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程程

作品数:21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药典委员会资助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痛觉
  • 6篇痛觉过敏
  • 6篇经痛
  • 6篇病理
  • 6篇病理性
  • 6篇病理性痛
  • 5篇神经节
  • 5篇神经痛
  • 5篇水蛭
  • 5篇背根
  • 5篇背根神经节
  • 4篇哌啶
  • 4篇哌啶类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神经病理性痛

机构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北京市药品检...

作者

  • 21篇宋程程
  • 12篇王国林
  • 11篇于泳浩
  • 7篇苏斌
  • 7篇王志斌
  • 7篇郭玉东
  • 6篇赵亓
  • 5篇高阳
  • 4篇苏林
  • 3篇左泽平
  • 3篇王碧松
  • 2篇元元
  • 2篇谢克亮
  • 2篇李晶
  • 2篇刘鹏
  • 2篇李依泽
  • 2篇胡宇驰
  • 2篇于永浩
  • 2篇刘斌
  • 1篇陈晨

传媒

  • 1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的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致炎剂致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的特点。方法:实验第1d和第3d大鼠皮下注射空气20ml;第6d,大鼠皮下注射空气10ml,然后向气囊内注入不同致炎剂———角叉菜胶(Car)和脂多糖(LPS),观察不同浓度各致炎剂作用大鼠背部皮下气囊炎症发生、发展情况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Car各剂量致炎组均可促进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炎性液的渗出,促进渗出液中白细胞聚集,升高渗出液总蛋白、NO、MDA和PGE2的含量,升高血清MDA含量和降低血清SOD活力,实验剂量Car100mg/kg、150mg/kg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LPS致炎组在实验剂量下,对大鼠气囊滑膜炎炎性渗出液的渗出量、渗出液中MDA含量和血清SOD活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对渗出液中总蛋白、NO、MDA和PGE2的含量的影响,随致炎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向大鼠皮下气囊注入角叉菜胶或脂多糖均可成功建立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综合比较提示,Car(100mg/kg)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在单一致炎因子存在情况下引起的炎症状态。
高阳王志斌左泽平郭玉东苏斌宋程程
关键词:炎症模型气囊滑膜炎角叉菜胶脂多糖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与背根神经节TRPM8膜转运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评价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与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M8(TRPM8)膜转运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假手术组(S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前1 d、术后1、4、7、10和14 d时测定冷板抬足次数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术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的表达,并计算膜蛋白和总蛋白TRPM8表达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术后4、7、10和14 d时冷板抬足次数增多,MWT降低,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NP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于术后10 d时达峰值,维持至术后14 d;MWT逐渐降低,于术后10 d时达最低水平,维持至术后14 d;术后背根神经节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m/t比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术后10 d达峰值,维持至术后14 d(P〈0.01)。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与背根神经节TRPM8膜转运增强有关。
苏林宋程程舒瑞辰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痛觉过敏
水蛭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 :观察水蛭对正常和高凝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以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摘眼球取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g)的含量;尾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BT和CT。大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舌下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以及血浆凝血时间APTT、PT、TT以及Fibg的含量。结果:水蛭能显著延长正常和高凝小鼠BT和CT,显著延长正常小鼠PT和APTT,显著降低高凝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延长PT、APTT和TT。结论:水蛭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有抗凝血作用。
苏斌王志斌宋程程郭玉东高阳金家金
关键词:水蛭血液流变学抗凝血小鼠
GFRα3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时背根神经节TRPM8表达及膜转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评价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3(GFRα3)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时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M8(TRPM8)表达及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GFRα3 dsRNA组(Sham+dsRNA组)、假手术+GFRα3 siRNA组(Sham+siRNA组)、神经病理性痛+GFRα3 dsRNA组(NP+dsRNA组)和神经病理性痛+GFRα3 siRNA组(NP+siRNA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后10~13 d时,Sham+dsRNA组和NP+dsRNA组鞘内注射对照的GFRα3 dsRNA,Sham+siRNA组和NP+siRNA组鞘内注射正义链进行2′甲基化修饰和5′胆固醇修饰的GFRα3 siRNA,10 μg∕20 μl,每天1次,连续4 d.于术前1 d、术后10、11、12、13 d(鞘内注射前)及术后14 d时测定冷板抬足次数、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痛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术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膜蛋白与总蛋白TRPM8表达水平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Sham+dsRNA组比较,NP+dsRNA组和NP+siRNA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增多,MWT降低,TWL缩短,NP+dsRNA组背根神经节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上调,m∕t比值升高,NP+siRNA 组背根神经节GFRα3表达下调(P〈0.01),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水平及m∕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dsRNA组比较,NP+siRNA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减少,背根神经节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下调,m∕t比值降低(P〈0.01),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GFRα3可上调TRPM8表达及增强其膜转运,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的维持机制.
苏林宋程程舒瑞辰王国林于泳浩
关键词:神经痛痛觉过敏神经节
水蛭生物活性测定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APTT法
