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忠秀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小管
  • 3篇小管
  • 3篇二甲苯
  • 2篇肾损
  • 2篇肾小管上皮
  • 2篇肾小管上皮细...
  • 2篇体外
  • 2篇体外诱导
  • 2篇细胞
  • 2篇小管上皮细胞
  • 2篇表观
  • 2篇表观遗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尿
  • 1篇遗传学
  • 1篇有机溶剂
  • 1篇溶剂
  • 1篇上皮细胞损伤
  • 1篇肾损害
  • 1篇肾损伤

机构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秦卫松
  • 5篇徐忠秀
  • 4篇刘志红
  • 4篇曾彩虹
  • 3篇郑春霞
  • 2篇王生余
  • 2篇陈朝红
  • 1篇芦怡舟
  • 1篇朱小东

传媒

  • 3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二甲苯体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足细胞损伤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正>目的:研究二甲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足细胞损伤的特点,探讨表观修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为阐明有机溶剂肾损害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苯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人足细胞,ELIS...
徐忠秀秦卫松曹香华陈朝红郑春霞曾彩虹刘志红
文献传递
表观遗传学和肾脏疾病被引量:1
2012年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修饰的一门学科。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和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等。目前,对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调控上,其机制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亦起重要作用。
徐忠秀秦卫松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肾脏疾病
有机溶剂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秦卫松芦怡舟徐忠秀曾彩虹郑春霞王生余刘志红
二甲苯体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表观遗传机制
2015年
目的:研究二甲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特点及表观遗传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苯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通过ELISA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变化,流式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人甲基化450K芯片和焦磷酸测序对二甲苯诱导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DNA的CG位点进行甲基化筛选和验证。结果:二甲苯诱导刺激后HK-2细胞NGAL表达增加,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4mmol/L二甲苯作用48h后培养上清中NGAL的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52±0.49)pg/ml vs(2.30±0.11)pg/ml,P<0.01]。随加入二甲苯浓度的增加,HK-2细胞的凋亡比例和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甲基化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二甲苯刺激后,HK-2细胞有243条探针甲基化出现显著差异,其中109条探针显示为甲基化水平增高,134条探针显示为甲基化水平降低,共涉及到138个基因。其中,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如Bax、FAF1等)出现了明显的甲基化改变,FAF1甲基化水平降低,Bax甲基化水平升高。焦磷酸测序的分析结果显示,二甲苯刺激后Bax基因(92%)的甲基化水平与对照组(85%)相比出现7%的甲基化改变;FAF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比对照组降低6%,其甲基化改变的趋势与芯片结果相一致。结论:二甲苯刺激可引起HK-2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增加,Bax、FAF1等凋亡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改变可能参与二甲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曹香华秦卫松徐忠秀陈朝红郑春霞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二甲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DNA甲基化
二甲苯诱导大鼠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2015年
目的:建立二甲苯诱导肾损伤的大鼠模型,观察吸入二甲苯对大鼠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 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吸入二甲苯2次/d,3h/次.分别收集吸入二甲苯4、6、8、10、12周各个时间点大鼠的尿液、血清和肾组织,检测24h尿蛋白、生化指标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行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管和肾小球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和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表达和分布变化. 结果:(1)大鼠吸入二甲苯3周开始出现蛋白尿,8~9周尿中蛋白量达到最高(34.78±2.91 mg/24h),此后蛋白尿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2)实验大鼠尿NAG酶在吸入二甲苯2周后开始升高,第4周增高最为显著,并且达最高水平[25.03±4.88 U/(g·cr)].(3)吸入二甲苯的大鼠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和谷丙转氨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大鼠谷草转氨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吸入二甲苯12周,血清尿素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4)光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管细胞刷状缘脱落、扁平,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至管腔中.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多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上皮细胞崩解,线粒体肿胀,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嵴移向周围,变短及数量减少.肾小球足细胞节段足突融合.(5)大鼠吸入二甲苯肾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和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荧光强度减弱,表达呈现不连续颗粒样分布.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吸入二甲苯的肾损害模型,初步证实吸入二甲苯能够导致肾脏损伤,大鼠出现蛋白尿,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肾小球足细胞节段损伤,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重于肾小球.
徐忠秀曹香华王生余曾彩虹朱小东刘志红秦卫松
关键词:二甲苯蛋白尿肾小管肾小球
共1页<1>
聚类工具0