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芝兰

作品数:13 被引量:190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心肌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血清
  • 4篇衰竭
  • 4篇他汀
  • 4篇辛伐他汀
  • 4篇伐他汀
  • 4篇充血性
  • 4篇充血性心力衰...
  • 3篇蛋白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梗死
  • 3篇反应蛋白
  • 3篇干预作用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充血性心力衰...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清细胞

机构

  • 10篇长沙市中心医...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3篇尹芝兰
  • 5篇戴海鹰
  • 5篇邓平
  • 3篇关贤颂
  • 2篇陈春
  • 2篇赵水平
  • 2篇周胜华
  • 2篇林楚伟
  • 2篇夏欣
  • 2篇肖恩华
  • 1篇黄红光
  • 1篇康振
  • 1篇李勋
  • 1篇周宏年
  • 1篇叶国红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含服的硝酸甘油量的变化及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含服的硝酸甘油量的停减率为77.8%;对照组依次为64.3%、60.7%和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陈春戴海鹰尹芝兰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不稳定型心绞痛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背景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
尹芝兰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辛伐他汀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梗死心肌后的存活状况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初步研究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但是其确切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有关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状况及发挥作用时机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的存活状况。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80只,于心肌梗死后14 d,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分4个点用微量注射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移植干细胞后仍存活良好的70只大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5,7,10,14,20,28天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3,5,7,10,14,20,28天免疫组化染色高倍视野(×400)内Brdu标记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分别为(36±12),(33±13),(28±9),(15±5),(5±3),0,0个。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与移植天数呈负相关(r=-0.47,P<0.01),其中移植1周后下降明显,至第20天已无存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梗死心肌后不能长期存活且不会转化为心肌组织。
林楚伟周胜华戴海鹰邓平黄红光尹芝兰关贤颂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
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对乙型肝炎病毒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发展速度快、预后差等特点。患者有临床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临床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是否能引起HBV激活,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相关报道并未统一,本文就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对HBV激活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尹芝兰肖恩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乙型肝炎病毒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8
2003年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44例CHF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T -α和IL - 6浓度 ;将CHF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 ,15d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CHF组患者血清TNT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CHF组患者经 15d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 - 6水平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辛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TNT -α和IL - 6水平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CHF患者血清TNT -α和IL - 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TNT -α和IL - 6的水平 ,提示辛伐他汀可能具有减缓心脏损伤的进程、保护和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尹芝兰赵水平周宏年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辛伐他汀白细胞介素-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Q和IL-6的变化及芪苈强心胶囊对其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芪苈强心胶囊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将CHF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重复上述检测。[结果]CHF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经4周治疗后芪苈强心胶囊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TNF-d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LVEF则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作用。
尹芝兰邓平
关键词:心力衰竭
普罗布考联合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辛伐他汀20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C、TG、LDL-C、H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与单用辛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尹芝兰邓平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
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5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联合辅酶Q1010mg每日3次口服,30d)和B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 d 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4±4.46)、(4.11±4.67)及(13.45±4.07)mg/L,B组则水平分别为(9.34±4.56)、(3.24±5.46)及(16.13±3.86)mg/L,两组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24h及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尹芝兰邓平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MRI表现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20岁,主因"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1周"就诊。MR检查:肝右叶前下段可见约7.5cm×8.2cm类圆形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图1A),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1B),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1C、1D),病灶内可见血管分支影,延迟期强化与正常肝实质类似(图1E).
尹芝兰康振肖恩华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微伏级T波电交替及窦性心律震荡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窦性心律震荡(HRT)和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心梗后患者21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检测mTWA;随访2年,主要终点为心源性猝死(SCD),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死亡各亚组(SCD组及非SCD组)之间HRT及mTWA。结果①死亡组中慢性肾病、心功能Ⅳ及胺碘酮使用率增多;SCD亚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更明显。②死亡组mTWA及HRT2明显升高。其中SCD亚组mTWAmax和HRT2异常较非SCD组明显升高。③LVEF、HRT、mTWA(06:00AM)为最有意义的独立致死因子;LVEF、HRT、mTWA(100次/分)和室性早搏数量为SCD的危险因素。④异常TO/TS联合mTWA(100次/分)大于58.5mcV则显著增加全因死亡率ERR,32.5(95%CI4.2~188.5),P〈0.001]及SCD风险ERR,60.5(95%CI6.2~508.5),P〈0.001]。结论当患者HRT和mTWA异常时总死亡率及SCD风险明显增加。
叶国红戴海鹰夏欣关贤颂尹芝兰李勋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T波电交替窦性心律震荡心肌梗死猝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