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勇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隐球菌是一种机会感染性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死亡率高。研究隐球菌如何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穿过血脑屏障,是揭示隐球菌嗜中枢性的关键。许多因素影响了隐球菌穿越脑血管内皮细胞,如隐球菌毒性因子降解酶、尿素酶使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脑血管内皮细胞CD44分子、HIV-1gp41蛋白能提高隐球菌对大脑血脑屏障的侵入能力等。现就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做一综述。
- 张俊勇温海
- 关键词:隐球菌脑血管内皮细胞
- 脑脊液墨汁涂片阴性的儿童隐球菌脑膜炎1例: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报道1例长期脑脊液墨汁涂片均为阴性的儿童隐球菌脑膜炎,并对此病的诊断方法进行探讨。脑脊液真菌培养和鉴定仍然应该是隐球菌脑膜炎诊断的"金标准",脑脊液乳胶凝集实验结合真菌培养结果可以对此病的快速诊断做出早期提示,对脑脊液墨汁涂片阴性的检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做出判断。
- 马杭霖张俊勇朱元杰温海
-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儿童
- 隐球菌脑膜炎小鼠脑组织CD44表达研究
- 背景: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医学真菌,隐球菌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90/%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性的脑膜脑炎。新生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隐球菌感...
- 张俊勇
-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CD44隐球菌脑膜炎脑组织
- 文献传递
- CD44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测定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脑组织中CD44表达,探讨CD44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隐球菌性脑膜炎免疫抑制小鼠为实验组,未接种隐球菌的免疫抑制小鼠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组6h、12h、24h、48h、72h、4d、7d小鼠脑组织CD44表达与对照组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脑组织CD44均匀分布在脑细胞膜上。实验组隐球菌作用小鼠48h、72h后,CD44在小鼠脑组织脑膜侧分布增加,而在脑实质侧CD44的分布明显减少。病灶周围的脑组织CD44分布也一侧增加,另一侧分布减少。结论隐球菌侵入小鼠脑组织后,隐球菌诱导CD44向脑组织的一侧移行,向脑膜方向聚集。病灶周围脑组织CD44分布也不均匀。说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与CD44有密切的关系。
- 张俊勇樊一斌徐红赵瑾仇芸温海
-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CD44隐球菌性脑膜炎
- 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与随访过程中真菌学指标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分析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与随访过程中真菌学指标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资料完整的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与随访过程中的脑脊液真菌涂片,进行菌体计数、真菌培养和乳胶凝集试验。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氟胞嘧啶或氟康唑,疗程≥6周作为初期治疗,后给予氟康唑或(和)伊曲康唑口服≥2个月作为维持治疗,28例患者均完全治愈。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前脑脊液真菌涂片阳性率为92.9%,随着治疗的进行,真菌涂片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菌体计数明显减少,但初期治疗结束后仍有患者真菌涂片结果为阳性。真菌培养生长所需时间逐渐延长,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周真菌培养结果均转为阴性。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00%,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滴度不断下降,但与菌体计数降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需要综合评价真菌学指标,对每个指标需进行具体分析。
- 朱元杰张俊勇顾菊林陈江汉徐红赵瑾仇芸温海
-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性真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