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杆菌
  • 4篇鲍曼不动杆菌
  • 4篇不动杆菌
  • 3篇毒力
  • 2篇药物敏感
  • 2篇沙门菌
  • 2篇基因
  • 1篇电泳
  • 1篇毒力因子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药物敏感试验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舒巴坦
  • 1篇宿主
  • 1篇宿主免疫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药物
  • 1篇体外药物敏感...
  • 1篇替加环素
  • 1篇喹诺酮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利娟
  • 5篇吴晓妹
  • 3篇王悦
  • 2篇王玉宝
  • 2篇宋诗铎
  • 2篇刘晓霞
  • 2篇赵展
  • 2篇杨杰
  • 1篇祁伟
  • 1篇郇娟
  • 1篇梁歌宏
  • 1篇杨惠芬
  • 1篇张成龙
  • 1篇王碗朋
  • 1篇师伟
  • 1篇李洪钧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第二届京港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布伦登卢普沙门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布伦登卢普血清型(布伦登卢普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携带的毒力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2—2014年每年4—10月天津市两家教学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及PCR鉴定、血清学分型,对得到的布伦登卢普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扩增沙门菌毒力岛(SPI)1-5的代表性基因和SPI的调节基因。结果3年共检测到非重复非伤寒沙门菌153株,其中8株(5.23%)为布伦登卢普沙门菌。8株invA-PCR鉴定均呈阳性,对萘啶酸耐药率100%,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中介耐药率100%,对其余检测的抗菌药物敏感;8株均检测到了SPI 1-5代表性基因和SPI调节基因(sitC、hilA、sseL、sifA、mgtC、siiE、sopB和phoP)。结论天津地区布伦登卢普沙门菌临床株对氟喹诺酮耐药并携带SPI 1-5毒力基因与调节基因,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持续开展相关监测与研究。
赵展夏琳林刘晓霞杨杰吴晓妹张利娟贾宇驰王玉宝
关键词:喹诺酮类氟喹诺酮毒力
磷霉素联合不同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评价磷霉素分别与亚胺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应用对3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计算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磷霉素分别与亚胺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联合应用后,FICI≤0.5的菌株分别占56.7%(17/30)、36.7%(11/30)、10.0%(3/30)、6.7%(2/30)、6.7%(2/30)和6.7%(2/30);FICI>0.5,且≤1分别占43.3%(13/30)、63.3%(19/30)、43.3%(13/30)、50.0%(15/30)、56.7%(17/30)和60.0%(18/30);FICI>1,且<4分别占0、0、46.7%(14/30)、43.3%(13/30)、36.7%(11/30)和33.3%(10/30);FICI≥4的菌株比例均为0。亚胺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后,50%最低抑菌浓度(MIC50)分别下降为单用时的1/16、1/8、1/8、1/4;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分别下降为单用时的1/8、1/4、1/8、1/2。替加环素与多黏菌素B联用磷霉素后MIC50/MIC90值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磷霉素可以不同程度降低所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MIC,以亚胺培南和米诺环素最为明显,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次之。替加环素与多黏菌素B因本身敏感性较高,协同和叠加作用不明显。以上联合实验均未出现拮抗反应。
贾宇驰吴晓妹张利娟祁伟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磷霉素
临床分离胥伐成格隆沙门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胥伐成格隆沙门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特征,为防治感染和了解其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10月我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对鉴定得到的胥伐成格隆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PCR扩增沙门菌毒力岛SPI1-5代表性基因和调节基因、毒力质粒基因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 CDT )基因,对cdtB、pltA和pltB的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08株非重复非伤寒沙门菌,其中16株(14.8%)为胥伐成格隆沙门菌。16株胥伐成格隆沙门菌对氟喹诺酮、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等11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PFGE分型结果为A克隆14株、B克隆1株和C克隆1株, A克隆中有8例患者有明确的共同饮食来源,提示为感染暴发;16株胥伐成格隆沙门菌MLST分型均为ST241型,SPI1-5代表性基因invA、sitC、hilA、sseL、sifA、mgtC、siiE、sopB和调节基因phoP以及CDT基因cdtB、pltA和pltB均阳性,毒力质粒基因pefA、prot6E、spvB均为阴性;本研究中的胥伐成格隆沙门菌CDT基因与伤寒沙门菌相应基因的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均大于97%。结论本研究分离到多克隆ST241型胥伐成格隆沙门菌临床株,虽对常用抗菌药物尚保持敏感,但携带SPI1-5毒力基因和伤寒毒素CDT基因,应关注胥伐成格隆沙门菌临床感染在我国的变化趋势和危害,开展持续监测和研究。
刘晓霞夏琳林张成龙郇娟师伟吴晓妹张利娟韩双羽杨杰赵展王玉宝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抗菌药物敏感性
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与宿主免疫研究进展
2023年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长,鲍曼不动杆菌也备受关注。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机制与其产生的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广泛研究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外膜蛋白、脂多糖、生物膜以及养分获取系统、分泌系统和群体感应系统等。此外,宿主免疫反应在抵御细菌入侵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感染的治疗不仅取决于抗菌药物的效果,还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因此未来深入研究毒力因子的致病机制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可以为控制细菌感染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曹源梁歌宏王碗朋李洪钧王聪杨惠芬吴晓妹张利娟崔晓慧王悦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因子宿主免疫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可移动遗传元件ISCR1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SCR1的携带情况及其下游基因环境,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播散机理。方法收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4株和敏感株21株,PCR扩增ISCR1基因及其下游的基因环境,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 3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携带ISCR1基因14株,其中11株ISCR1阳性多重耐药株,在ISCR1基因下游携带氨基糖甙类耐药基因armA基因;21株敏感株中,ISCR1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ISCR1元件可能参与了armA耐药基因的水平播散。
王悦宋诗铎吴晓妹张利娟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外膜蛋白OmpA与OmpW的研究
背景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尤其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难题。位于细菌外膜上的孔道蛋白是细菌代谢的重要通路,外膜蛋白不仅参与维持细菌内外环境稳定,也与细菌粘附和致病密切相关,而其在耐药...
王悦宋诗铎张利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