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城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2篇孕妇
  • 2篇孕妇妊娠
  • 2篇孕妇妊娠期
  • 2篇诊断乙型肝炎
  • 2篇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替比夫定治疗
  • 2篇透过率
  • 2篇戊型
  • 2篇戊型肝炎
  • 2篇小肝癌
  • 2篇抗-HBC
  • 2篇宫内
  • 2篇宫内传播
  • 2篇核苷
  • 2篇肝癌
  • 2篇肝癌标志物

机构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88...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徐城
  • 7篇王宇明
  • 4篇何登明
  • 3篇陶诗奇
  • 3篇李茂仕
  • 3篇朱鹏
  • 2篇唐薇
  • 2篇朱季香
  • 2篇郭世民
  • 2篇晏泽辉
  • 1篇邓国宏
  • 1篇吴全新
  • 1篇曾祥华
  • 1篇潘美明
  • 1篇王丽
  • 1篇李俊男
  • 1篇张辉艳
  • 1篇孙小雯
  • 1篇黄鸿菲
  • 1篇李利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二届全国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eAg阳性感染孕妇妊娠期中晚期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对HBsAg、HBeAg及抗-HBc胎盘透过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HBeAg阳性、HBV DNA高复制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sAg、HBeAg和抗-HBc胎盘透过率,进一步明确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例行孕期检查以及产科分娩的HBeAg阳性、HBV...
吴全新徐城李茂仕唐薇刘明栋王宇明邓国宏李俊男李利孙小雯潘美明黄鸿菲何登明晏泽辉
关键词:HBEAG宫内传播透过率
IL-12A、IL-1B、IL-17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的遗传关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遗传关联研究观察慢性HBV感染免疫相关重要细胞因子IL-12、IL-1B、IL-17的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 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方法对109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 DNA检测,进行HBe Ag血清学转换评估,治疗24个月时的应答情况作为判定应答与否的标准。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者为应答组;未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者为无应答组;分析IL-12A rs568408、IL-1B rs1143623、IL-17A rs8193036基因型与HBe 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结果 29例获得HBe Ag血清学转换(应答组),80例未获得HBe 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组),总体应答率26.6%。IL-12A rs568408与HBe Ag血清学转换显著相关,GA基因型发生HBe Ag血清转换的易感性显著高于GG基因型[OR=3.72(1.34~10.32),P=0.012]。未发现IL-1B rs1143623[OR=1.99(0.72~5.44),P=0.17]和IL-17A rs8193036[OR=1.54(0.32~7.33),P=0.60]与HBe 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结论 IL-12A rs568408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 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
吴俊秋何登明晏泽辉陶诗奇徐城朱鹏王宇明
关键词:恩替卡韦单核苷酸多态性HBEAG血清学转换
不同肝癌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小肝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肝癌标志物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乙肝相关小肝癌患者,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以及乙肝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各30例,使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其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DCP)、骨桥蛋白(OPN)以及甲胎蛋白(...
