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修宪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黄河三角洲
  • 2篇气候
  • 2篇沉积环境
  • 1篇盆地
  • 1篇毛细作用
  • 1篇环境意义
  • 1篇胶莱盆地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3篇鲜本忠
  • 3篇宋修宪
  • 3篇姜在兴
  • 2篇胡书毅
  • 2篇初宝杰
  • 2篇邢焕清
  • 1篇何志平
  • 1篇杨伟利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的冰融沉积构造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冰成沉积构造是在冰直接控制下而形成的沉积构造,冰融沉积构造是其中的一类。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野外地质考察,发现并描述了7种冰融沉积构造:冰融水流痕、冰成裂流痕、冰融丘(冰融痕)、冰成泥沙片、冰成泥沙笋、冰成豆粒和冰成根状构造。冰融沉积构造的形成受低温气候条件和沉积物的新鲜程度、疏松状况及饱含水等因素的控制。综合黄河三角洲现代冰融沉积构造的研究和胶莱盆地莱阳组马耳山段地层中冰融沉积构造的识别和环境解释,认为冰融沉积构造对河床、三角洲及潮坪等沉积环境和0℃左右的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最后,系统总结了冰成沉积构造的分类。
姜在兴鲜本忠胡书毅邢焕清宋修宪
关键词:沉积环境气候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冰携泥现象及冰成沉积构造被引量:5
2003年
在黄河三角洲出现一种特殊的、冰 - (水 ) -泥共同作用的冰携泥现象。冬末春初 ,冰雪融化 ,位于冰层底部的细粒碎屑沉积物质 (粉砂或粘土 )常被冰向上携起 ,当冰融化后形成了一些冰成沉积构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模拟研究 ,冰携泥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沉积物冰劈破碎阶段 ,冰层底部融化 -泥沙被冰垂向搬运阶段及泥沙下落 -冰成沉积构造形成阶段。在冰携泥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冰劈裂缝、冰成球粒和冰成泥沙片等特殊的沉积构造 ,是冰携泥现象留下的重要的地质记录 ,对于研究这一特殊现象及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造成冰携泥现象有两种可能机制 :冰层中的毛细作用和冰融水的对流作用。前者只在冰融水能及时渗漏或排出的开放系统中发生作用 ;而在冰融水不能被渗漏或排出的密闭系统中两种机制共同发生作用。
姜在兴鲜本忠初宝杰宋修宪何志平邢焕清杨伟利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毛细作用
黄河三角洲冰冻沉积构造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03年
采用野外定位连续观测和实验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各冰冻构造的特征和成因。冰冻沉积构造是冰成沉积构造的主要类型之一。与水成沉积构造一样 ,冰成沉积构造也有丰富的类型和独特的特征。在黄河三角洲新识别出 6种冰冻沉积构造 :冰劈裂缝、冰成滑痕、冰塌裂缝、冰成球粒、冰蚀波痕和冰位痕。其中 ,冰劈裂缝、冰位痕分布最广 ,成因与冰晶生长有关 ;冰塌裂缝、冰成滑痕分布较局限 ,受冰层垮塌和滑动控制 ;冰成球粒与冰劈作用和冰携泥作用有关 ;冰蚀波痕为冰对波痕强烈改造的产物。综合黄河三角洲现代冰冻构造和胶莱盆地莱阳组马耳山段地层中冰冻构造的识别和环境解释认为 ,冰冻构造对季节冰冻 (冻土 )的存在 (± 0℃的气候条件 )和河床、河漫滩。
鲜本忠姜在兴胡书毅初宝杰宋修宪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气候胶莱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