者先后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鼻窦CT扫描。根据剂量指数(DRI)和重建算法分为SD-FBP组、LD-IMR-L1组、LD-IMR-L2组和LD-IMR-L3组,记录不同扫描方案下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客观噪声值,评价图像噪声、伪影及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和病变显示情况。结果4组图像噪声值自低到高依次为SD-FBP组、LD-IMR-L3组、LD-IMR-L2组和LD-IMR-L1组。LD-IMR-L3组平均噪声与SD-F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IMR-L2组及LD-IMR-L1组噪声均高于SD-FBP组(P均<0.001)。LD-IMR各组伪影及显示病变评分与SD-FB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满足诊断需求;其显示解剖结构细节较SD-FBP组欠清晰,但评分均>3分,能满足诊断需求。LD-IMR组CTDIvol、DLP、ED较SD-FBP组分别减少89.20%、89.37%和89.36%。结论降低ED条件下,IMR低剂量鼻窦CT扫描图像质量可满足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诊断慢性鼻窦炎所需。
夏振营宋文艳吴丹孙君王杏
关键词:鼻窦炎
CT结合DR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在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CT结合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所选患者采用X线和CT进行检查,并其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对X线检查结果分析显示,其中毛刺征为42例、分叶征为22例,而对CT检查结果分析显示,毛刺征为45例、分叶征为45例,由此可见,CT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筛查可以采用X线进行检查,同时将其与CT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
杜宁夏振营崔雄伟
关键词:X线CT周围型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