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文

作品数:26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痛风
  • 7篇帕金森
  • 6篇原发痛风
  • 6篇帕金森病
  • 5篇多巴
  • 4篇应激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羟基
  • 4篇坏死因子
  • 4篇6-羟基多巴
  • 3篇原发性
  • 3篇肾上腺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干扰素
  • 3篇干扰素-Γ
  • 3篇白介素
  • 3篇白介素-1Β
  • 2篇多巴胺
  • 2篇血浆
  • 2篇血症

机构

  • 26篇武警总医院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武警总部机关...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部门诊...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江苏总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6篇张振文
  • 13篇袁红
  • 7篇沈权
  • 7篇郑春秀
  • 5篇梁立武
  • 5篇王向党
  • 5篇任素梅
  • 4篇郑静晨
  • 4篇马洪杰
  • 4篇陈金宏
  • 3篇陈振需
  • 3篇焦淑军
  • 2篇刘敏
  • 2篇李爱玲
  • 2篇张昕
  • 2篇王正伦
  • 2篇刘平
  • 2篇赵秀芳
  • 2篇刘惠亮
  • 2篇赵改书

传媒

  • 12篇武警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Neuros...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 1篇中医药中青年...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策略(英文)被引量:3
2010年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由中脑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导致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含量下降引起的神经病变。其特征性症状包括震颤、僵硬和运动徐缓等。目前为止,帕金森氏病神经元死亡的病因仍不清楚。具体的神经变性机制包括自由基生成、氧化应激、线粒体异常、兴奋性中毒、钙中毒、营养因子不足、炎症过程、一氧化氮毒性和细胞调亡。这些因素相互增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神经功能异常、萎缩,最终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大量实验提示在PD病理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和氧化应激起关键作用。目前,药物疗法并不能治愈PD。尽管左旋多巴(L-Dopa)替代疗法一直是控制PD症状的标准,但其只能缓解临床症状,并且L-Dopa长期治疗会引起多种副作用。目前尚无可行的疗法能遏制或减缓神经元变性。因此,研究不仅要致力于改善和延长L-Dopa对PD的治疗效果,还要研发兼具抗PD与神经保护功能的药物。本文综述了当前各种PD疗法的优缺点。这些疗法包括DA治疗、DA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抗谷氨酸药、胆碱能药物、外科手术(深部大脑苍白球或丘脑术)和干细胞移植术等。同时,基于PD病理过程,对未来的药物神经保护作一展望。
袁红张振文梁立武沈权王向党任素梅马洪杰焦淑军刘平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
大鼠不同状态脑内神经递质功率的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大鼠不同状态脑内递质功率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脑涨落图仪。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状态脑内递质的功率显著下降(P<0.05);大鼠死亡后脑内(死亡当时-死亡后48小时)6种递质的功率都降低到10-5级别(P值均大于0.05),说明死亡后不同时间脑内6种递质的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清醒状态到麻醉状态再到死亡状态,大脑的抑制程度逐渐加深。
袁红郑静晨王向党徐建兰郑春秀纪慧茹张振文袁家晶于明李爱玲
关键词:脑电神经递质功率脑死亡
原发性痛风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的危险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1996年1月~2000年1月专科门诊132名新患者,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职业、外向性格、饮酒、高嘌呤膳食、高血压及家族史、冠心病及家族史、目前收缩压和舒张压、体质指数(BMI)、尿酸清除分数、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部位的外伤史、痛风家族史、甘油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2(HDL2-C)的降低。结论 国人对于原发痛风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
张振文王发强尹潍王正伦王建华
关键词:原发性痛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机制
原发痛风代谢指标的遗传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原发痛风患者的代谢指标的家系遗传。方法 20个原发痛风患者的核心家庭成员78人,对资料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遗传。结果 成员中新发现痛风4人,高尿酸血症5人。血清尿酸水平父-子、中亲-子之间明显相关;尿酸清除分数父-子、母-女、中亲-女中亲-子女存在相关关系,其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77.20±10.11)%,血脂的家系成员的遗传度在(6.00±1.89)%~(58.60±9.01)%。结论 原发痛风患者一级亲属应早期预防痛风。
张振文王正伦王建华
关键词:原发痛风代谢指标遗传度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血脂
木村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木村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的关系,企图证实其发病机制是否与病毒感染有关。方法从1例19岁男性木村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提取DNA,将穿孔素主要功能区的外显子2、3和连接部位的内含子2的基因分成3段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然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者穿孔素第2外显子扩增后测序发现R4C(rs12161733)、R22H杂合基因突变。结论木村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病毒感染导致穿孔素基因突变可能是本病发生机制之一。
杨丽云丁琪赵怡雯任素梅达万明朱平张振文
关键词:木村病肾病综合征穿孔素基因突变
原发性痛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分析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以及预防痛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初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原发性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中,男性占97.4%(190/195),发病高峰在40~60岁(54.9%,107/195)。最常见的首发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占86.2%(168/1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原发性痛风的发生与高嘌呤饮食相关,与吸烟、饮酒无关,若患者生活中既饮酒又吸烟,痛风发生的危险性将明显增高;(2)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为原发性痛风的高危因素;(3)血脂组中:除载脂蛋白A(Apo-A)外,其余指标均与原发性痛风相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浓度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降低为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血清尿酸清除分数(FEuA)降低是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较高,原发性痛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嘌呤饮食,饮酒合并吸烟,高BMI、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等。中国人存在多种原发痛风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
张振文马洪杰赵秀芳沈权
关键词:原发痛风
不同药物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栀子豉汤、天麻素胶囊等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甘麦大枣汤组、栀子豉汤组和天麻素组,每组各8只。建立PTSD大鼠模型(SPS模型)后,给予3种药物喂养大鼠14d,用放射免疫法测量各组大鼠血浆ACTH和COR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浆ACTH、COR含量明显升高(P<0.01);栀子豉汤组、天麻素组、甘麦大枣汤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ACTH、COR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各药物组之间ACTH、COR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栀子豉汤、天麻素胶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引起的大鼠内分泌功能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刘敏袁红陈金宏郑春秀张振文梁立武郑静晨
关键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观察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导素抵抗指数(IRA)、血脂、血压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4周后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明显降低T2DM患者空腹血浆ET水平,有益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预防糖尿病肾病。
席云霞张振文
关键词:马来酸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内皮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微量白蛋白尿
原发痛风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2005年
目的对原发痛风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病例选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痛风门诊就诊的165例新患者,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范围24~72岁,男163例,女2例.首发部位以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138例(86.3%).原发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及家族史、冠心病及家族史、目前收缩压和舒张压、BMI、尿酸排泄分数、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部位的外伤史、痛风家族史、TG、TC、LDL、VLDL的升高及HDL2-C的降低.结论国人对于原发痛风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
张振文陈振需曹燕滔
关键词:原发痛风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神经内分泌激素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下丘脑-垂体激素分泌的变化。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1d、4d、7d、14d组。运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量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的含量,以及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含量。结果①各组大鼠血浆ACTH和COR含量的变化:与空白组比较,血浆ACTH含量有升高趋势,其中模型14d组最明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浆COR含量也呈现升高趋势,其中模型14d组最明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各组大鼠血清TSH、T4和T3含量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1d组T4含量明显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4d组、模7d组,模14d组T4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模14d组Ta含量降低最明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组大鼠的TSH、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大鼠体内存在下丘脑一垂体分泌调节功能紊乱。
袁红陈金宏刘惠亮张振文沈权刘敏马洪杰郑静晨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