水蛭是常用活血化瘀中药,其临床功效、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较为明确,临床应用广泛,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了其以抗凝血酶作用靶点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传统的理化鉴定方法,这些均不能有效控制水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课...
宋程程
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血化瘀生物活性测定水蛭
文献传递
背根神经节NOD2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2021年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NOD2)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32只,体重240~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阴性对照siRNA组(N组)和NOD2-siRNA组(R组)。N组鞘内注射1×10^(8) IFU/ml阴性对照siRNA 10μl,R组鞘内注射1×10^(8) IFU/ml NOD2-siRNA 10μl,连续鞘内注射3 d,1次/d。于鞘内注射后2周,采用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SN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SNI前1 d、SNI后1、3、7、10、14和28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末次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背根神经节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OD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测定TNF-α、IL-1β、IL-6、NOD2的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NP组SNI后各时点MWT降低,背根神经节NOD2及其mRNA、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上调(P<0.01);与NP组比较,R组SNI后各时点MWT升高,背根神经节NOD2及其mRNA、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下调(P<0.01),N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的机制可能与背根神经节NOD2表达上调,进而上调促炎因子表达有关。
句仁华宋程程刘鹏林桦贾真梁婧张麟临谢克亮王国林于泳浩
关键词:神经痛
常用大鼠血瘀证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采用6种造模方法制备大鼠血瘀模型,比较不同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参数的差异性,探讨各个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方法分别制备寒凝血瘀、肾上腺素、右旋糖酐、高脂寒凝、高脂血症及血虚血瘀6种大鼠血瘀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变形性、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肾上腺素、高脂血症、高脂寒凝及血虚血瘀大鼠血瘀模型均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参数,其中肾上腺素血瘀模型影响较为显著,适用性较好;右旋糖酐血瘀模型能显著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特别是红细胞相关指标较为显著;寒凝血瘀模型能显著影响凝血参数。结论不同造模方法建立的大鼠血瘀模型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参数上的影响不同,为在活血化瘀药物活性的研究中模型的精确选择提供了参考。
宋程程王志斌苏斌郭玉东高阳左泽平金家金
关键词: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抗凝血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切口周围皮肤artemin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切口周围皮肤artemin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R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 60 min;I组制备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I+R组制备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 60 min;C组尾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术侧足底皮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测定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R组、I组和I+R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R组和I组比较,I+R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外周机制可能与切口皮肤artemin表达上调有关。
苏林舒瑞辰赵亓郭素倩宋程程沈梦溪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哌啶类痛觉过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差异基因以及发病机制的数据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和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脓毒症患者脑组织的基因组数据,采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以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确定SAE的DEG。结果DEG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蛋白质水解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PPI分析筛选出10个枢纽基因,包括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F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封闭蛋白5(claudin 5,CLDN5)、免疫球蛋白结构域蛋白4(V‑set and immunoglobulin domain containing 4,VSIG4)、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GADD45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血管生成素‑2基因(angiopoietin 2,ANGPT2)、CD14、CD163、血栓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HBS1)。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与SAE相关的10个枢纽基因,这些基因和机体的免疫炎症相关。
林桦刘鹏宋程程秦超于泳浩
关键词:脓毒症脑病基因计算生物学免疫炎症
水蛭体外抗凝血实验研究及其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反应体系的筛选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筛选出水蛭活血化瘀作用的抗凝血反应体系,并基于该反应体系建立水蛭体外生物活性法,为水蛭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水蛭浸提液加入富血小板血浆(PRP)和乏血小板血浆(PPP)中,分别测定6 min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Fibg-TT),观察水蛭浸提液浓度与上述指标的量效关系。结果水蛭能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对凝血酶原时间未见显著性的影响,能显著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水蛭浸提液浓度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对数凝固时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1=0.987 4;r2=0.995 0),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固时间同样具有较好线性关系(r3=0.997 0),因此可以采用生物检定法中的量反应平行线法测定水蛭的抗凝血活性。结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反应体系可以用于水蛭体外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量化水蛭的抗凝血活性(效价),为水蛭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金家金王志斌苏斌宋程程郭玉东胡宇驰
关键词:水蛭抗凝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