徐城陶诗奇王宇明
散发性急性黄疸型甲、戊型肝炎3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黄疸型甲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在不同肝脏病变基础上两类患者病情的异同,并对影响二者临床转归的危险/暴露因素进行归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HA组,n=100)、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HE组,n=235)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前驱症状及生化指标等。根据肝纤维化程度(APRI指数)、有无慢性HBV感染及有无肝硬化基础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对影响疾病转归的危险/暴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E组患病年龄(43.8±15.4岁)高于HA组(32.0±13.0岁,P〈0.001),两组患者皆以男性多见,HE组男女比例高于HA组(P〈0.001),均以2~4月份为多发时段。两组常见临床症状相似,但HE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高(P〈0.05),而发热、恶心呕吐比例较低(P〈0.00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重叠HA或HE后,较无肝硬化基础组Tbil升高,PTA、ALB降低,ALT及Tbil恢复时间延长,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及并发症的比例增高,病死率增加(P〈0.05)。随患者基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重叠HAV或HEV感染后肝脏损害加重(P〈0.05)。长期饮酒、高龄及慢性HBV感染是肝硬化重叠HE出现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黄疸型HA与HE临床特征大致相似,但发病年龄、黄疸程度存在差异。重叠HA或HE时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其程度与肝脏基础病变相关。高龄、HBV感染及饮酒等因素可加重肝硬化合并HA或HE感染时的肝功能失代偿。
朱鹏朱季香何登明徐城郭世民李茂仕王宇明
关键词:甲型肝炎戊型黄疸
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rius,HEV)感染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疾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筛选纳入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住院诊断为急性HEV感染患者47例,男性40例,女性7例,年龄(46.4±13.8)岁。根据感染HEV前是否有肝硬化基础分为肝硬化重叠HEV组(It=26)及单纯HEV组(n=21),根据病程中是否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将肝硬化重叠HEV组分为ACLF组(n=13)及无ACLF组(n=13),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n=15)。每3~7天收集患者外周血血清,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22、IL-6、IFN-γ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指标,结合病情分析IL-22水平与急性HEV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HEV组IL-22与IL-6水平升高(P〈0.01),IFN-γ水平无明显升高。与单纯HEV组相比,肝硬化重叠HEV组IL-22、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IFN.叮水平无差异。ACLF组较无ACLF组IL-22、IL-6及IFN-γ水平更高(P〈0.01)。急性HEV感染患者IL-22水平与TBIL、IL-6及MELD评分水平呈正相关,与PTA呈负相关。6例急性HEV感染后发生ACLF的患者IL-22水平随ALT、AST、TBIL及PTA等指标的改善下降。结论IL-22参与急性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相关。
朱鹏朱季香何登明徐城郭世民李茂仕王宇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简易无创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
曾祥华徐城张辉艳王宇明
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的初治e抗原阳性患者巩固治疗时长的初步探索
徐城吴全新张艳琼王宇明
Association between KIF1B polymorphism and risk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Background: Kinesin-like protein gene 1B (KIF1B) has been reported as a tumor suppressor, recent studies have ...
王丽陶诗奇徐城王宇明
不同肝癌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小肝癌的效果分析
<正>目的探讨不同肝癌标志物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乙肝相关小肝癌患者,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以及乙肝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各30例,使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其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DCP)、骨桥蛋白(OPN)以及甲胎...
徐城陶诗奇王宇明
文献传递
HBeAg阳性感染孕妇妊娠期中晚期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对HBsAg、HBeAg及抗-HBc胎盘透过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HBeAg阳性、HBV DNA高复制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sAg、HBeAg和抗-HBc胎盘透过率,进一步明确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例行孕期检查以及产科分娩的HBeAg阳性、HBVDNA≥106IU/mL的慢性HBV感染孕妇84例,根据阻断HBV母婴传播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双重免疫阻断组(常规组,15例)和双重免疫+替比夫定阻断组(替比夫定组,69例)。检测妊娠中晚期、分娩时母亲和新生儿脐带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水平。结果两组之间母亲及新生儿HBsAg、HbeAg和抗-H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孕妇分娩时:HBsAg P=0.058,HBeAg P=0.065,抗-HBc P=0.727;新生儿脐血:HBsAg P=0.761,HBeAg P=0.225,抗-HBc P=0.924),且两组之间的HBsAg和HBeAg胎盘透过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72,0.163)。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抗-HBc透过率均为阳性。结论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不能降低孕妇HBsAg、HBeAg水平和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机制可能主要与有效降低孕妇HBV DNA水平有关。透过率与母亲HBsAg和HBeAg水平不成平行关系。
吴全新邓国宏李俊男李利孙小雯潘美明黄鸿菲何登明晏泽辉徐城李茂仕唐薇刘明栋王宇明
关键词:HBEAG宫内传播透过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